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豆为什么这样红?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mai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出版界有一本神奇的书,连续7年高居全国畅销书排行榜——它就是《窗边的小豆豆》。书中,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讲述了她童年时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她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
  
  一本好书的力量
  
  小豆豆的可爱在于她的真实,她想跟小燕子聊天,想看宣传艺人,就在窗前傻傻等着。它描述的是一个孩子的成长,展现了人性最纯净的一面。黑柳彻子没有运用任何炫目的写作技巧,只是以孩子的口吻安静地诉说,却异常有力,让人赫然发现,成长原来是如此自然的事,孩子本身的善与美是如此纯真动人。这本书令人惊讶地证明了童年是永恒的,是超越时空的,是有独特价值的。人要经过一个梦想的时代才能成长,这就是童年的价值。
  小豆豆最开始是作为儿童读物流行的。里面温馨的短篇故事刚好可以当作孩子的睡前书,许多年轻父母微笑着说:“我家小宝每天不听一个小豆豆的故事,就不肯睡觉。”对于初识文字的孩子,阅读这样纯真明快的文字是无比欣悦的过程,很多孩子背熟了里面那段画画的口诀:“画一个圆,画一个圆,竖着两下,横着两下,画一个圆,画上个点,画一个圆,头发三根,头发三根,头发三根,一眨眼间,一个太太。”孩子们最喜欢巴学园的故事,常常问爸爸妈妈:哪里有那样的学校,我要去上学。还有稍大一点的孩子说:“战争真是残酷,如果没有战争,巴学园就还会存在……”
  但借着口耳相传的力量,很多成人开始阅读小豆豆,经常为小豆豆的冒险举动——像她飞身跳入盖有报纸的粪坑,和小狗洛基一起扮狼——大笑不止,这是一种没有功利性的纯粹的快乐。如同很多年前,一本叫《再见了,可鲁》的小书让人们重拾多年未有的感动,豆豆让人直面遗忘许久的童年,这种直指人心的力量难以抗拒。豆豆像成人的童话,却不是童话。我们在其中寻找美好,并深深地感到这种美好值得维护。
  淡粉的书封上有一行字:“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遗憾的是,很多人忆起的大多是晦暗的过去。我们都曾经是小豆豆,天真未凿,嬉戏玩耍,眼中的一切都新鲜透明得要滴下水珠来,但来自成人世界的标准答案与不耐烦,一步步磨蚀着纯真的好奇心。上课多说一句话,得到的也许是罚抄生词一百遍;在家多问几个问题,迎来的可能就是父母的呵斥甚至巴掌。渐渐地我们成了千篇一律的“好孩子”,站有站相坐有坐姿,背着手听课举手发言……父母和老师无微不至地照顾我们,但是,他们不会听我们讲心里话,他们没有时间听一个孩子唧唧歪歪。他们想让我们离完美的好孩子近一点再近一点,可我们回忆里印象最深的是罚站的日子。几乎从未有人弯下腰,和我们平等地对视。
  阅读推广人阿甲说过,他认识的一位成年读者,随身携带的唯一一本书是《窗边的小豆豆》,原因就是,“我从来没有一天享受过这样的教育。”
  
  一场教育的革命
  
  随着《窗边的小豆豆》火热畅销,许多老师、家长与学生的心灵被这本小书拨动,一场教育界的大讨论出人意料地掀起,新华社、《北京青年报》、《光明日报》等重要媒体纷纷对其引发的教育话题进行深入报道。
  小读者们喜欢那个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一般的巴学园。校门是两节树干,教室是一辆辆电车。笑眯眯的小林校长从来不会责备孩子,没有固定的课表,没有固定的座位,他们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巴学园的孩子从不乱涂乱画,因为每星期两次音乐课,大家会尽情涂啊写啊,充分享受到了涂写的乐趣。巴学园的孩子从不歧视身有残疾的小伙伴,因为怎样的身体都是美丽的。这里从没有规矩的约束,但大家相处融洽。孩子们去散步,蹲在农田里认识油菜花,跟着农民学习种庄稼。巴学园就是如此自然天成,富有生机,所以小豆豆每天很早起床,盼望着赶到学校去,连自家的小狗都想带着一起去。
  小林校长的教学手段冲击着当今的教育观念。教育专家徐国静曾深深感慨,如果把《窗前的小豆豆》作为一面镜子,就会发现今天的家庭和学校教育中的困惑和痛苦的根源,也会发现成人自身的问题。成人对童年的记忆大都源于儿时的乐趣,遗憾的是,今日身为父母的他们,却毫不留情地驱逐孩子的乐趣。名目繁多的课程、作业、考试,不知不觉摧残了纯美的童年生活。孩子的个性在刚刚萌芽的时候就被扼杀了,每天重复着公式化的生活,不是上课就是上补习班,写着公式化的作文,内容不是逛公园就是洗碗。一位小学生在“小豆豆,我想对你说”的对话会上说:“我现在不仅佩服小林校长,还佩服小豆豆,她说出了我们不敢说的东西。她像我们的影子,非常有勇气。孩子的心就像一片天空,而家长不太了解我们这片天空下发生的事。”
  孩子从小豆豆身上,看到的就是自己,而成人们则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出版方曾在北京一些小区内举办过读书会,许多家长读着读着都流泪了,想起了孩子曾在学校里受到的错误对待,以及自己对孩子的误解。有位家长的孩子和小豆豆十分相似,活泼爱动,老师对他的误解非常大,这位年轻母亲便买了十几本《窗边的小豆豆》,送给孩子所在学校的每一位老师。
  阅读对一个人的影响十分深远,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甚至可以改变整个世界。这本粉红色的小书改变了无数师长的观念,他们从此开始尊重与了解孩子,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也许我们暂时无从改变所生存的社会环境,却能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用爱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心中的巴学园。
  怎样的教育才是成功?怎样的童年才是快乐?当别的学校的孩子在围墙外喊“巴学园,破学校”的时候,巴学园的孩子们一起喊:这是好学校!这或许就是理想的教育吧。走出巴学园的孩子也许没有举世闻名的人物,但都是初放的花一般纯真善良的人。围绕着小豆豆,有难以数清的动人故事,但最令人难忘的是一位还在上小学的读者,他以稚嫩的字体写道:“巴学园被炸毁了,我很难过。我画了一张自己心里的巴学园,希望能转交给小豆豆。”以彩色蜡笔稚拙地勾画出的巴学园,是孩子心里美丽的天堂,是爱与希望的象征。
  时至今日,小豆豆的故事已被奉为教育经典,入选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本。小豆豆的力量,就是心的力量。应该感谢那个多年前站在窗边的小姑娘,给我们的心灵抹上一笔温暖的色彩。
其他文献
《出版广角》15岁了。  在浩荡的历史面前,15年,微茫如沧海一粟,岁月总是疾驰向前,不可抗拒。  庆幸的是,在一本杂志的私人成长志里,15岁,我们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小历史。感谢15年的时光赋予我们的光荣与梦想,感谢路上不离不弃的同行者,不管你们为《出版广角》给出溢美的赞词或者善意的批评,我们都将怀着一颗谦恭的心,记住每一个关注和支持广角的名字,是你们让我们敬畏,让我们有更多的勇气笃定着我们对出版的
期刊
过去图书出版在传播领域中被讨论的范围太少,近年提出的文化产业,使图书出版业的地位提升,大家对于语文的发言语权与文化推动的特殊性更为重视。  华文出版有两个指称范围,第一种是华文语文的出版,平行输出:第二则是华文作品外译后的出版,华文外译本这也意味着我们所讨论的华文媒体市场有两个定义,一种是文化相近似、或者使用同样语言的区域消费,而另一种则是指文化相异对于引进的文化有认同的消费市场。  对华文出版生
期刊
柳斌杰,新闻出版总署党组书记、署长,国家版权局局长。    光阴荏苒,纪念过十周年的《出版广角》又迎来了十五周年庆典。五年前,我曾撰文评价《出版广角》:“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争鸣与批评”,今天看来,这句评语仍不过时,一本杂志应当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出版广角》创办于中国西南一隅的南宁,却并不拘泥于广西一地,而是把“广角镜”对准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这是他们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创新举措。经过十五
期刊
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提高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树立良好国家形象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出版总署于2006年正式实施“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并成立“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工作小组。“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是我国出版“走出去”的重要项目,被列入国家“十一五”规划重点文化工程。  截至目前,“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共资助出版中国图书翻译项目990种,1381部,涉及36个国家,
期刊
15周年,算不上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数字,既非成年又不到而立,但在当下这个以逐利为荣的时代,在充满了八卦与花边新闻的喧嚣中,这本围绕着出版产业老老实实做文章的文化月刊能孜孜不倦地坚守15年则着实不易,不仅守住了阵脚,还办得风生水起,更值得为她祝福。  广角是一种视野、一种胸襟:开阔、宽广。《出版广角》的“特稿”、“专题”与“新观察”等栏目就是这样一种胸襟与视野的集中展现。作为出版从业者,我们不时可以
期刊
在中国图书“走出去”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高科技的最新发展成果,不断更新发展观念,深入挖掘版权资源。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法,构建中国图书出版和销售的立体化平台,扩大中国图书产品的国际市场份额,加快中国图书产品“走出去”的步伐。  现阶段中国图书“走出去”的方式主要以销售纸版图书的翻译版权为主,但是,随着全球化的科技进步和资源共享的不断发展,图书数字版权的销售应该引起版权销售人员足够的重视。
期刊
2005年以来的五年,既是中国出版业发生巨大变化的五年,也是《出版广角》沿着其“与中国出版同步,为中国出版服务”的宗旨,继续艰辛探索,为中国出版而歌、为中国出版而泣的五年。总括《出版广角》的15年,可以清楚地看到中国出版发展的脉络,可以深切地感受中国出版人为中国出版的改革发展倾注的心血,可以真情体验中国出版人十五年来的欢喜、悲苦和激情。  我眼中的《出版广角》是中国出版业改革和发展的号手。从创刊开
期刊
一份行业刊物的成功,在于能否成为行业信息的积聚、整合和传播中心,成为同仁及时、有用、可靠的信息交流平台。《出版广角》虽然地处中南一隅,其影响却波及全国,成为出版界同仁不可或缺的精神伴侣,成为业内人士熟悉而又亲切的文化符号。  15年来《出版广角》一步一个脚印,立足广西,面向全国,以其敏锐的信息触角和独特的专业视角,及时了解、掌握出版业的动向,关注出版产业的发展,关注出版改革领跑者的创新经验,帮助他
期刊
禅宗 《景德传灯录》中有庞蕴居士问马祖“不与万法为侣者是什么人?”马祖云:“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居士言下顿领玄要。庞居士所谓“不与万法为侣”,是说从“万法”中独立出来,不受其约束,不在其变化中,这是禅家超越的态度。庞居士问题问得玄妙,马祖的回答亦让人费解,表面上看似乎是所答非所问,实际上却是不语禅,一语直指心性。八大是一位画者,却深受曹洞宗的影响,他的绘画思想和观念有明显的禅宗思想。如
期刊
中国现代政治领袖没有自己写回忆录的传统,孙中山没有写、蒋介石没有写、毛泽东没有写、邓小平也没有写。这些政治领袖都有许多传记,但都是后人写的。他们似乎不喜欢自己回忆自己、评价自己,他们选择了让历史去评说他们,只有李宗仁例外。所以,《李宗仁回忆录》的撰写人唐德刚先生认为:《李宗仁回忆录》“在中国近代史传记项下,是一部鲜有其匹、全始全终的‘当国者’的自述。”  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最有价值的地方可能不是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