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课外阅读 提高语文素养

来源 :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154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这门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更是应引导学生以文学阅读为先导对学生进行文学方面的熏陶和教育。这样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运用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快速阅读文章,领会文章意旨的能力,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学生一旦进入高中,便开始思考人生,观察社会,了解世界,而对学生的文学熏陶和教育,就能给学生一个更广阔、更高远的人生境界,为学生提供一个更丰富的生活套餐,使学生由狭隘走向广阔,由幼稚走向成熟。
   一、在文学阅读中感悟语文
   积累丰厚的语文具体材料是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关键,这个关键包括两点:一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积累大量的语文感知经验;二是要下点笨功夫,熟记一定量的语文具体材料,包括字词句篇,形成良好的书面语个体经验系统。还要学会做资料卡片。语文学科应有更多的文学、艺术,有更丰富的想象,有更真、更美的情和爱,有文学阅读的高中语文必然更生动活泼、更充满朝气和生机。古语有“操干曲而后晓声,观干剑而后识器”之说,杜甫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之训,在启蒙教育中,更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经验之谈。这些都说明了阅读与积累对语文学习的重要作用。其实任何一部文学作品都包含着丰富深邃的内蕴,这种内蕴不是三两遍阅读就能体味出的,也不是一般的讲解分析就能获得的,一定要在反复阅读中,受到文章思想情趣的感染与熏陶。思想修养乃至文笔风格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陶冶和熔铸,当提笔为文时,那些被熔铸了的东西自然会流于笔端。
   二、在文学阅读中学会学习
   一个北大毕业到美国留学读书的研究生著文说他在美国学习到的有三件事。其中一件就是如何阅读,因为“在林林总总”的科学文献中,有对的,有错的阅读科学文献,要怀疑,要分析,要推理,要就事论事,要旁敲侧击,还要“不信邪”,要以我为主。这种阅读与中国的传统教育下的阅读有所不同。美国的研究课程中,阅读文献是重头戏。不会阅读,或者说阅读能力差就不可能作研究,最多只能成为一个勤勤恳恳的读书虫。通过阅读激发起来的思维,好比整理的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收成。
   三、在文学阅读中提高素养
   众所周知,阅读过程是对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吸收过程。用我们民族和全人类最美好的精神食粮来滋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的身心得到健全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与精神成长“打底”,这是阅读的根本目的。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只有在阅读中体验智力生活时,他的学习愿望才能被确立”。书籍,特别是经过了时间沉淀和筛选而被后人认可接受的那些名家名著,是影响学生智力活动和精神发展的最优秀、最重要、最有效的媒介。在这些脍炙人口的作品中,有很多流光溢彩的典型形象,把握这些人物形象,体味人物的苦辣酸甜,是对青少年情感发展的一种有益熏陶。
   因此,中学语文学习应从阅读开始。教育家呼吁“读与你最喜爱的学科有关的科学著作,要每天读,哪怕一天读一两页也行。你所读的这一切,就是你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你学习起来就越轻松。你每天读的越多,你的时间后备就越多,因为你在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里有千万个接触点,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相通的。所以说高中语文学习的帆船借助阅读的东风定能破浪前进,在知识的海洋里航行,我们做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使每个学生体验到这种航行的幸福,感觉到自己是大胆的探索者,是能够在无边无际的人类智慧的海洋中发现一个又一个奇迹的人。
  
其他文献
近几天来,我总是眉头紧锁,或许是对学生的要求过于严格了,许多学生与我之间有了隔膜。平日里的嬉笑少了,竟似乎有老死不相往来的趋势,与开学之初门庭若市的场面相比,如今显得实在冷清,我不禁掩卷沉思。   我感觉自己在处理与学生日常生活关系时未能做到心灵相通,未能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导致学生对我有许多的意见。而他们的观点和想法也未能与我及时沟通因而产生了隔阂。   是啊,作为一名班主任,除了要有丰富的知
期刊
许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作文学困生写作水平低,如:不会感受生活,没有阅读量,懒惰、随便写写等。因此教师可从以下几个环节有意识地训练,从而达到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的目的。   1.要多方面观察、感受生活    文章是现实生活的反映,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注意观察和感受生活。古往今来,凡是写文章有所成就的人,都十分重视这一点。汉朝的司马迁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行万里路”,就是指要从多方面观察和感受生活
期刊
阅读理解实际上已占据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目前来讲,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是掌握得不错的,差距主要体现在阅读理解部分。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任何阅读理解方面的题目做起来都会得心应手。笔者认为可按照如下步骤解题:   一、读材料   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弄清文章的体裁。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在阅读顺序方面
期刊
在阅卷场里,作文试卷除标准卷集体评阅外,就是现在实行的网上阅卷也只有两个人在阅,虽减少了评分的误差,但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阅卷老师的“眼光”决定着考生的作文价值,所以考场作文是为阅卷老师而写作。因此我们要根据阅卷老师的口味采取相应的对策,博得他的们赏识和青睐,那就只有自己的作文能“出新”“出彩”,他们才会慷慨地为你的作文打出高分。   在平日的训练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第一,题
期刊
古语云:“诗无达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西谚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阅读教学的角度看,它们都是在阐释阅读过程是阅读个体的感悟和体验建构的过程,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它带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文本总是存在着某些“空白”和“不确定性”,因而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有着充分的能动性,存在着极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思想感情、生活经验、文化修养、艺术趣味等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和
期刊
语文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其全新的现代阅读理论、写作理论和教学理论对语文教育起到了解放和促进的作用,使得部分地区语文教育教学呈现出一片崭新的局面。   吕叔湘先生说过:“一个中学生一学期要阅读80万字才能培养阅读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
期刊
我们常说,见微知著;窥一斑而知全豹;一滴水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其实它们说的都是以小见大,都是通过细节来展现事物的全貌,并能尺水兴波。归有光的《项脊轩志》就是这样一篇文章,明代王锡爵说“所为抒写怀抱之文……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本文将带领读者品味归有光细节中的深情。   一、动作传真情,语言显个性   “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竞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期刊
想象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正是有了想象,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想象构成了创新的基础,是一种极其可贵的思维品质。美国的学者S·阿瑞提在《创造的秘密》一书中说道:“想象力是心灵的一种能力”,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
期刊
作文教学一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的作文批改,无外乎评价和指导两种功效。其实,从创新角度来讲,作文评点不仅是对学生作文的评价和指导,更应该是一次以作文为载体的师生交流,甚至是一次因材施教的难得机会。那么什么样的作文评语才能真正充分发挥作文的多种功能呢?  一、慎用“不”字,鼓励为主  以往我们批改作文总是给学生指出很多缺点和不足,如“中心不明确,选材不合理”……但如何才能使中心明确,选材
期刊
在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感受到学生材料的贫乏,思维方式的单一呆板,情感体验的苍白拘谨,结构布局的八股腔调,行文手法的如出一辙。面对这种情形,我认为若想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教师既要教会学生巧妙选“米”,做好选材,又要合理谋篇,提高“炊艺”   一、巧妙选“米”,科学选材   学生面对文题无语可说很正常,这并不是说学生没有自己的观点,而是虽有观点但苦于不知如何选材论述。面对选材,有些学生可谓是黑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