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都认为,中国经济已经在这次全球性的经济危机中率先复苏了。一些不自量力的人甚至喊出了“中国领导世界”的妄语。英国《金融时报》21日的文章《亚洲发展模式破产了》,给这些论调泼了一瓢冷水。
这篇由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撰写的文章称,亚洲经济近来的好转,正催生出一种危险的乐观情绪,几乎是在蓄意漠视今后的困难。未来的历史学家将把2008年作为亚洲发展模式破产的标志性年份。过去20年间,这种模式为亚洲经济的迅速增长提供了主要动力。而未来10年,将迎来通往新发展模式的艰难转型期。不幸的是,许多亚洲国家正在施行的危机应对政策,虽然可能暂时推动增长,却只会加大转型的难度。
文章认为,亚洲发展模式——中国是一个强劲增长的典范——的核心,是旨在调动高水平的国内储蓄、并把巨额投资输送到产能建设的各项政策。这些政策通过制约消费推高了储蓄水平,尽管与此同时,也迫使国内生产迅速增长。亚洲发展模式的后果之一,就是数十年来,生产一直超过消费。当一个国家的产出超过了消费,它就必须实现贸易顺差,出口过剩产能。因此,亚洲模式要求贸易顺差高高在上且不断扩大,使亚洲制造商能够生产远远超出亚洲消费者购买力的产品。
但如果没有其它地区的贸易逆差,就不会有(亚洲的)贸易顺差。亚洲模式的一个根本条件是:外国人能够维持必要的贸易逆差。实际上,只有美国经济及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灵活程度能够胜任这一角色。换言之,亚洲模式隐含着一场豪赌——押注于美国继续维持并扩大其巨额贸易逆差的意愿和能力。
近20年来,美国家庭一直不计后果借贷,为消费狂欢埋单,也使亚洲出口商得以持续出口过剩产能。但随着美国家庭的资产负债状况表变得不堪重负,步入一段漫长的去杠杆化过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全球金融危机正是这一过程的组成部分。
因此,未来很多年,美国消费增长都将落后于GDP增长。也就是说,美国的贸易逆差必将收窄,甚至变成贸易顺差。就规模而言,欧洲是足以取代美国的唯一经济体,而它显然也境况不佳,且负债累累,无力弥补上述需求缺口。因此,未来数年亚洲国家将无法继续通过巨额的贸易顺差来消化过剩的产能。
那它们能做些什么呢?如果亚洲国家能够迅速推高国内消费净额,使其足以弥补美国消费净额的下滑,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不幸的是——如果说历史情况可以为鉴的话——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的时间,将比许多人希望的长得多。从出口驱动型经济向着国内消费驱动型模式的转型,涉及金融体系及家庭行为的漫长调整,还需对以往推动经济增长的政治结构和产业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然而,许多亚洲决策者仍对过时的发展观和僵化的产业及金融体系恋恋不舍,他们正把事情弄得更糟。他们试图通过加速推行已经破产的政策,来促进国内消费。
这些投资导向型政策会通过扩大生产,间接地推动消费增长。因此,虽然它们暂时能拉动经济增长,但无法令国内消费净额上升到足以取代美国购买额的水平。更糟糕的是,某些情况下,这些政策将在未来最需要国内消费的时候,对其构成严重制约。
举例而言,过去5个月,在中国政策制定者的鼓励下,出现了一轮规模空前的信贷扩张,它不仅以拉动投资为主要目标,也几乎肯定会导致未来的不良贷款大幅攀升。当不良贷款问题日益凸显、并威胁到银行体系的生存能力时,中国政府将不得不出台应对政策——它以往就是这样做的,以进一步遏制消费,比如强制降低存款利率,以提高银行利润水平,或吸纳存款用于银行的资本重组。
风险在于,如果政策的效果是令财政借贷、银行债务及企业存货出现短暂、且不可持续的增长,那么这些政策只会令中国的转型之路更加艰难。最终消化这些政策的影响,将令向内需驱动型经济转型的过程变得更加漫长和痛苦。
文章指出,事实证明,亚洲发展模式隐含的一个基本前提——美国家庭有能力无限制地贷款和消费——是错误的。这意味着,以这种模式作为增长引擎的时代已经结束。对于亚洲政策制定者来说,越早认识到这一点,越早坚定地推行经济与政治变革,转型经受的痛苦就会越轻。不幸的是,这种情况似乎并未出现。
如何看待国外媒体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质疑
刘向楠
最近一段,国际社会频频发出对中国经济数据可信度的怀疑之声音。对此,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质疑的观点缺乏论据,中国的统计数据不存在不吻合的问题,一些数据的背离主要源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在下降,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何出现较快增长?国际能源署(IEA)近期发布的《全球石油市场报告》对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可信度提出了质疑。
IEA认为中国政府公布的经济增长资料过于乐观。其理由是,中国政府公布第一季度GDP回比增长6.1%,但与当季石油需求量下降3.5%的情况不符,与异常疲软的电力需求也不相吻合。它执著地认为,要与中国政府公布的经济增长水平相符,中国石油需求的增长应该更为强劲才行,除非收入弹性发生了巨大变化。5月15日,《华尔街日报》根据有关国际组织报告编发了对中国经济资料质疑的文章。
对于《华尔街日报》报道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报告中的观点,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种观点缺乏论据,而且有些观点还是引用民间咨询机构的结论,这一做法是缺乏严肃性的。“拿经济总体增速与部分能源消耗增速的数据进行对比,犯了总体与部分对比的错误”。
这位负责人称,实际上,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而同期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增长3%,与经济增长保持了同方向的变化,不存在不吻合的问题。该负责人续称,国家统计局已注意到经济保持了正增长,而全社会用电量却是负增长的现象,主因有二:一是今年一季度产业结构变化较大,用电量相对较少的第三产业增长较快;二是主要高耗能行业生产及用电量增长放缓,而用电相对较少的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更说明问题的是,尽管经济是正增长,用(发)电量是负增长,但两者变化趋势是十分吻合的。去年以来,到今年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相应的发电量也持续回落;1至3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回升,同期发电量增速也出现回升。
这位负责人同时介绍说,国外也出现过经济增速与用电量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如美国2001年电力消费下降3.6%,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1991年电力消费增长5%,但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2%。日本、韩国等也有相似情况。
该国际组织还引用了一民间机构的观点,认为今年一季度GDP增长6.1%,与贸易量同比下降约二成不一致,并据此质疑中国GDP数据。该负责人指出,两个数据都没错,但拿 两个没有完全对应关系的正确数据相比就不对了。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6.1%,完全是靠内需所拉动。初步测算,今年一季度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GDP增长6.3个百分点,国外需求为-0.2%。
全球消费电子企业来华掘金
方 宁
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国际消费电子采购商对华采购战略,相反,巨大的中国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国际采购商。目前,记者从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消费电子展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SINOCES)组委会了解到,将于今年7月在青岛举行的本届博览会,国际采购商数量比去年增加了五倍,这显示了全球消费电子企业对中国机会的普遍认可。
据SINOCES组委会官员5月25日介绍,2009年SINOCES主题确定为“全球共享中国机会”,旨在帮助全球消费电子企业在经济减速时期发掘和利用新兴市场机会,通过全球资源的整合重组,实现机会的共享。
届时,包括美国DBL、百思买、沃尔玛、DESA集团、英国乐购、泰国易初莲花、法国家乐福、迪拜特佳易等在内的全球零售和采购巨头,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商、协会等有关机构组成庞大的采购舰队已经积极准备参会。据预计,此次国际采购巨头参展数量同比增5倍,其中英国第一大零售巨头乐购首次挺进SINOCES。
据介绍,此次在2009SINOCES上亮相的9类最佳创新奖产品代表了在目前市场上最具创造性的设计和最佳工程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涵盖了家庭内联网技术、多室AV系统、电脑硬件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重点领域。届时,参加09SINOCES的观众将有幸感受到这些最尖端的创新电子产品带来的全新体验。如惠普推出的新一代采用TouchSmart软件技术触摸启用型台式电脑,使数字娱乐成为真正绝妙的掌上体验。贝尔金公司研发的FlyWire可以实现在家中任何地方将高清音频与视频内容无线传输至任何高清电视,快捷方便。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展会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目前,“冬美夏中”的消费电子展会格局已形成。全球采购商汇聚SINOCES表明了中国电子产业的世界地位升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庞大的消费基数和稳定增长的消费需求吸引了众多消费电巨头们的目光,而SINOCES自然成为他们关注消费电子产业的风向标。同时,产业的升级是一个多方联动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性展会的聚合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业内专家指出,对参展企业来说,参加SINOCES就等于抓住了中国机会。在经济减速期,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最需要的是信心和机会,展会作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在这一特殊的经济环境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消费电子类展会不仅仅是产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更是指明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风向标”。
SINOCE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消费电子专业国际性博览会,由国家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海外主办。SINOCES经过八年的专业化运作,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亚太地区最大的消费电子展会,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据了解,在开展期间,SINOCES将组织国际采购巨头、专业招商网站和机构进行现场采购和对接洽谈会,实现参展企业与全球采购巨头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机会,同时全球采购团队尤其是国际零售巨头背后庞大的消费数据需求库,也将为参展制造商满足全球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提供参考和指导。
这篇由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北京大学金融学教授迈克尔·佩蒂斯撰写的文章称,亚洲经济近来的好转,正催生出一种危险的乐观情绪,几乎是在蓄意漠视今后的困难。未来的历史学家将把2008年作为亚洲发展模式破产的标志性年份。过去20年间,这种模式为亚洲经济的迅速增长提供了主要动力。而未来10年,将迎来通往新发展模式的艰难转型期。不幸的是,许多亚洲国家正在施行的危机应对政策,虽然可能暂时推动增长,却只会加大转型的难度。
文章认为,亚洲发展模式——中国是一个强劲增长的典范——的核心,是旨在调动高水平的国内储蓄、并把巨额投资输送到产能建设的各项政策。这些政策通过制约消费推高了储蓄水平,尽管与此同时,也迫使国内生产迅速增长。亚洲发展模式的后果之一,就是数十年来,生产一直超过消费。当一个国家的产出超过了消费,它就必须实现贸易顺差,出口过剩产能。因此,亚洲模式要求贸易顺差高高在上且不断扩大,使亚洲制造商能够生产远远超出亚洲消费者购买力的产品。
但如果没有其它地区的贸易逆差,就不会有(亚洲的)贸易顺差。亚洲模式的一个根本条件是:外国人能够维持必要的贸易逆差。实际上,只有美国经济及金融体系的规模和灵活程度能够胜任这一角色。换言之,亚洲模式隐含着一场豪赌——押注于美国继续维持并扩大其巨额贸易逆差的意愿和能力。
近20年来,美国家庭一直不计后果借贷,为消费狂欢埋单,也使亚洲出口商得以持续出口过剩产能。但随着美国家庭的资产负债状况表变得不堪重负,步入一段漫长的去杠杆化过程,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全球金融危机正是这一过程的组成部分。
因此,未来很多年,美国消费增长都将落后于GDP增长。也就是说,美国的贸易逆差必将收窄,甚至变成贸易顺差。就规模而言,欧洲是足以取代美国的唯一经济体,而它显然也境况不佳,且负债累累,无力弥补上述需求缺口。因此,未来数年亚洲国家将无法继续通过巨额的贸易顺差来消化过剩的产能。
那它们能做些什么呢?如果亚洲国家能够迅速推高国内消费净额,使其足以弥补美国消费净额的下滑,就不存在什么问题了。不幸的是——如果说历史情况可以为鉴的话——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的时间,将比许多人希望的长得多。从出口驱动型经济向着国内消费驱动型模式的转型,涉及金融体系及家庭行为的漫长调整,还需对以往推动经济增长的政治结构和产业政策进行重大调整。
然而,许多亚洲决策者仍对过时的发展观和僵化的产业及金融体系恋恋不舍,他们正把事情弄得更糟。他们试图通过加速推行已经破产的政策,来促进国内消费。
这些投资导向型政策会通过扩大生产,间接地推动消费增长。因此,虽然它们暂时能拉动经济增长,但无法令国内消费净额上升到足以取代美国购买额的水平。更糟糕的是,某些情况下,这些政策将在未来最需要国内消费的时候,对其构成严重制约。
举例而言,过去5个月,在中国政策制定者的鼓励下,出现了一轮规模空前的信贷扩张,它不仅以拉动投资为主要目标,也几乎肯定会导致未来的不良贷款大幅攀升。当不良贷款问题日益凸显、并威胁到银行体系的生存能力时,中国政府将不得不出台应对政策——它以往就是这样做的,以进一步遏制消费,比如强制降低存款利率,以提高银行利润水平,或吸纳存款用于银行的资本重组。
风险在于,如果政策的效果是令财政借贷、银行债务及企业存货出现短暂、且不可持续的增长,那么这些政策只会令中国的转型之路更加艰难。最终消化这些政策的影响,将令向内需驱动型经济转型的过程变得更加漫长和痛苦。
文章指出,事实证明,亚洲发展模式隐含的一个基本前提——美国家庭有能力无限制地贷款和消费——是错误的。这意味着,以这种模式作为增长引擎的时代已经结束。对于亚洲政策制定者来说,越早认识到这一点,越早坚定地推行经济与政治变革,转型经受的痛苦就会越轻。不幸的是,这种情况似乎并未出现。
如何看待国外媒体对中国经济数据的质疑
刘向楠
最近一段,国际社会频频发出对中国经济数据可信度的怀疑之声音。对此,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这种质疑的观点缺乏论据,中国的统计数据不存在不吻合的问题,一些数据的背离主要源于产业结构的调整。
中国的石油需求量在下降,国内生产总值(GDP)为何出现较快增长?国际能源署(IEA)近期发布的《全球石油市场报告》对中国经济统计数据的可信度提出了质疑。
IEA认为中国政府公布的经济增长资料过于乐观。其理由是,中国政府公布第一季度GDP回比增长6.1%,但与当季石油需求量下降3.5%的情况不符,与异常疲软的电力需求也不相吻合。它执著地认为,要与中国政府公布的经济增长水平相符,中国石油需求的增长应该更为强劲才行,除非收入弹性发生了巨大变化。5月15日,《华尔街日报》根据有关国际组织报告编发了对中国经济资料质疑的文章。
对于《华尔街日报》报道以及有关国际组织的报告中的观点,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该种观点缺乏论据,而且有些观点还是引用民间咨询机构的结论,这一做法是缺乏严肃性的。“拿经济总体增速与部分能源消耗增速的数据进行对比,犯了总体与部分对比的错误”。
这位负责人称,实际上,今年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1%,而同期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增长3%,与经济增长保持了同方向的变化,不存在不吻合的问题。该负责人续称,国家统计局已注意到经济保持了正增长,而全社会用电量却是负增长的现象,主因有二:一是今年一季度产业结构变化较大,用电量相对较少的第三产业增长较快;二是主要高耗能行业生产及用电量增长放缓,而用电相对较少的高技术产业增长较快。更说明问题的是,尽管经济是正增长,用(发)电量是负增长,但两者变化趋势是十分吻合的。去年以来,到今年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持续回落,相应的发电量也持续回落;1至3月份工业增加值增速出现回升,同期发电量增速也出现回升。
这位负责人同时介绍说,国外也出现过经济增速与用电量变化不一致的情况。如美国2001年电力消费下降3.6%,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8%;1991年电力消费增长5%,但国内生产总值下降0.2%。日本、韩国等也有相似情况。
该国际组织还引用了一民间机构的观点,认为今年一季度GDP增长6.1%,与贸易量同比下降约二成不一致,并据此质疑中国GDP数据。该负责人指出,两个数据都没错,但拿 两个没有完全对应关系的正确数据相比就不对了。今年一季度中国GDP增长6.1%,完全是靠内需所拉动。初步测算,今年一季度投资和消费共同拉动GDP增长6.3个百分点,国外需求为-0.2%。
全球消费电子企业来华掘金
方 宁
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影响国际消费电子采购商对华采购战略,相反,巨大的中国机会吸引了更多的国际采购商。目前,记者从全球第二、亚洲最大的消费电子展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SINOCES)组委会了解到,将于今年7月在青岛举行的本届博览会,国际采购商数量比去年增加了五倍,这显示了全球消费电子企业对中国机会的普遍认可。
据SINOCES组委会官员5月25日介绍,2009年SINOCES主题确定为“全球共享中国机会”,旨在帮助全球消费电子企业在经济减速时期发掘和利用新兴市场机会,通过全球资源的整合重组,实现机会的共享。
届时,包括美国DBL、百思买、沃尔玛、DESA集团、英国乐购、泰国易初莲花、法国家乐福、迪拜特佳易等在内的全球零售和采购巨头,以及来自美国、德国、日本、以色列、澳大利亚、韩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商、协会等有关机构组成庞大的采购舰队已经积极准备参会。据预计,此次国际采购巨头参展数量同比增5倍,其中英国第一大零售巨头乐购首次挺进SINOCES。
据介绍,此次在2009SINOCES上亮相的9类最佳创新奖产品代表了在目前市场上最具创造性的设计和最佳工程技术的消费电子产品,涵盖了家庭内联网技术、多室AV系统、电脑硬件等消费电子产品的重点领域。届时,参加09SINOCES的观众将有幸感受到这些最尖端的创新电子产品带来的全新体验。如惠普推出的新一代采用TouchSmart软件技术触摸启用型台式电脑,使数字娱乐成为真正绝妙的掌上体验。贝尔金公司研发的FlyWire可以实现在家中任何地方将高清音频与视频内容无线传输至任何高清电视,快捷方便。
对此,业内专家认为,展会是产业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目前,“冬美夏中”的消费电子展会格局已形成。全球采购商汇聚SINOCES表明了中国电子产业的世界地位升级。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庞大的消费基数和稳定增长的消费需求吸引了众多消费电巨头们的目光,而SINOCES自然成为他们关注消费电子产业的风向标。同时,产业的升级是一个多方联动的复杂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性展会的聚合作用将进一步凸显。
业内专家指出,对参展企业来说,参加SINOCES就等于抓住了中国机会。在经济减速期,全球消费电子产业最需要的是信心和机会,展会作为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交流平台,在这一特殊的经济环境中,将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优秀的消费电子类展会不仅仅是产业发展状况的“晴雨表”,更是指明产业未来发展方向的“风向标”。
SINOCES是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消费电子专业国际性博览会,由国家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与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美国消费电子协会海外主办。SINOCES经过八年的专业化运作,目前已成为全球第二、亚太地区最大的消费电子展会,成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据了解,在开展期间,SINOCES将组织国际采购巨头、专业招商网站和机构进行现场采购和对接洽谈会,实现参展企业与全球采购巨头交流、沟通和合作的机会,同时全球采购团队尤其是国际零售巨头背后庞大的消费数据需求库,也将为参展制造商满足全球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提供参考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