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与语文学习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gub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赋予了学校前所未有的办学自主权,《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要建立国家、地方和学校的课程三级管理模式”,学校课程开发成了新课程改革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内容。联系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觉得现在的学生实践能力欠缺,家乡观念淡薄,语文学习能力不高。要综合性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必须要突破大一统的课程资源范畴,引入能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又易让学生可知可感的课程资源。为此,我们提出“地域文化与语文学习”课程开发的设想。
  
  一、预先确立学习的组织保障
  
  1.组建课程开发的核心成员和外围成员队伍。在确立学校层面的相关领导、教师作为课程开发的领导小组成员外,我们还邀请校外专家、教育主管部门领导、教研室专家、学校邻近社区领导、学生家长积极参与,在活动中我们还请当地的老前辈为学生作辅导,并把当地政府分管领导、文化站的同志以及村落文化调查办公室的负责同志纳入为我们的课题组成员。
  2.安排课程实施的时间。为确保课程开发、实施活动的正常开展,领导小组决定把每周2-3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课程的课时。课时安排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根据外出采访、实践、体验活动需要,有时把两周的课时调在一起,以提高活动的效果。
  3.调动师生参与课程开发研究的积极性。学校中的教育共同体(校长、教师、学生及其家长)决定着学生到底学什么。任何理想的课程方案只能在学校一级变成现实,为此,我们要求全体课题组的领导、教师和学生应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人。
  
  二、着力构建学习的内容框架
  
  我们将地域文化资源分为四块,分别成立四个实践组,在各自的资源板块中确定研究专题,构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框架。
  1.地理:包括《古老的鉴湖》《湖塘名称由来》《寻觅千年遗址—一曲亭》《消逝的吴塘古迹》等。
  2.人物:包括《农民学者——胡世庆的成才轨迹》《胡阿寿作品欣赏》等。
  3.民俗:包括《民间工艺的奇葩——绍兴黄酒的酿制》《杨梅嫁接技术》等。
  4.文化:包括《铜井丁氏〈家谱〉》《湖塘酒文化研究》《生态旅游和大香林开发》《七尺庙探秘》等。
  
  三、精心设计学习的实践形式
  
  1.调查寻访,亲身实践
  创设情境,无疑会充分启发学生的探索精神,使学生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受到教育,得到进步。如在“吴塘古迹探源”这一主题活动中,学生实地踏勘,查到了很多关于吴塘古迹的故事,其中有相当多的资料都表明现在的古城村东南一带,全是汪洋大海。但在小组交流中,有的同学提出,他们小组在图书馆查到的资料中没有这一说明。针对这一问题,我们的教师让学生再去找相关的材料证明自己作的结论是否正确。经过进一步的研究考证,学生们终于搞清楚了。原来历史上的越国,在越王勾践的领导下,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打败了宿敌吴国。勾践征用吴国战俘为越国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吴塘未筑前,山外面是一片茫茫滩涂,海潮可直到陌坞村口。吴塘筑成后,挡住了海潮,使里面这块山麓冲积扇的泥土得以淡化,山上流下的雨水得以蓄积,保证了人畜饮用水和农业生产用水。因此,也有资料称这里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最早最大的“水库”。历经2500多年风雨的侵蚀,塘身虽有残缺,但基本完好,这是因为当时修筑的质量很高。岁月如梭,沧海桑田,昔日越国海滩早已变成了万顷良田。蓄淡抗潮的吴塘也早已失去了当时的作用,它作为历史的遗迹,至今还在向世人述说着越国先民的勤劳和智慧。在活动中,学生们也因此亲自发现事物的本质和事物的种种关系,真正感到自己的进步。
  2.动手操作,感悟体验
  我们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地让学生去动手动脑,积极思考,获得最真实的感悟与体验。比如在《家乡的桂花》课题研究中,教师为让学生了解桂花的生长过程,组织学生与花农一起种桂花树,并自己利用门前屋后的闲地,种上几株桂花,从中观察桂花的生长过程。这让生活在农村中的学生在活动中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他们有的饶有兴趣地讲解桂花的种植过程,有的则用图画的方法来表示,还有的学生把班上的同学请到了自家桂花林里,请父母亲讲解……要知道这些孩子平时的学习成绩一般。活动后问孩子们收获最大的是什么,他们回答是:“这样的活动能让我们增强信心,整个活动过程非常快乐,我们喜欢。”
  3.合作探究,自主创新
  学生对收集到的资料还要进行分析、取舍、汇总,选择好有用的信息和正确的信息,这就需要他们在活动的过程中进行合作交流。如《允常古城与岭下水库》课题,如何让七千年前的允常古城遗址为学生所了解,并通过体验、探究,让学生生成一些东西,是摆在我们课题组成员面前的问题,为此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建立了考察队去探究。后来了解到,《嘉庆山阴县志》记载:“古城岭在山阴县西五十里,越王允常筑城处。”古城岭下即岭下水库。允常是越王勾践之父,据说当年他的都城就筑在这里。这里距钱塘江仅五十多公里,与钱塘江西岸的吴国可以说是隔江对峙。后来勾践因这里离吴国太近,有一段时间曾将都城东迁上百里,建在了平水谷地。岭下水库修筑之前,这一带早已没有房屋建筑,只是一片茂密山林。这些平地熟土层深厚,植物生长旺盛,树叶绿得发黑,毛竹粗大修长。这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古城地区越民开发得早,土壤熟化程度高。当年筑水库大坝时,在这些平地取土,土层中砖瓦碎片极少。石块也不多,可见当时先民居住的房子还不是砖瓦结构。而瓷器碎片却特别多,有红的、黄的、绿的各种颜色;工艺方面原色的、上釉的都有。这些瓷片中,属于汉、晋时期的较多,宋朝及以后时期的极少,说明汉代鉴湖筑成以后,居住在这里的人们陆续外迁到平原上,村落逐渐荒芜,最后被人们开发成竹园、果园和山田。在收集大量材料的基础上,开展认真研读和比较,然后进行小组交流。这样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还使学生之间学会了欣赏与沟通。
  4.交流展示,体现生成
  学生在研究完每一个课题后,我们都将他们的活动成果加以展示。如《家乡的桂花》之《畅想大香林的未来》成果展示中,学校校内的课堂已成了香林花雨的新闻发布会,部分学生已扮演成中外记者,部分学生则是桂花的“研究人员”,正接受着“记者”有关桂花开发问题的采访。在《家乡杨梅的开发》的主题活动——争做“农技师”中,教师让学生以自己聪明的大脑和灵巧的双手,对杨梅树进行剪枝和嫁接,同学们都身心愉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这次比赛中,从构思到绘图,无不体现学生的智慧和才干。
  
  四、科学建立学习的评价体系
  
  评价是课程的重要部分,通过评价,促进学生的发展。在研究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评价的作用不在于学生活动结果,而重在评价学生的参与过程。我们根据初中学生的自身特点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制定了多元化的评价方法:过程参与评价(自评与互评、激励性评语评价、家长评价)、档案评价、成果展示(小论文、探究有感、小制作)、学期总评等四种评价方法。
  1.过程参与评价
  ①过程激励评价制。
  为了更好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校领导小组适时推出了过程激励评价制。这是贯穿始终的评价。星级评定设一至五星级,以学年为单位,根据学生学习和研究取得的成绩授予星级。
  
  ②自评与互评。
  期初,即发自评的标准,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努力达到标准,在实际评价中,认为做得好的打“三星级”,做的一般化的打“二星级”,如做得不够的打“一星级”。互评是在自评的基础上,以班为单位进行评议。
  ③激励性评语评价。
  激励性评语评价是课题辅导老师在平时开展课题辅导中,对学生的课题开展情况进行即时的评价。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指导小组搜集整理了激励性评语集萃。
  2.成果展示
  学校、班级定期举行小论文、调查报告会、小制作等成果展示,展示他们的课题取得的成果,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学校对成果发布会作定性激励性评价。
  我们在实施课程过程中,充分感受到参与学生在以下几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一是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二是学生的能力得到了提高,三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教师给学生提供了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四是增强了学生的家乡观念,五是学生的知识结构由单一趋向多元。
  学校课程是课程开发中的崭新领域,今后我们面临的任务是不断挖掘、开发利用地域文化课程资源,给学生创造广阔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我们相信:实践越多,思索越多,收获会更多。只要我们以开放教育的思想,创新教育的理念,来进行我们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那么,我们收获的必定是灿烂的硕果。
  
  马金良,语文教师,现居浙江绍兴。本文编校:洪鸣
其他文献
诗歌鉴赏是高中生学习的重难点。学生在平时的检测中,很难把握诗歌的答题思路。在多年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我总结出以下诗歌鉴赏的四个步骤。  一.读题目,明诗型  诗歌的题目好比一个人的着装,什么样的着装代表着什么类型的职业,什么样的题目代表着什么类型的诗歌,不同类型的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和观点态度也有所不同。  如《山居秋暝》《过香积寺》等,属于山水田园诗,这类诗往往表达对自然山水的热爱,或者对官场仕途
朱光潜的随笔《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课本的经典篇目。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备课资料(如人教版教师参考书)对这篇文章行文脉络的分析要么言之不详,要么含糊不清。  人教版教师参考书对文章的脉络解读为:第一部分(第1至5段),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其中,第1、2段举出《屈原》《水浒》《红楼梦》中炼字的例子,说明“你这”式、“你是”式、“你有”式三种不同句式有不同的意味;第3、4段举出王若虚
21世纪屉生态文明的世纪。“生态”原本是生物学的概念。“生”指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体,“态”指生存的状态。生态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学策略,从结构上讲包括着许多复杂的因素,但在众多的因素中,笔者认为人、活动、环境又是生态教育系统中的三大要素,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复合的教育生态关系。因为人是教育生态中的主体,故而,只有深人研究认真分析人与环境之间、人与活动之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显示生态教育的个性
这“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本是龙应台先生养在《文化是什么,文化在哪里》的,2008年6月被湖北借来做了高考作文材料,同年8月又被《意林》展销。对照看看,龙先生原作的“流浪狗”是用来和“随便一个人”的“他”观察思考与侃谈文化的,而被借用做了高考作文材料之后,人称由“他”变为“你”。成为“一只长了癣的流浪狗走近你,你是怜悯地避开,还是一脚踢过去?”就变为专对青年精英高考生了。就有了考察考量而且逼你选择的
在武汉桂子山上,最早进行经典解释专门研究的是周光庆先生。早年,他和我站在桂子山西区的道旁聊经典解释研究的沉醉情景宛如目前,然光阴倏忽之间竟逾十载。那时候周先生独自支撑,不念孤寂而奋力前行,有系列论文先后在包括《中国社会科学》在内的刊物发表,引起学人的热切关注。但我总觉得一个新学术领域的开拓,不是个人力量所能及,而需要有一些相帮者参与其事。后来,周先生的《中国古典解释学导论》在中华书局出版,为此我写
极目南天,匡庐奇景尽收眼底;放眼西望,千年晋梅缕缕飘香。黄梅县第二高级中学就是成长在这钟灵毓秀的一方沃土上——东港河畔的古文昌阁旧址。她创始建于1905年,是黄梅县办学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百年老校,历经沧桑。近年来,在以桂雅丽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焕发青春,呈现异彩,发展成为鄂东一颗璀璨的明珠,孕育人才的摇篮。  学校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和谐发展”为理念,以“厚德、博学、创新、求真”为校训,
“导学案”,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一改过去老师单纯的讲、学生被动的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从而发挥最大效益。高中语文适当运用“导学案教学”,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一 导学案教学难点在“导”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课堂教
对话是《新课程》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正确灵活地运用对话教学策略,能够建立师生平等关系,营造课堂民主气氛,推动自主探究学习,激励学生积极创新,从而让语文课堂形成一个充满活力、引力和效力的“三力学习场”,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在这一教学思想的指导下,众多教师投入到教学实践中,研究对话教学的艺术,探索对话教学的真谛。  然而,笔者在课堂
心理学中给“心态”的定义是:心态在心理学中叫态度。是个体对特定对象的总的评价和稳定性的反应倾向。有句话叫“态度决定一切”,也可以说成“心态决定一切”。现在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多是从教法、学法等角度去探求、印证,却很少深入到学生的内心,从“学习语文心态”的角度去分析,笔者觉得这是个被忽略的区域。既然“心态决定一切”,那么这“心态”就必须是健康、科学的,笔者称之为“绿色心态”。“绿色”的语文学习心
在语文教学中,范读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历来为许多语文教师所采用。特别是50、60年代的语文教师,更把它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不敢忽视,而且还要做到精益求精。但是,随着教学环境与条件的改变,多媒体教学手段普遍进入课堂,语文教师的范读越来越少了,有部分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原本不高,更乐得让机器设备来代替。一天天,一年年,语文课的范读也许很快就要不复存在了。  语文教师不重视语文课的范读,究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