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语文教学中,笔者通过启发想象、自读点评、自主探究、变式朗读、创设情境,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悟能力;语言积累与运用
《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既给学生指明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也为语文教师总结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其中,感悟是基础。感悟的学习,是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的学习途径之一。因此,我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拓宽渠道,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一、在启发想象中促感悟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语言描述的形象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实现,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没有想象与联想,也就没有语言的感悟。儿童认识长于感性,侧重于形象思维。小学生阅读最感兴趣的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那美妙的景色、丰满的人物、真切的事物,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凭借联想,借助想象,使学生产生丰富而真切的心理视像,通过对语言的感受、体验,形成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并进入语言的形象中去观察、倾听、触摸、感知、领悟,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观感知。
正因如此,我要求学生一边听读,一边想象,睁大灵动的眼睛,到语言文字中去看。这样,在学生眼前,语言文字就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而是丰富的语言形象。这些形象,包含着学生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对语言情感的感悟。这样引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知识和形象的原始积累,并在与新的知识进行同构、重组及与学生语言、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中促使学生进行新的探索,创造新的形象,从而使句子的内涵变成具体的形象在眼前显现,化作了真切的情感在心中涌动。
二、在自读点评中促感悟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有着良好的读书习惯,毛泽东主席最爱读书。无论看什么书,他都喜欢在书的空白处写上眉批。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在阅读时圈划字词,写点评,教给学生边读边悟的读书方法,随时记下思维灵感的火花,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我让学生默读2-6自然段,要求:用“——”划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圈划重点字词,在书旁空白处写出你的体会,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给学生充分读书、感悟、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时间,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灵感,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大组交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谈体会、细分析、感情读”,不仅体会作者对周总理的真情实感,而且掌握文中表达感情的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体会“工作劳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一尺、一叠”来体会周总理工作的繁重,工作量大;抓住“看、画、想、问”四个动词体会周总理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体会周总理生活简朴时,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等词体会周总理的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抓住“一杯、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来体会周总理夜宵的简单。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體会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从而掌握文中表达感情的方式:叙事,写物。这样,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使学生学得自在,学得轻松。最后,在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点评,零散地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归整体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真情实感。
三、在自主探究中促感悟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和方法。
四、在变式朗读中促感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也是理解课文的有效途径。而采用什么形式的朗读,如何组织朗读,这都将直接影响到朗读作用的发挥。
例如,《草船借箭》一文中人物对话较多,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很能反映两人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如何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呢?在教学中,我就通过采用变式朗读,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以读导悟、读中见悟的目的。
首先,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动作、表情等,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其次,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一组读诸葛亮说的话,另一组读周瑜说的话,中间的旁白及括号中加进去的内容由教师读。教师读得绘声绘色,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五、在创设情境中促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气氛的烘托、形象的想象、角色的扮演等,让学生进入文中,步入情境,可促使其与作者、与教者、与文中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使情感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如教学《田忌賽马》,我抓住阅读理解的重点与难点,创设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情境中得到知识的吸收,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当文中人物,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对下列问题进行采访,以便引导理解内容,感悟事理学生如临赛场参加比赛,胜者叙述心中的喜悦,败者叙述心中的悔恨,这就能在情境中深切感悟课文的中心。
总之,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打破“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常规教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感悟能力;语言积累与运用
《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既给学生指明了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也为语文教师总结了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方法,其中,感悟是基础。感悟的学习,是使学生从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化为主动探索的学习途径之一。因此,我尝试在语文教学中拓宽渠道,促进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
一、在启发想象中促感悟
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语言描述的形象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必须借助想象和联想来实现,因此从这一意义上来讲,没有想象与联想,也就没有语言的感悟。儿童认识长于感性,侧重于形象思维。小学生阅读最感兴趣的是语言文字所描述的形象,那美妙的景色、丰满的人物、真切的事物,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各种感官。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凭借联想,借助想象,使学生产生丰富而真切的心理视像,通过对语言的感受、体验,形成对语言的感性认识,并进入语言的形象中去观察、倾听、触摸、感知、领悟,以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直观感知。
正因如此,我要求学生一边听读,一边想象,睁大灵动的眼睛,到语言文字中去看。这样,在学生眼前,语言文字就不是简单的语言符号,而是丰富的语言形象。这些形象,包含着学生对语言意义的理解,对语言情感的感悟。这样引导,能充分调动学生知识和形象的原始积累,并在与新的知识进行同构、重组及与学生语言、学生情感产生碰撞中促使学生进行新的探索,创造新的形象,从而使句子的内涵变成具体的形象在眼前显现,化作了真切的情感在心中涌动。
二、在自读点评中促感悟
古往今来,许多名人都有着良好的读书习惯,毛泽东主席最爱读书。无论看什么书,他都喜欢在书的空白处写上眉批。在阅读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在阅读时圈划字词,写点评,教给学生边读边悟的读书方法,随时记下思维灵感的火花,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如教学《一夜的工作》,我让学生默读2-6自然段,要求:用“——”划出你感受最深的语句,圈划重点字词,在书旁空白处写出你的体会,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然后,给学生充分读书、感悟、小组讨论、小组交流的时间,使他们自主参与学习。小组讨论,学生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在切磋中激发出创新灵感,他们成了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大组交流,着重引导学生抓住语言文字“谈体会、细分析、感情读”,不仅体会作者对周总理的真情实感,而且掌握文中表达感情的方式,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如在体会“工作劳苦”时,我引导学生抓住“一尺、一叠”来体会周总理工作的繁重,工作量大;抓住“看、画、想、问”四个动词体会周总理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在体会周总理生活简朴时,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等词体会周总理的办公室陈设极其简单;抓住“一杯、一小碟、数得清颗数”来体会周总理夜宵的简单。并通过感情朗读进一步體会周总理的工作劳苦、生活简朴,从而掌握文中表达感情的方式:叙事,写物。这样,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使学生学得自在,学得轻松。最后,在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点评,零散地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回归整体进一步体会人物的真情实感。
三、在自主探究中促感悟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可见,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此《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新的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因此,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放手让学自主探究知识,使他们在自主探究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和方法。
四、在变式朗读中促感悟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教学手段,也是理解课文的有效途径。而采用什么形式的朗读,如何组织朗读,这都将直接影响到朗读作用的发挥。
例如,《草船借箭》一文中人物对话较多,特别是第二自然段,周瑜和诸葛亮的对话很能反映两人的性格特点和内心活动。如何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人物不同的性格特点呢?在教学中,我就通过采用变式朗读,深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达到了以读导悟、读中见悟的目的。
首先,启发学生想象人物对话时的心理、动作、表情等,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其次,让学生进行角色朗读,一组读诸葛亮说的话,另一组读周瑜说的话,中间的旁白及括号中加进去的内容由教师读。教师读得绘声绘色,学生读得入情入境,教学效果令人满意。
五、在创设情境中促感悟
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情境的创设、气氛的烘托、形象的想象、角色的扮演等,让学生进入文中,步入情境,可促使其与作者、与教者、与文中人物产生心灵的共鸣,情感的共振,使情感教育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理想境界。
如教学《田忌賽马》,我抓住阅读理解的重点与难点,创设生动而富有情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动手动脑,在情境中得到知识的吸收,情感的熏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当文中人物,教师以记者的身份出现,对下列问题进行采访,以便引导理解内容,感悟事理学生如临赛场参加比赛,胜者叙述心中的喜悦,败者叙述心中的悔恨,这就能在情境中深切感悟课文的中心。
总之,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打破“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常规教法,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