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农民是《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推进工作中五大重点人群之一,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是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重点和难点,农村科普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是惠农兴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农民科学素质;农村科普;对策研究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科学素质纲要》,明确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探索农村科技传播与科学普及的有效途径和规律,研究农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科普新理念和方法创新,对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至关重要,是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的关键。
一、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重大意义
我国农民科学素质有待于大力提高,主要体现在下列三大方面:一是科学素养低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年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具有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7%,为城市居民的六分之一,只有全国公民具备的科学素养的28%,与美国2001年已达到的17%相去甚远。这一庞大的落伍群体,制约着公民整体科学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影响生产率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二是劳动力素质不高。全国近5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接受技能培训不到10%,文盲比例较高,科盲就更突出;三是贫困人口压力大。至2011年末,农村贫困人口2000多万人,低收人人口3000多万人,贫困问题不解决,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会步履维艰。因此,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意义重大。
(一)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农业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以及促使农村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产业化。农业生产链向产前产后延伸,这样就形成比较好的整体式的产业链条,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走向生产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科学化的轨道。而且,现代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本质特点,因此,需要具有科学的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营方式来组织生产。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需要通过农民吸收消化才能更好地运用于生产建设之中,从而有效地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快速提升。因此,必然需要具备较高的科技素质﹑具备掌握大量的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进而提高我国农业以及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农民。
(二)实现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变;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必将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新农村的建设,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就业的空间。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因此,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有效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的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推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能较好地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且运用于生产之中,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与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有关,其掌握和运用科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水平。科技素质较高、具备职业技能的农民,具有顺利转岗就业的优势,在转岗就业中比较容易实现从事高层次产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他们创业和就业的能力,这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关键对策
农村科普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思路的重点,要放在让农民掌握现代科技上,对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政策和方式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上以及提高自身科学发展的能力上。结合蓬莱自身实际,在对策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农村科普工作措施,提升农民科普教育水平。加强对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于科协工作者来说,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模式的探究,特别是树立“三服务一加强”的科学技术协会工作新理念,把探索、创新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作为加强党的基层执政能力、带动农民科学素质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来抓好。在服务“三农”中,突出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村一品”为突破口,发挥市、镇(街道)、村三级培训网络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培训,呈现出以科技开拓“一村一品”,以“一村一品”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开创农民素质培训新模式。但应注意,近年来,我市虽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但片面强调实用技术培训,对农民科普教育的重视和支持相对弱化。下—阶段应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资,以农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为重点,同时关注成人教育,把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二)加强城乡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完善科普工作平台。科技馆不仅是开展科普工作、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个位置优越、标准先进、特色鲜明、功能合理的科技馆,对提升蓬莱城市品位,开展高层次科技会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要加快市科技馆的建设步伐,并积极发挥现有各类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在农村,科普宣传栏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对因村镇建设需要被拆除的,要高起点、高标准重新选址建设,对破损的要及时整修。落实长效机制,做到专人负责、经常维护、常换常新。
(三)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夯实科普工作基础。要站在科学发展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科普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实施农村科普员全覆盖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项重要任务来抓。要进—步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兼职科普员的培养,顺应新形势对农村科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逐步做到“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
(四)推进农村科普教育创新,培养新型实用人才。科普教育的创新,—方面体现在科普内容以及载体的创新,另—方面也体现为科普渠道的创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科普教育工作也应不断创新,要大力普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科技知识和有利于农民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环境意识、生态意识、资源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产业。科普内容及形式应力求生动活泼、雅俗共赏,以满足农民科普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时生 梁桂.论农机技术推广与发展现代农业.吉林农业2010
【关键词】农民科学素质;农村科普;对策研究
2006年2月,国务院发布《科学素质纲要》,明确了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探索农村科技传播与科学普及的有效途径和规律,研究农民科学素质建设中的科普新理念和方法创新,对提高农民科学素质至关重要,是推进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的关键。
一、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重大意义
我国农民科学素质有待于大力提高,主要体现在下列三大方面:一是科学素养低下。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09年的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具有科学素养的比例仅为0.7%,为城市居民的六分之一,只有全国公民具备的科学素养的28%,与美国2001年已达到的17%相去甚远。这一庞大的落伍群体,制约着公民整体科学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瓶颈,影响生产率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二是劳动力素质不高。全国近5亿农村劳动力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占4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8%,接受技能培训不到10%,文盲比例较高,科盲就更突出;三是贫困人口压力大。至2011年末,农村贫困人口2000多万人,低收人人口3000多万人,贫困问题不解决,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会步履维艰。因此,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意义重大。
(一)建设现代农业的需要
现代农业的核心是科学化,现代农业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学技术的进步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生产能力和生产效率的快速提高,以及促使农村经济水平的大幅度提升。现代农业的目标是产业化。农业生产链向产前产后延伸,这样就形成比较好的整体式的产业链条,从而打破了传统的生产模式,走向生产集约化﹑专业化﹑产业化﹑科学化的轨道。而且,现代农业具有“高投入﹑高产出”的本质特点,因此,需要具有科学的管理理念﹑采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经营方式来组织生产。
我国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时期,科学技术正在不断地应用于农业生产之中,科技成果的转化最终需要通过农民吸收消化才能更好地运用于生产建设之中,从而有效地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快速提升。因此,必然需要具备较高的科技素质﹑具备掌握大量的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新型农民;需要培养一大批适应现代化农业生产的新型农民,进而提高我国农业以及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因此,建设现代农业离不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的农民。
(二)实现农村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改变农村经济发展滞后的状况,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由传统农业经济向现代农业经济转变;由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转变;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由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必将解放出大量的劳动力,而农村剩余劳动力就需要向非农产业转移,要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同时,新农村的建设,为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机遇,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了就业机会,拓宽了农民就业的空间。随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对农村劳动力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的要求。因此,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是有效实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将农村人口压力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优势、实现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农民增收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的提升,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科学化,提高了生产效率,推进了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建设,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从而给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能较好地掌握科技知识和技能且运用于生产之中,使之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直接与农民科技素质的高低有关,其掌握和运用科技能力的强弱,直接影响着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水平。科技素质较高、具备职业技能的农民,具有顺利转岗就业的优势,在转岗就业中比较容易实现从事高层次产业且收入较高的工作。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因此,必须通过提高农民科技素质,增强他们创业和就业的能力,这是有效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二、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关键对策
农村科普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思路的重点,要放在让农民掌握现代科技上,对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政策和方式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上以及提高自身科学发展的能力上。结合蓬莱自身实际,在对策方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农村科普工作措施,提升农民科普教育水平。加强对农民培训是提高农民科学素质的重要方法和手段。对于科协工作者来说,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和模式的探究,特别是树立“三服务一加强”的科学技术协会工作新理念,把探索、创新农村党员和基层干部科技素质培训,作为加强党的基层执政能力、带动农民科学素质提高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来抓好。在服务“三农”中,突出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村一品”为突破口,发挥市、镇(街道)、村三级培训网络作用,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开展培训,呈现出以科技开拓“一村一品”,以“一村一品”拉动农村经济,促进农业产业化,开创农民素质培训新模式。但应注意,近年来,我市虽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但片面强调实用技术培训,对农民科普教育的重视和支持相对弱化。下—阶段应加大对科学教育的投资,以农村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为重点,同时关注成人教育,把文化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
(二)加强城乡科普基础设施建设,整合资源,完善科普工作平台。科技馆不仅是开展科普工作、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场所,而且也是发展旅游业的基础设施。建设—个位置优越、标准先进、特色鲜明、功能合理的科技馆,对提升蓬莱城市品位,开展高层次科技会展都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要加快市科技馆的建设步伐,并积极发挥现有各类场馆和科普教育基地的作用。在农村,科普宣传栏是科普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对因村镇建设需要被拆除的,要高起点、高标准重新选址建设,对破损的要及时整修。落实长效机制,做到专人负责、经常维护、常换常新。
(三)加强农村科普队伍建设,夯实科普工作基础。要站在科学发展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科普员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实施农村科普员全覆盖工程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项重要任务来抓。要进—步加强对大学生“村官”兼职科普员的培养,顺应新形势对农村科普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逐步做到“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领着农民干”。
(四)推进农村科普教育创新,培养新型实用人才。科普教育的创新,—方面体现在科普内容以及载体的创新,另—方面也体现为科普渠道的创新。随着现代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科普教育工作也应不断创新,要大力普及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科技知识和有利于农民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树立环境意识、生态意识、资源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发展“低碳”产业。科普内容及形式应力求生动活泼、雅俗共赏,以满足农民科普教育需求。
参考文献:
[1] 陈时生 梁桂.论农机技术推广与发展现代农业.吉林农业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