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和教育实践

来源 :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wei33308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我们针对农村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通过资料查阅法。调查问卷法,测试法,案例研究法,对缙云乡镇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剖析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强弱,从中了解到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活动状态,及一些心理的各种的形态,情绪倾向,找出农村高中生心理不健康的表象和成因,对症下药,使之消除,从而使他们心身得以健康发展。
  关键词 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
  
  一、课题研究的起源与目的
  
  新的时期,新的东西滚滚而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竞争日趋激烈,这给即将对接受新挑战的农村中学生来说在心灵上是一个很大的撞击。面对现代社会竞争的加剧、教育的局限、家庭教育的弱化,不少的中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各种心理困扰和障碍,影响健康发展。据有关报道,约有31%的学生具有各类的心理问题,而农村学生占中国学生的60%多,农村地区经济欠发达,文化氛围不浓,绝大部分农民对教育缺乏足够认识,对心理教育相关知识更是知之甚少,同时农村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很薄弱,受农村大环境的影响,农村学生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何根据中学生心理状况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农村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呢?我们必须研究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剖析他们的心理健康的强弱,找出农村中学生心理不健康的根源,给他们制定一个比较好的心理调节方案,扬长避短,对症下药,使之消除,适应和挑战新的社会;为此,我对农村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专门调查研究,分析总结,提出有效的教育方法。
  
  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定义域
  
  心理健康是指这样一种状态,即人对内部环境具有安定感,对外部环境能以社会上的任何形式去适应,也就是说,遇到任何障碍和困难,心理都不会失调,能以适当的行为予以克服,这种安定、适应的状态就是心理健康的状态。衡量心理是否绝对健康是非常困难的。健康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分界线。一般判断心理是否正常,具体有以下三项原则:其一,心理与环境的统一性。正常的心理活动,在内容和形式上与客观环境具有一致性。其二,心理与行为的统一性。这是指个体的心理与其行为是一个完整、统一和协调一致的过程。其三、人格的稳定性。人格是个体在长期生活经历过程中形成的独特个性心理特征的具体体现。而心理障碍是指心理疾病或轻微的心理失调。它出现在中学生身上大多数是因心身疲乏、紧张不安、心理矛盾冲突、遇到突如其来的问题或面临难以协调的矛盾等出现,时间短、程度较轻微,随情境的改变而消失或减缓;个别则时间长、程度较重,最后会出现心理异常疾病。
  
  三、中小学生心理不健康的表象
  
  通过资料查阅法、调查问卷法、个人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和教育教学实践,对缙云十一所乡镇农村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实践总结,概括出中学生不健康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情绪方面表现在心理极不稳定,喜怒无常。当其情绪喜悦时,学习积极性高涨,与别人相处和谐;当其情绪烦躁忧郁时,学习积极性低落,与别人难以友好相处,甚至出现逃学、打架、斗殴等现象。另外,中学生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意志方面表现为优柔寡断、虎头蛇尾,自制力差,易受暗示。当其情感冲动时,自制力较差,不能正确对待自己和控制自己,当外界诱因强烈时,容易动摇。当学习中碰到困难,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表现为悲观、失望,甚至退缩,意志崩溃,破罐子破摔,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3、性格方面的因素是中学生心理问题中较为典型的一种,一般表现为:①自私狭隘型,常为一点小事而跟别人闹意见,斤斤计较,并且在很长时间内不能自我解脱,甚至耿耿于怀;②自大自负型,自以为是,瞧不起人,缺少对别人的欣赏与尊重,且抗挫折能力差;③自卑怯懦型,这类人生活圈子比较狭小,较为孤僻,不合群,做事优柔寡断,唯唯诺诺,容易产生自卑;④嫉妒愤怒型,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青春期综合症。表现为:①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发展,心理上也发生变化。一些学生情感上有了纠葛,情绪变得不安和烦躁,有时感到孤独、忧虑和苦闷,亦称为青春烦恼;②从某个时候起很快失去学习的兴趣和意志,打不起精神听课,称为青春抑郁,还有青春期幻想与所谓的“早恋”的问题等。
  
  5、学习焦虑症。表现为:①升入中学后由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发生了变化,竞争对手也发生了变化,感到十分不适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苦闷、烦恼、忧愁、气愤充满头脑,看见书就又恨又怕;②自己平常学习不错,但一接近考试就紧张,总怕自己考不好,拼命准备、总是失眠。而考试前又会感到不知所措,甚至还会头痛,所以每次考试都考不好,循环往复,到了一听考试就恐惧的地步,成绩也一直上不去,对学习就没有了兴趣。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差的同学不愿学习,就连成绩很好的同学也有这种倾向。有的甚至发展到恨书、恨老师、旷课逃学的程度,表现了强烈的焦躁、愤懑、无奈。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四、分析中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原因
  
  为解决学生实际问题的原则,以务实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进行深刻的研究和探索。深入到社会中,了解社会对学生的影响,特别对问题学生做相应的环境调查。做家访工作,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初步研究家庭对学生的心理影响。全面走近学生,向学生了解心理状况,向其它学生了解学生,向本人了解学生,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仔细分析和研究,得出造成中学生不健康心理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校教育的误区
  当前教育市场化倾向加剧,学校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获胜的法宝主要是升学率。虽然素质教育人人叫好,但应试教育倾向却依然很浓。原因很简单,现在人们评价一所学校的好坏,一个教师工作的优劣的标准还是升学率的高低。为了提高升学率,提高分数,无边无际的题海,没完没了的考试,胆战惊心的排名,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只有少数学生在获得高分时才有那开心一刻,更多的学生在漫长的学习后得到的失败,消极的心理体验。加上集体活动少,学生之间缺少沟通,一些成绩一般、学习之外的其他能力又得不到表现的同学,被鼓励的机会就更少了。于是厌学、孤独、焦虑、嫉妒等不良心理就像野草一样生长。
  
  2、家庭教育的限制
  农村家庭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现象,贫富悬殊进一步拉大,确有一部分农村家 庭勤劳致富,但仍有相当多的农村家庭刚解决了温饱问题,甚至还有一部分家庭仍然相当贫困,因此在农村地区,出现了明显的三多三无现象:一是外出打工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法辅导,二是家长文化水平不高的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力辅导,三是对教育缺乏正确认识的家长多,对孩子的成长无心辅导,同时,农村家长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些家长对子女爱得过分,照顾过度,期望过高,也有少数学生父母离异,使孩子心灵受到极大伤害,这是造成部分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直接原因。
  
  3、社会环境的影响
  主要是社会理想与信念的紊乱,中学生缺少必要的精神支柱,使中学生难以形成真正的自我;同时,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民打工队伍更使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中学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打工。
  另外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不良的社会风气不断出现,不健康的影视、书刊、电子游戏以及网络的迅速漫延,给相对纯洁的学生心灵赞成很大冲击。若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会造成很大冲击。若缺乏及时有效的引导,会造成学生心理的迷茫,极易损害学生的心理健康。
  
  4、自身成长的失衡
  中学生时期是从儿童走向成人的过渡时期,意味着即将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成为独立的个体,是心理“断乳”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内心精神处在一种不平稳的状态中,有着名目繁多的心理矛盾。如渴望独立与仍旧依赖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自卑与自傲的矛盾,性成熟与性心理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渴望理解的矛盾等等。诸多矛盾冲突交织在一起,若处理不当,就会产生心理问题。另外,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3-18岁,属于“青春期”阶段,他们的性心理也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在异性面前既羞涩,而又好奇,更想探究,并伴有性的冲动。可是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学生羞于向家长和老师请教有关性的知识,家长也认为这是一块禁区避而不谈,学校也很少进行性心理教育。缺乏正确引导中学生,于是有的有自责感和自罪感,整天愁眉不展,无心学习;有的甚至去看不健康的书籍和录像,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在生理和心理上急剧变化,内心充满了矛盾与冲突,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心理异常疾病。
  
  五、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
  
  人的心理素质不是天赋的,而是取决于后天的教育与训练,教育对心理素质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在农村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尝试,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以下是解决中学生心理问题的教育措施点滴总结:
  
  1、端正观念,提高意识
  首先教师要端正教育观念,热爱学生,改变过去用分数和是否听话等标准人为地把学生分为优生、差生的错误做法,树立新的人才观。再次要创造民主和谐的教育气氛,抛弃师道尊严的旧念,放下架子,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多跟学生谈心,多跟学生交朋友,多给学生关心理解。积极鼓励和表扬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可以组织生动活泼,有意义的校内外集体活动,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逐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行为习惯。
  
  2、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学会疏导和调节自身心理的方法
  农村中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需要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完成。学生要适当地进行自我教育与心理训练,培养良好个性品质,锻炼心理能力,逐渐掌握自我心理调适的方法,并在生活、学习实践中灵活运用,不断总结提高。多角度思考问题,辩证看问题;想自己高兴的事;及时转移、暂时回避不愉快的事;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让学生学会心理保健,学会自我分析、自我体验、自我完善,自我调适,学会承受挫折,学会人际交往,培养自我承受能力。
  
  3、充分发挥学校心理咨询作用
  学校心理咨询是增进学生心理健康、优化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心理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咨询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关键在于咨询教师要信任理解学生,同时遵循聆听、保密、疏导、交友性原则,这样就能建立起一种信任关系。信任关系是咨询取得成功的基础。只有在信任的基础上双方的情感与心理方面得以充分交流,如此才能达到心理咨询的效果。有些情况下要进行心理治疗,因此心理咨询老师要有意识地和心理困惑的同学建立起关心、尊重、了解和指导的关系,并依据问题的需要使用适当的心理治疗方法,减轻或消除不适应的心理现象及行为,培养其适应习惯,促进心理的健全发展。
  
  4、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调查,做到心理问题早期发现与预防
  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前提是了解掌握学生心理素质的状态,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教育措施与方案。每年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普查,采用“心理健康问卷”从中筛选出有心理症状的学生,主动约请他们到心理咨询中心进一步通过面谈分析诊断,每年约有10%的新生被约请面谈,根据面谈分析,区别不同的问题类型与程度,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做到了心理问题早期发现、及时干预,使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得到具体的心理健康指导。
  
  5、落实各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拓宽心理健康教育渠道
  学科渗透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果说专门课程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发挥了“主导性”的功能;则各科教学中有意识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便是副渠道,发挥了“濡染性”功能。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只靠一个心理老师,是远远不够的。各个学科都可以针对自己本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特点,建立相应的心理素质的培养目标。并通过其教学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相渗透、相结合,使之达到互相促进的一个良性循环。
  
  6、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中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
  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中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如团结友爱的校风是学生形成群体凝聚力、集体荣誉感的土壤,有利于使人与人之间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促进同学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帮助。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特征。因此,学校应该花力量抓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和学术活动,形成健康向上的氛围、宽松理解的环境,有助于学生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发展个性,改善适应能力。
  
  六、心理健康状况调研和教育实践的成效
  
  通过实践和研究,使各个学科的教师掌握心理健康辅导和咨询的目标、内容、原则、途径、方法、评价等,从而掌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的策略和技巧,提高心理健康辅导和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问题;拓展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构建班级——年级——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实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目标;发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职能,促使其德育教育的功能向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转化。
  经过教师对学生的心理诱导及班级学生问的心理互动等有效途径,解决由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父母对子女特别是独生子女的溺爱而使青少年怕艰苦,少韧性,胜利时骄傲,失败时气馁的意志薄弱现象,以及由于市场竞争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对学生的侵蚀,造成学生对学校、班级集体的漠视及贪图享受,对学习被动应付,甚至厌学;解决了由于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行为规范化的要求的力度缺乏而导致学生不讲道德、歪风邪气反而视为个性、还有早恋等现实问题,培养学生胸怀大志,立足勤奋学习的精神及顺利时清醒,逆境中坚强的品格。
  总的来说,通过对课题的深入研究,将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展开,帮助学校领导改变办学理念,提高广大教师和学校心理咨询人员的理论素养和育人能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从而推动学校建设飞速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 新课改理念是一把迈向成功教育的钥匙。在实践过程中,班主任工作在全面提高学生思想品质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有效发展学生各方面个性特长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引导;发挥特长;鼓励     一、把握心理,正确引导,培养学生的自我表现教育能力    小学中年级以后,是学生在道德智力和社会方面自我肯定的时期,是他们开始认识别人和自己,并萌发自我表现意识的时期。
期刊
摘要长久以来,艺术在学校教育中一直处于边缘地位,很多人认为艺术无益于学生的学习,针对这种观念,本文列举了艺术提高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并从生理角度和学习心理角度加以分析。  关键词艺术;学业成绩;脑功能;迁移  Abstract for a long time, Arts curriculum has always been unimportant parts in school education
期刊
摘要 随着社会进步高等院校由少数学术精英的机构逐渐向大众开放,高等教育大众化整体上扩大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高收费和就业困难又掀起新一轮的教育不公平。要促进教育公平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要改革高考招生制度,建立完善的资助体系,同时扩大办学层次。  关键词 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公平    20世纪中后期,教育由社会的边缘走向中心,人们进入高校学习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新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和
期刊
摘要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为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要求加强实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实验教学中与创新教育不相适应的方面,从提高教师的教学创新能力,转变教育观念,改革实验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进行创新,通过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 专业实验;实验教学改革;创新能力    实验教学是工科院校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论教学的继续与延伸,也是
期刊
摘要英语写作课网络课程的设计应遵循教学内容系统科学、资源丰富可更新、利于教学互动和便于操作管理的原则。它的应用既可以培养的学生思维和写作能力,也可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个性化教育。  关键词英语写作课;网络课程;设计;应用  Abstract The web-based English writing course should be designed on the
期刊
摘要 本文针对医学生临床技能掌握薄弱的情况,分析其形成原因,提出加强中医学大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研究的主要途径,并进行长期的研究实践,为有效培养医学生临床动手能力提供新的方法。  关键词 加强;中医专业;临床实践;能力;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44 文献标识码:A    大学生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培养对于医学院校的学生尤其重要。长期以来,国内大学生实践能力差已成为制约创造性人才走向世界的“瓶颈”,
期刊
摘要 高职院校对高等数学内容的压缩、调整、整合、分模块、划专业等多种形式的改革展开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然而,高等数学课程本身尤其学生个性品质优化的教育功能,未引起足够重视和发挥,我们完全可以在高等数学的教学改革中,充分揭示高等数学的教育功能,进一步优化学生的个性品质。  关键词 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改革;学生品质;培养     高职院校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
期刊
摘要 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物理教学;作用    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可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育人模式,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进程。多媒体教学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可以使无法演示的、宏观的、微观的,极快的、极慢的物理过程,突破时间及空
期刊
摘要 临床实习教学是护理学专业完成人才培养方案的关键环节,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这一环节的重要保证。为研究和交流校外实习基地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本校护理学专业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建设的做法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提出了建设校外临床实习教学基地的思想认识基点,应把握的标准,建设与管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方法等,尤其是对实习促进就业,建设实习基地与就业基地一体化的新建设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护理教育;临床实习
期刊
摘要 整合学习资源,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手段与方法。整合各种可用的学习资源,能拓宽学生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渗透、融合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开阔视野,增强交往与互动,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简而言之,整合指综合、融合。在教育教学中指,使教学系统中的各要素及其成分形成有机联系的整体的过程,它能使系统各要素整体协调、相互渗透,从而发挥最大的效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