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体时代用新的形式完成影像纪录的传递

来源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jii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微纪录片灵活机动,形式内容多样,手法不一,领域广泛,制作成本可大可小,制作人员即可单兵作战,也可团队合作,往往能发挥出其不意的传播效果,产生传统纪录片的不擅长创造经济效益。作为对传统纪录片很熟悉的电视人,微纪录片不再是我们专有的领域,更不是手到擒来的简易版纪录片,但也并非毫无优势,我们该如何着眼微纪录片的发展,运用现有的专业知识,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色,在该领域获得成功?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微纪录片;讲故事 ;片段 碎片化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448.2021.07..059
  纪录片,是对人类社会最长情的影像形式。人类最早的影像始于1895年,路易·卢米埃尔第一次为人类打开了《工厂的大门》,这个不到两分钟的影像片段被称为电影的诞生,而它性质上是一个纪录片的创作。世界上早期的电影都是纪录片,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1905年)也是纪录片。影像技术的发展和传媒时代的到来,把纪录片分为电影纪录片和电视纪录片。而随着网络通讯的发展,一个适应新媒体时代的纪录片形式迅速占领了人们的电脑和智能手机屏幕——微纪录片。
  微纪录片片具备了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但是不同于传统纪录片,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对于微记录片的概念总结为:篇幅简短、诉求单一、视角微观、风格纪实,制作和传播手段更加灵活多元,在传播和商业应用领域有着巨大的发展前景。也就是说,微纪录片灵活机动,门槛低,形式内容多样,手法不一,领域广泛,制作成本可大可小,制作人员即可单兵作战,也可团队合作,往往能发挥出其不意的传播效果,产生传统纪录片的不擅长创造经济效益。
  马歇尔·麦克卢汉说过:媒介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重要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都宣告一个新的时代的来临。充分适应了年轻一代互联网用户和手机用户碎片化观看习惯的微纪录片其最大特点就是微,即时间不长,符合当代人全片通常在3到5分钟,一般控制在10分钟以内(有少数时长会超过10分钟,但是最长不超过25分钟)。因为门槛低,微纪录片已经不再神秘,更不是专业人士的优势。一台单反、一部手机就可以拍摄出一段影像,配以一台电脑,甚至是一部智能手机的剪辑,就能表达出拍摄制作者的某个看法和思想。而作为对传统纪录片很熟悉的电视人,微纪录片不再是我们专有的领域,更不是手到擒来的简易版纪录片,但也并非毫无优势,我们该如何着眼微纪录片的发展,运用现有的专业知识,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色,在该领域获得成功?
  和所有优秀的影像作品一样,一个好的微纪录片是要有灵魂的。作为一名从业者,无论新媒体时代微纪录片的门槛高低,技术指标如何,首先,也最应该牢记的一点是,你是一名讲故事的人,而这些技术都是你创造你的故事的材料。也就是说,不要在意门槛,关键的是如何在几分钟的时间内,通过完成对一件事、或者一个片段的记录和叙述,提炼一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影像,其中包含能打动人心的元素,相比传统纪录片层次降格,只需满足观看者的某一诉求,主旨单一,更能直接、迅速抓住受众的眼球,实现传播效果,赢得口碑,赚得流量,更或在商业应用领域实现效益。简而言之,即用几分钟讲好一段真实的故事。
  自2010年凤凰卫视推出微纪录片并为其打造平台以来,每一部成为新宠的微纪录片都是在讲故事上凸显出优势。2012年央视推出的《故宫100》,一改传统纪录片里对于故宫这一拍摄对象应该展开的带有神秘和崇敬色彩的宏大叙述,颠覆了传统纪录片的严肃,降维展示,把故宫拆解成个人视角的景致,设置个性化的独立单元,用了100集,每集6分钟,化整为零,即可单独欣赏,又可组合构建成一个全息影像般的展示空间。每一集都有自己独特的手法讲一段故事,如第一集就使用了大量的镜子,营造出一种迷惑似幻的氛围,在这种情境下,引发关于一座城的故事期待,由此作为系列片的开篇。镜头主要捕捉的对象又是大量的现实生活和普通人,普通人、紫荆城、镜子三个元素相映相叠,氛围烘托使得背后的某个故事呼之欲出。继而把紫禁城比作一面镜子,映照出城里每一个人的故事,把历史照进普通人的现实,唤醒每个人基因中的记忆,文案很美,画面新奇而又接地气,辅以古典中带着梦幻的音乐,适当点缀显示生活中的同期声音。这些表现手法拉近了严肃的故宫与市井平民的距离,如同高雅的古典音乐变成了流行乐,很容易就勾起观看者的共情。而后面的每一集中,根据主题和展示对象的不同,用了不同的动画形式,简单有趣地完成了单元展示。其中也不乏恢弘的画面,散发出浓浓的纪录片特色,成为支撑故宫主题的框架,与轻快、接地气的表现形式相得益彰,使得故宫年轻且活灵活现。
  从《故宫100》可以看出,微纪录片盛行之初,国内电视的风向标央视对其的定义。如果说《故宫100》从其整体风格和制作精良度来看,尚且有明显的央视基因和传统纪录片的传承,那么2014年来自台湾的微纪录片《书店里的影像诗》则更加网络化与草根化,故事性也更明显。这部系列微纪录片总共拍摄了40家书店,每家书店一集,每集时长3到4分钟。每集都是獨立的,但是连续观看也能相互联系。和《故宫100》全片精美的旁白解说不同,《书店里的影像诗》没有一句解说词,全部使用书店老板的同期声,镜头记录和表现相对简单,风格清新文艺,主要依靠人物出彩,不同老板的个性风格不同,形成每一集的单元故事。有的展示老板个人魅力,如第一集“全国最爱聊天的书店”中的书店老板自信风趣、对每一本书都有自己的见解,喜欢跟顾客聊天分享书籍,也不予余力地推销书,并且努力实践将书本平价化。片段化剪辑,精炼同期,用三分钟时间,带着观众认识了一个有故事的书店老板,顺便获悉几本不错的书籍;而有的片子重在直接讲述一段故事、一个生命的片段,比如第十一集“想念一只猫的书店”,是关于一只因失聪导致走路摇摇晃晃,并因此取名晃晃的猫。店主收养的猫咪晃晃车祸丧生后,店主对它的爱并没有终止,她回忆晃晃的一切,讲述晃晃,并联系给晃晃拍过照片的客人,请人家寄回了晃晃的照片,收集成一本相册,全片每一个镜头都散发着店主对晃晃的思念。当镜头随着店主有些哽咽的叙述,展示出依旧挂在窗口的晃晃生前一直佩戴的铃铛时,全片接近尾声,观看者很难不被打动。可以说每一个小片,都有自己的灵魂。40个书店,不同的书店不同的故事,不同的灵魂,朴实简单中透着多元化,集合出一股文化与人性的力量。而这种系列微纪录片非常适合观看者在生活中用零碎的时间填补内心。   时至2018年,央视推出系列微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一季25集,每集5分钟,一集讲述一件文物,根据文物进行个性化叙述,故事更精彩,内容更具人情味,高度和风格依旧延续央视血统,唯美的镜头、优美的解说、精良的制作。因广受好评,相继又推出第二季和第三季。
  而网络和各视频网站上也出现了越来越多优秀的微纪录片,基本都是记录你我身边小人物的碎片故事,带着文化传承的属性,或是有朴实情感的加持。这种微纪录片大多没有解说,全片贯穿同期声,记录的形态更明显,风格也更简单,更接地气。2019年,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海峡卫视和腾讯视频合作推出的美食微纪录片《早餐中国》,第一季用35集,每集5到6分钟时长,成功实现了“一碗早点暖了胃,一个片子暖了心”。全片镜头置身市井,没有解说,以同期声串联,辅以充满活力的背景音乐,把店铺、美食、食客、老板、故事和人生自然穿插,让观看者有一种与街坊邻里偶遇聊天的亲切感。每集一个早点,美食的展现精炼生动,人物的拍摄恰当准确,充满人间烟火味。尤其值得称道的是在5分钟讲述美食的体量中,还设置了一个走心环节——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单曲循环。虽然地域、性别、年纪、美食不同,但每个老板都有对音乐的喜爱,更有对生活的感悟。就如宣传文案里写的一样:“早餐里有人情激荡,早餐里有天长地久”。系列片一推出,就获得口碑,从满屏的观众弹幕,更体现出新媒体时代微纪录片与受众的话题制造与互动优势。紧接着,制作方追拍了第二季和第三季,片长也从5到6分钟扩充为8到10分钟。关于美食的展示更加细腻,增加了食客的比重形成呼应,而走心环节“每个老板都有自己的单曲循环”也有了更多延展,全片依旧紧凑精致。
  十年来,对比全网各类微纪录片,真正能形成话题,吸引流量,成为爆款的微纪录片都是能讲好故事的系列型。借由系列,使几分钟之内的故事有了更多的空间,说走心的话,讲动心的故事。并恰当应用各种设备、技术和表现手法辅助画面和声音,让微纪录片活起来。而整个系列可分可合,每一个单独的故事片段背后都有自己的灵魂,整体结合又能传递共同的文化属性和人性特点。最后,还需要一个好的宣传文案,通过新媒体时代的各种社交渠道和传播渠道,推动微纪录片的传播,形成话题,创造流量,實现商业价值。至此,新媒体时代的微纪录片还需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张洁.新媒体环境下纪录片生产传播及审美的特征研究[J].新闻前哨,2021(04):113-114.
  [2]艾泽华.新媒体时代纪录片的变化机遇与思考[J].西部广播电视,2017(02):73.
  [3]郝江浩,郝一帆.媒体泛化视域下纪录片传播力探析[J].新媒体研究,2021,7(03):98-100.
其他文献
【摘要】“红毯仪式”作为影视传媒行业非常看重的活动之一,总是充满了许多不确定性,主持人需要在红毯仪式中以较好的业务水平和控场能力应对主持过程中的突发情况。通过分析主持人在“2021栩栩华生时尚文化大赏”红毯仪式中对突发情况的应对进行经验总结,从而得出主体能力的启示与播音主持从业者共勉。  【关键词】主持人;红毯仪式;突发情况;即兴口语表达  1. 充满不确定性的红毯仪式  “红毯仪式”多指展览展会
期刊
2003年7月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特别提出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回答的十四个重大问题。为此,国防大学组织有关专家对这十四个重大问题逐一进行了研究,并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党和国家关注的十四个重大课题》一书。该书紧紧围绕发展这个主题,从经济、政治、文化、党建等多个角度对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十四个重大课题逐一进行分析。全书
期刊
中国是世界发展中大国。当代中国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关键时期。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是党中央领导集体分析判断国内外形势背景、时代特点及发展趋势后,做出的极其重要的科学决策。可以断言,科学发展观是我国2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实践的宝贵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新世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重要发展。它为我国走出环境与发展问题的恶性循环怪圈
期刊
编者按:1994年,我国政府提出了“八七”扶贫攻坚计划,承诺在20世纪的最后7年时间里,基本解决农村8000万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1996年,中共中央又召开了全国扶贫工作会议,决定在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西部省份建立领导干部扶贫工作责任制,强调扶贫对象要直接“瞄准”到贫困的村庄和农户(即“扶贫到户”)。十多年来,我国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扶贫工作的投入力度是空前的,也确实取得了巨大
期刊
编者按:自2003年4月宿迁市宿豫区率先启动公推公选乡镇党政正职的探索之后,在很短的时间里,这种干部选拔任用的崭新模式,已经由最初相对偏远的县市迅速推进到中心城市,由选“乡官”升格到选省管干部,逐步成为我省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一条重要途径,并在全国产生了广泛影响。今天,当公推公选早已成为各种媒体上频频出现的“关键词”时,它的最初启动者和实践者们又在想些什么、做些什么呢?前不久,本刊记者两下宿迁,
期刊
【摘要】“今日头条”属于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主要代表之一,“今日头条”更新的众多聚合类信息产生使“把关”模式遇到考验,传统的“把关”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聚合类新闻客户端未来的发展趋势,聚合类新闻客户端饱受考验。本文重点运用个案分析法,通过对“今日头条”这个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代表之作展开探讨,结合相关资料,探索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信息审核。  【关键词】今日头条;信息审核;聚合类新闻客户端;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要】春节联欢晚会(以下简称春晚)一直凭借其强大影响力的“迎新年”仪式传播、中央电视台的背书站台、电视媒介的传播优势,是中国人最期待的文化作品之一。但是,春晚一方面面临着“多屏时代”下电视媒介的相对衰落,另一方面是春晚节目的文化性、观赏性不足和“蹲守”观众的流失。春晚面临着文化传播的内容创作难题,并不是受众审美需求众口难调的问题,而是对于传统文化的阐释方式和呈现能力,如何破解这一非技术性的根本难
期刊
【摘要】新媒体环境下,社交关系催生了裂变传播模式,数据新闻的社交化生产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以分享为特征的社交媒体时代,如何从用户角度出发对数据新闻进行科学的设计创新,成为新闻传播领域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研究中通过对数据新闻的视觉认同和心理共鸣的分析,探讨用户参与和再传播的逻辑,以更好地促进数据新闻的传播和利用。  【关键词】可视化;数据新闻;视觉认同;心理共鸣  中图分类号:G241
期刊
【摘要】王小帅是中国第六代导演的代表人物,他的电影风格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对一些先锋青年艺术家的关注,具有浓重的“主体化”个人叙述色彩和突出的“自我化”风格倾向。后期电影关注的目光从个人化、小集体化转向关注“他者”化,从对个性个体意义的思考回归到对一些普通的甚至是城市边缘人群的理解和关怀,也即“客体化”的表现风格。本文通过对王小帅前后两个时期主要作品的分析归纳总结了其电影具体风格的各自特点和表
期刊
【摘要】近年来,媒介形态呈现出互动、整合,甚至趋于融合的态势,改变着人们所处的信息空间和媒介环境,对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研究根据国内学者对于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及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理念,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研究对象,发放调查问卷,并针对教师进行访谈。通过分析问卷数据和访谈结果,讨论当下新闻传播教育的发展出现的不足,进一步研究改善的方法和路径,以期能为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