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是大学精神最直接的表征,是大学组织特性的依托,是大学发展中最为持久的动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学从社会的边缘迈入社会的中心,已经不再是独立于社会的“象牙塔”。相应地,大学校园文化愈加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作为大学与外部环境沟通的重要载体,新媒体与大学生的关系十分密切,是大学生知识来源的重要渠道,是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行为、生活方式的重要参照,在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显著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方式都深受影响,面临重新塑造。相应地,新媒体对大学校园文化的影响极为深刻,其中既创造了机遇,也带来了巨大挑战。当前,有必要全面准确地把握新媒体的内涵与特征,认识新媒体,依托新媒体,利用新媒体,牢牢把握大学文化建设的主动权。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工作;创新发展
在一个以大众传媒为纽带所联结的社会里,大众传媒的发展,尤其是近年出现的新媒体,不仅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便捷,同时作为一种有效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识、价值尺度、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新媒体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自身的一些特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依托网站、微博、微信、移动互联网等不同技术和应用形态,构建学校学生思想工作网络新媒体工作阵地
(1)、科学合理利用大学生喜欢的主题网站、BBS、人人网、博客、微博、微信、QQ、QQ群、飞信、飞信群、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技术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工作,让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2)、成立广东科技学院网络思政工作室:组建网络思政专家团队,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帮助网络成瘾者远离网络。
(3)、借助“爱班级”这个网络平台,“爱班级”是一款专门为大学辅导员提供班级管理服务的平台,他结合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挂体主,将手机和电脑进行很好的融合,提供“课表点名”、“日常管理”、“通知公告”、“宿舍走访”、“重点关注”等实用功能,类似于我们学院的云空间平,但“爱班级”这个平台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更强。更能全面的、系统的掌握和了解所带班级和学生的所有讯息。
(4)、组建网络领袖团队;发挥网络领袖的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5)、科学管理“广东科技学院贴吧”、“莞香广科”这两个平台,让辅导员积极担任管理员,在内容上旗帜鲜明地宣扬真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形式上必须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增强了大学生的自我约束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对于一些敏感的话题,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和想法,发布正面信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及时回应学生的质疑。
(6)、促成官方微博体系建设,形成以“广东科技学院官方微博”、“莞香广科”为两端,各系团总支以及各班团支部为核心力量,学生及团干个人微博为主体的校园微博体系。坚持分三步走原则,即,:一、以“@广东科技学院”为重点,加强对院级微博引导,覆盖系级微博;二、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主线,学院微博为信息面,班级微博有特色,引导青年学生应用新媒体;三、“@广东科技学院”与青年学子为两端,各系班级微博为沟通机制。
(7)、构建“一个品牌”、“二级主体”、“三股”力量,“四级联动”为长效机制,打造“@广东科技学院”特有品牌形象,树立广东科技学院共青团品牌榜样;立足广东,影响珠三角,面向全国;明确“@广东科技学院”与青年学生个人为体系建设最终主体,“@广东科技学院”与学生个人两端机制健全,通过学院班级主力军的引导,带动学生参与体系的热情;充分发挥“@广东科技学院”、系与班级团组织微博、社团组织机构这三股微博力量,引导青年学生参与体系,并使其在体系中得到自己所需;完善“院——系——班——学生”四级联动机制,特别加强学生级微博建设,达到80%的在校生覆盖率。
(8)、建立网络舆情疏导机制,与学生之间进行良性互动,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和正面冲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切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9)、依托校园贴吧建立一支为我所用的“红客网络队伍”。由学生工作部门教师、宣传部门教师、辅导员、学生网络管理员、校园贴吧版主、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等组成的“红客网络队伍’’,队伍成员要积极活跃在校园网各个论坛版块中,对于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错误信息,要及时予以屏蔽或删除。对一些苗头不好的帖子,“红客网络队伍”要迅速分析文章涉及事件的性质、内容和真相,不应简单的删去帖子,应该以全面、准确的事实为依据在网上直接与学生对话,必要时予以解释、说明、反驳,迅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免造成事态扩大和激化。
(10)、用心打造“班级qq群”、“班级博客群”、“班级飞信群"、“微信群”四个主要交流沟通信息平台,下大力气探索和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办法、好抓手。即时了解和洞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向。如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向学生“短信群”发短信,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正确信息,避免因信息传递不通而导致谣言流传。在平日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利用手机短信编写一些人生励志、心理疏导、生日祝福、节日问候等短信发送给特定的学生,有利于贴近学生、亲近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11)、培养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媒介素养包括认知信息、情感信息、审美信息、道德信息。所谓新媒体素养,即接受和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与适应新媒体的道德观、价值观与思考力相结合的媒介素养,它是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
二、坚持运用官方微博开展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院团委要利用网络媒介其快捷、迅速的特点,将“@广东科技学院团委”建设成各级团学组织传递、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建设成加强和创新我院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推动我校团组织实现网络化转型,营造良好校园微文化氛围,开拓和强化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网络阵地。例如,近年来,广东科技学院团委通过微博平台开展了#微博环保DIY大赛#、#广东科技学院建校十周年校歌比赛#、#寻找身边的雷锋#、#中国梦 我的梦#等一系列线上主题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雷锋发扬志愿者精神,积极引导青年成长成才、接过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棒,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三、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新媒体技术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这既给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技术信息传播的开放性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其灵活性和快捷性能够丰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其虚拟性和匿名性能够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独特的视角,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以海量的信息冲击大学生的生活,部分学生盲目接收信息,生理和心理出现双重危机。网络虚拟世界的无序性对传统道德评价体系提出了挑战,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发展理念,探索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其实效性。
总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我们只有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认识并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占领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合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建设大学生的现实和虚拟双重精神家园,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构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运用新媒体做好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江西师范大学“@青春师大”官方微博打造多彩校园微生态
[2]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陈茂生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文字说明材料 江西理工大学 饶先发
【关键词】新媒体;思想工作;创新发展
在一个以大众传媒为纽带所联结的社会里,大众传媒的发展,尤其是近年出现的新媒体,不仅给人们获取信息带来便捷,同时作为一种有效的潜移默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对包括大学生在内的青少年的思想政治意识、价值尺度、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新媒体作为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由于自身的一些特性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要求,为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也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理论和实践创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一、依托网站、微博、微信、移动互联网等不同技术和应用形态,构建学校学生思想工作网络新媒体工作阵地
(1)、科学合理利用大学生喜欢的主题网站、BBS、人人网、博客、微博、微信、QQ、QQ群、飞信、飞信群、手机短信等新媒体技术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针对性地开展引导工作,让大学生健康成长,顺利成才。
(2)、成立广东科技学院网络思政工作室:组建网络思政专家团队,引导学生健康上网,帮助网络成瘾者远离网络。
(3)、借助“爱班级”这个网络平台,“爱班级”是一款专门为大学辅导员提供班级管理服务的平台,他结合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挂体主,将手机和电脑进行很好的融合,提供“课表点名”、“日常管理”、“通知公告”、“宿舍走访”、“重点关注”等实用功能,类似于我们学院的云空间平,但“爱班级”这个平台针对性、实用性、实效性更强。更能全面的、系统的掌握和了解所带班级和学生的所有讯息。
(4)、组建网络领袖团队;发挥网络领袖的作用,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5)、科学管理“广东科技学院贴吧”、“莞香广科”这两个平台,让辅导员积极担任管理员,在内容上旗帜鲜明地宣扬真理,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形式上必须实行用户实名注册制度,增强了大学生的自我约束感以及社会责任感。对于一些敏感的话题,及时了解大学生思想和想法,发布正面信息,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及时回应学生的质疑。
(6)、促成官方微博体系建设,形成以“广东科技学院官方微博”、“莞香广科”为两端,各系团总支以及各班团支部为核心力量,学生及团干个人微博为主体的校园微博体系。坚持分三步走原则,即,:一、以“@广东科技学院”为重点,加强对院级微博引导,覆盖系级微博;二、以“@广东科技学院”为主线,学院微博为信息面,班级微博有特色,引导青年学生应用新媒体;三、“@广东科技学院”与青年学子为两端,各系班级微博为沟通机制。
(7)、构建“一个品牌”、“二级主体”、“三股”力量,“四级联动”为长效机制,打造“@广东科技学院”特有品牌形象,树立广东科技学院共青团品牌榜样;立足广东,影响珠三角,面向全国;明确“@广东科技学院”与青年学生个人为体系建设最终主体,“@广东科技学院”与学生个人两端机制健全,通过学院班级主力军的引导,带动学生参与体系的热情;充分发挥“@广东科技学院”、系与班级团组织微博、社团组织机构这三股微博力量,引导青年学生参与体系,并使其在体系中得到自己所需;完善“院——系——班——学生”四级联动机制,特别加强学生级微博建设,达到80%的在校生覆盖率。
(8)、建立网络舆情疏导机制,与学生之间进行良性互动,避免引发不必要的误会和正面冲突,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切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9)、依托校园贴吧建立一支为我所用的“红客网络队伍”。由学生工作部门教师、宣传部门教师、辅导员、学生网络管理员、校园贴吧版主、学生党员、学生骨干等组成的“红客网络队伍’’,队伍成员要积极活跃在校园网各个论坛版块中,对于违反国家方针政策和学校规章制度的错误信息,要及时予以屏蔽或删除。对一些苗头不好的帖子,“红客网络队伍”要迅速分析文章涉及事件的性质、内容和真相,不应简单的删去帖子,应该以全面、准确的事实为依据在网上直接与学生对话,必要时予以解释、说明、反驳,迅速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免造成事态扩大和激化。
(10)、用心打造“班级qq群”、“班级博客群”、“班级飞信群"、“微信群”四个主要交流沟通信息平台,下大力气探索和实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办法、好抓手。即时了解和洞察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动向。如遇到突发事件,要及时向学生“短信群”发短信,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正确信息,避免因信息传递不通而导致谣言流传。在平日生活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利用手机短信编写一些人生励志、心理疏导、生日祝福、节日问候等短信发送给特定的学生,有利于贴近学生、亲近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
(11)、培养大学生新媒体素养,媒介素养包括认知信息、情感信息、审美信息、道德信息。所谓新媒体素养,即接受和使用新媒体技术的能力与适应新媒体的道德观、价值观与思考力相结合的媒介素养,它是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大
二、坚持运用官方微博开展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 院团委要利用网络媒介其快捷、迅速的特点,将“@广东科技学院团委”建设成各级团学组织传递、交流信息的重要平台;建设成加强和创新我院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推动我校团组织实现网络化转型,营造良好校园微文化氛围,开拓和强化青年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网络阵地。例如,近年来,广东科技学院团委通过微博平台开展了#微博环保DIY大赛#、#广东科技学院建校十周年校歌比赛#、#寻找身边的雷锋#、#中国梦 我的梦#等一系列线上主题活动,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雷锋发扬志愿者精神,积极引导青年成长成才、接过实现“中国梦”的接力棒,让青春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焕发出绚丽的光彩。
三、新媒体给我们带来的思考
新媒体技术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思维方式,这既给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技术信息传播的开放性能够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阔的平台,其灵活性和快捷性能够丰富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其虚拟性和匿名性能够为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独特的视角,有利于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同时,我们也不可忽视新媒体技术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遇到的挑战。网络、手机短信等新媒体以海量的信息冲击大学生的生活,部分学生盲目接收信息,生理和心理出现双重危机。网络虚拟世界的无序性对传统道德评价体系提出了挑战,不利于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都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发展理念,探索新媒体技术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增强其实效性。
总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巨大冲击。我们只有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充分认识并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文化占领高校网络文化阵地,合理运用现代传媒手段建设大学生的现实和虚拟双重精神家园,才能化“被动”为“主动",变“不利"为“有利”,从而构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
参考文献:
[1]运用新媒体做好校园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江西师范大学“@青春师大”官方微博打造多彩校园微生态
[2]新媒体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陈茂生 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创新”研究——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文字说明材料 江西理工大学 饶先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