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基础年级数学思维的培养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ozhanwudes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从事数学教学十余年,在课堂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有的知识点讲了很多遍了,一小部分学生还是不会。有的题甚至做过作业本了,考试时还是错;我在思考,问题出在哪里?又该如何去做呢?下面是我的几点总结和反思。
  一、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所重视和忽视的方面
  (1)重视帮学生“明白”,忽视学生自主阅读。也就是重视了讲明白,忽视了学生自主弄明白。致使教学中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的方式存在重大缺陷—学生不能通过自主构建形成能力。
  学生听明白了,但却不会做题,根本原因是阅读理解的训练不够,拿过题来无从下手。所以必须加大学生对文字图表的自主阅读训练,教师在例题、习题的讲解中,不要对文字图表的分析包办代替。课堂上教师念题、帮学生分析题意,都是剥夺学生阅读能力训练机会的低效益行为。我往往在学生不会的时候就接着进行了分析讲解,没给学生自己动手的时间,必然导致听得明白,做起来不会。这样的教学培养的不是完整的人,而是不会思考的低能人。

(2)重视了学生回答“明不明白”,忽视了让学生展示“思维过程”。现实的教学中,因为在帮学生“弄明白”思想指导下的讲,也就霸占了学生阅读和表达思维过程的时空。学生对自主研究的结果没有机会展示,他的思维是否正确也不能得到评判,即使正确了也得不到因表达而进行的重新整理过程,当然也就不能使正确的表达更加迅捷、顺畅。不让学生表达的课堂培养的同样是不完整的人。
  (3)课堂重视讲,训练放在课后。不少老师以课时少、知识多为由,霸占了整个课堂,只让学生听,把训练寄托于自习。这有两个问题,一是学生自习的训练不紧张,二是自习时间少,用三节自习去解决七节正课的训练是完全不行的。所以,依靠自习训练的想法也不现实。正因为如此,学生的解题能力得不到应有的提升。
  二、能力培养不到位的原因分析
  (1)能力要求的理解不全面。学生能力上不去,听得明白不会做题,问题在哪里?问题在于研究对学生能力培养的态度不够坚决,没有下功夫去探讨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仅仅依靠从大学老师那里遗传来的“满堂灌”来应付教学,进而对考试说明中的五种能力理解不全面,使教学措施偏离能力培养的方向。
  理解不全面的表现是断章取义,错把知识当能力。且把理解能力误认为只有老师帮助理解,忽视阅读本身也是理解能力的一部分,也就使得在教学中不把阅读等独立的研究能力放在首位,单纯地重视帮助学生理解、推理、分析与综合。要知道,“知”不等于“会”。“知”是理解、懂得,会是运用理解的知识解决问题。懂得了不一定能解决问题。所以,让学生懂得,不是教学目的,让学生会解决问题才是备考的真谛。当然,会解决问题,需要以懂得为前提,问题是让学生懂得也有多种办法。讲是一种办法,他是通过学生的耳朵来达到理解和懂得的,但眼睛作为次要器官只起辅助作用,结果是造成了“睁眼瞎”。让学生自主研究,从中既获得知识的结论,又获得形成结论的素养,这又是另一种办法,两种办法对比,效果是不一样的。自主研究才是会的惟一正确途径,也是使学生会得快的捷径。
  (2)能力培养的策略低效。也许还有人说,我们明白了独立研究问题能力是备考的能力要求,但我们课时少,知识还要讲,是不是我们用课堂来讲,用自習来训练,不是同样能达到能力要求吗?其实,这同样是不正确的想法,训练的效果是较差的。
  独立研究问题能力的培养需要训练,但问题是自习时间有多少?自习的训练效率有多高?这都是现实问题。在课改的今天,自习时间也是不够用的,每天三节自习,而每天有六至七节课,自习怎能保证每科的训练达到要求?所以,提高学生能力,必须练在课堂,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才是真正高效的。
  (3)课堂结构的设计低效。我们的课堂结构不是直入主题,往往陷入形式主义的复习引入;情境创设不够清晰,问题设计也欠准确;学生的自主学习内容无思维价值,开天窗式填空浪费时间;学生的展示较少,有也是让学生站在位子上口述,效果较差;课堂教学基本没有评价,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得不到激发;习题的选择不够精练和典型,以为学生多见识题型便是能力;课堂小结只是老师说一说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剥夺了学生自主归纳的时间和空间;等等。
  出现上述种种问题的原因之一是老师始终认为自己是正确答案的来源,不相信学生,不放心学生,也不认为学生自己能够获得研究能力。课堂上讲得太多,讲得太滥,学生只能是懂了,不会做题。

其他文献
《新标准英语》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情境,组织具有效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有效的教学推向课堂班级层面,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释放学生的创造潜能。  一、小学英语课的意义  小学英语课是将英语教授给学生,使学生学会使用英语完成语言交际任务。主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英语课
期刊
在当今社会,英语已成为人类语言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国际性语言,而其语言功能也将日益增强已成为不可逆转的优势,这也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从小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为今后高中乃至大学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从小培养良好的英语学习习惯与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也是不谋而合的,但目前,我们的学生的英语学习习惯却不荣乐观。如何有效的提生的英语书写能力进而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水平已成为广大英语教师关注的问题。
期刊
卡耐基在他的那本风靡全球的《语言的突破》前言中提到,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只有15%取决于他本人的智力的技巧,而另外85%取决于沟通的能力、讲话的技巧以及说服他人的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的提高既能促進学生智力的发展,又有助于学生各门功课的学习,更有助于孩子个性的发展与心理健康  我们不难发现:初中和小学“口语交际”的教育目标与指导要点既有联系,又有差异。这两个不同阶段的教育理念和指导思想是一致的,语言实践
期刊
叶圣陶说“积千累万,不如养个好习惯”,可见,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我们该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一、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先理解再记忆,及时归纳总结的学习习惯  培养习惯要抓住开头这个关键,学生刚学物理都感到很新鲜,最容易接受老师的正确引导:  (1)课前要求学生根据导学案认真预习,通过阅读自学,初步了解所学知识的基本内容,并把自己无法解决的疑难问题记录下来。  (2)
期刊
内容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课外阅读又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课外阅读活动有效开展的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意义。  关键词:统编教材小学低段课外阅读方法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的言论:学习语文,三分得益于课内,七分得益于课外。确实,书本内的知识是有限的,而书本外的知识是无限的,两者互为工具,缺一不可。  一、统编教材
期刊
初中生在刚开始接触化学学科时,对化学知识产生兴趣才能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方向,使他们主动探索化学知识,培养化学学习能力,在掌握了化学基础知识后独立解决化学问题。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巧妙的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想要探索化学世界的奥秘,在学习中主动思考,认真分析,高效掌握所学内容。  一、趣味导入环节,激发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水的组成”时,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水在自然界的广泛分布,
期刊
新一轮课程改革,素质教育被提上日程,新课改要求把知识的传播、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完善其人格,开发其潜能。这样直接涉及的一个问题就是怎样在有限的时间达到知、情、意、行的统一,课堂是教学的基本载体,因此课堂教学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培养的实际价值。那么就如何提高政治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就很值得我们思索,我认为要提高教学的时效应注意以下几点:  
期刊
教育学家曾说过:“教育需要爱,也需要培养爱,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了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了的教育。爱是教育的润滑剂、催化剂、也是黏和剂。”著名的作家雨果说过:“花的事业是珍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教师就像那默默奉献的绿叶,时时刻刻衬托着鲜花的娇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品德和素养是推动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而师爱又是师
期刊
“涵泳”一词的本意是“水中潜行”、“沉浸”,引申为“深入体会”。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提出:“学者读书,须要致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则把“涵泳”作为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提出。曾国藩在给儿子的家书中更是把这一传统教学经验解释得十分透彻,他说:“涵者,如春雨之润花,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善读书者,须视书,而视此心如花、如稻、如鱼、如濯足,庶可得之于意之表。”他把读
期刊
摘要:中学英语教学中普通存在学生严重两极分化现象,对于大部分学困生问题的主要根源在于七年级上学期的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没有重视或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音素教学,学生没有打好语音基础,给以后的英语学习留下“后遗症”。根据《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培养了学生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为目的,在教学中反复尝试,探索出七年级英语音素高效教学法:引领学生认识到学习英语音素的意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