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应该抄底吗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heng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应先守好自己的地盘
  我觉得应该先把自己的地盘守好,怎么守好?首先国际经济出现了冲击,国际经济衰退迟早来到,我们的进出口肯定会受到冲击,所以要不失时机,一定要启动自己的内需。怎么启动内需?一定要有公共财政的支持,公共财政要有新的思维,说得很明白,现在这个情况,百姓不敢消费,你不能强迫百姓消费。要改变百姓的消费是很难的,等于改变一个文化。企业投资已经非常高了,每年占GDP的43%,投资上不去了,怎么办呢?只有由政府消费,有人说了,政府消费以后出现赤字怎么办?这个不要紧,出现赤字,若干年以后你可以通过国有企业的部分的减持来弥补。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一定要防止当美国和西方的金融市场稳定了以后,有可能我们的钱就没有组织、混乱地出去抄底了。这个时候资金如果跑的话,会出现问题,所以守一定要做好。像冰岛这样的国家,我们当然应该协商,本着合资、合作的态度帮他们解决问题,去搞一些企业合资,但是千万要注意国际上的策略。另外,要多跟美国打交道,在外交层面多协商。
  逐步获得知情权和控股权是一个战略措施
  既然金融危机是百年不遇的,我们必须保证未来三十年,中国经济能够完成从一个落后的经济变成一个富强的经济的历史过程。我个人分析,未来三十年对中国经济的最大冲击还是来自于西方国家、发达国家的金融界,而发达国家的金融界主要是一批金融机构,我认为应该紧紧抓住这次历史机遇,不仅是为了赚钱和抄底,而是要平均式地去投资,总有若干主流的金融机构会生存下来。如果我们在主流机构里投资三到四个,有1%到5%的股权,我们就有知情权了。未来如果金融经济开放了,他们想来炒作人民币的资产的话,我们能够事先知道,甚至可以有控制权,这对中国经济未来发展至关重要。
  所以说,这不是一个商业行为,而是一个战略行为,这个行为不应该由个别的商业银行来做,可能需要由某些中介机构来做,甚至于在海外注册一些机构做这个事情。这个事情是一个战略性的,能保证未来三十年的中国经济平稳发展。虽然也可能会损失一些钱,但是这个是小钱。如果能够获得若干金融机构的知情权甚至于控制权的话,非常值得。
  不可能美国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同时金蝉脱壳,不可能全部跑掉。如果分期分批全面来投,总能逮住几个重要的金融机构,而且不仅是入股,今后我们还要考虑培养一部分经理和政府官员,逐步进入他们的董事会,逐步地来获得知情权甚至控股权。这是一个战略的措施,不是为了赚钱。(采访整理:人民论坛记者 陈阳波)
其他文献
2004年2月,《时代》杂志将一位酷酷的中国女孩搬上封面。春树、韩寒、满舟和李扬,这4个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被《时代》认为是中国“80后”的代表,他们被拿来与美国著名的“垮掉的一代”及嬉皮文化相提并论。近几年来,各类媒体对于“80后”的批评声不绝于耳。特别是网络的兴起,助长了这种风潮。  在最近由网民自发组织的爱国行动中,人们惊讶地发现:“80后”突然长大了,这一代人正在走向成熟。从“反藏独
期刊
目前世界粮食危机不断扩大,粮荒在亚非拉美等几个大洲同时爆发,这种情况更凸显了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极端重要性。为深入宣传贯彻十七大精神,4月12日,人民论坛杂志社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主办“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高层论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铁农、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李蒙出席论坛。来自全国人大、国务院研究室、国家发改委、农业部、中共中央党校及中央电视台等单位的领导
期刊
《人民论坛》杂志2008年第06期发表了《“打破垄断”是正确的吗》一文。读罢此文,我觉得林治波同志误解了“一些学者特别是经济学家,反复强调……‘打破垄断’”的原意。  林治波认为,就思想认识而言,“一些人之所以不厌其烦地要求‘打破垄断’,其主因有二:一是绝对市场论作祟,在新自由主义的‘忽悠’下,很多人患上了市场病,误以为市场万能,依靠市场化、私有化什么都能解决;二是不满于垄断国企的过高薪金和服务态
期刊
超前消费模式不是万能良药  从消费模式上看,此次金融风暴说明,过度超前消费的美国模式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长期以来,美国是一个消费主导型的国家,储蓄率非常低。正是这种巨大的内需拉动美国经济长期快速增长:巨大的消费力量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快速增长又不断满足居民更高层次的消费。消费成为美国经济的不竭动力,被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津津乐道。“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成为世界各个国家百姓十分羡慕和竭力推
期刊
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  中国结束了“谈人色变”的年代,民主法制建设快速推进。大家只要读一读中国的文艺作品,看一看中国学者所写的论文,“人性”、“人道”、“人权”等已经成为中国思想文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特别是,在中共中央的倡导和推动下,“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中贯彻始终的核心理念。改革开放以来,从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以来,中国人的基本权利不仅获得了宪法和各种法律的保障,而且在
期刊
金融危机的相关话题,成为当前许多民众热议的焦点,因为感同身受,每个人都能对这一话题说上一二,但深入追问,却有许多问题答不上来。  为了让普通读者及一般党政干部对这次金融危机有一个相对全面、深入的了解,人民论坛本期《特别策划》从原因、影响和如何应对三个层面挑选了20个基本问题,约请相关专家进行了解答。   为什么危机会发生在金融制度完备的美国?还有哪些可能引爆的雷区?为什么马克思又成时尚?美国会衰落
期刊
用低息经济制造“消费泡沫”勾兑“网络泡沫”    这场金融危机为什么发生在制度最健全的美国?我们不妨来透视一下危机背后不可告人的根源:  首先,用低息经济制造“消费泡沫”勾兑“网络泡沫”。从经济泡沫的规模来看,美国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互联网经济泡沫破灭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后果,例如产业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战略技术储备枯竭、巨额财富蒸发、大量失业和贫富两极分化等。但美国实行的“低息经济”政
期刊
这次的危机从性质来说,从深度来说,应该说可以和大萧条相比,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比大萧条大,这次采取了一些措施来控制,可以把它的影响降低到比较小的程度。虽然仍然不可避免经济衰退、全球的经济下滑,但是像大萧条那样的危机可能能够避免。  为什么?因为大萧条的时候没有宏观调控,没有政府的这些干预,美联储那时候也不起什么作用。在大萧条的腥风血雨中,1936年凯恩斯写了一本书,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诞生,1934年
期刊
未来的中国经济,具备了在全球景气下行的环境里争取独善其身的客观条件。首先是中国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和内需潜力,这是全世界都羡慕的。如果国内市场有较大的扩展,这些年为外需服务的制造业,转向对内将大有用武之地;中国的服务业更是方兴未艾,有做不完的生意。  供给方面的潜力也很巨大。这一点,通过观察现实经济生活中这里那里的“瓶颈”就不难发现。比如很多地方供电不足,难道不代表增长的潜力?这些工厂,还有订单,成本
期刊
[思想前沿]    ■ 警惕发展的“中国陷阱”  每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各有不同。而东亚、拉美和中国大陆发展模式不同的基础原因,在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情况不同。我的研究发现,在东亚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结构转型过程中,微型和中小企业发展较为充分,失业率较低,劳动生产率较高等。  如果中国继续靠大资本、大项目、大企业,继续以资源环境为代价推动经济发展;如果我们对现在的政府管制津津乐道,认为还严得不够;如果地方一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