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小学语文课的切入点

来源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nahapp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可见寻找小学语文课的切入点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即如何导入新课。良好的开端就像唱戏的开头锣鼓,未开场先叫座,这样才能抓住孩子们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使学生的学习情绪迅速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以下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为出发点,来探讨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导入模式。
  一、以“情”导入
  情感具有很强的感染性,开课之始,如果老师能通过自己激荡的情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往往会收到好的效果。教学《林海》,教师可饱含深情的这样导入:我们祖国山川锦绣、富源辽阔,老师曾去过南海上的西沙群岛,欣赏过它的美丽与富饶;游览过河北的赵州桥,惊叹过它的坚固和美观;看见过庐山的瀑布,感受过它的雄伟与壮丽。而在祖国的东北有一座山脉叫小兴安岭,小兴安岭几百里全是森林,真是美极了,今天让我们一起去东北的小兴安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和瑰丽,领略它的美丽与富饶吧!教师简短而又富有激情的导语马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二、创设情景、媒体导入
  根据课文内容创设出形象生动的情境,能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调动多种感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导入新课时,应根据课文内容和孩子的年龄特点,运用现代教育媒体,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歌曲导入。人类之间种族语言有国度,可音乐却无国界。音乐,能让人心态放松,心情愉快;能让人心绪紧张,心结沉重;能让人有所想,有所悟;能让人喜上更喜,悲至更悲。在上课之初,仔细品味新课的情感基调,选择适合这堂课音乐。从歌曲中感受作者的写作意图,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这样,把学生带入课堂,把握住了课文的情感,简单又较好较快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动力。再如视频导入,用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动画、影像、图片等资料用视频设备输出进行导入。这种方法直观形象,便学生从空洞的思维一下子与现实接轨,并能激发学生饱满的精神、丰富的想象和活跃的思维。但要求也相对较高,所选视频要与内容相符,必要时还要进行剪辑,选择合适的内容。如教学《放弃射门》,先出示视频课件,一段扣人心弦的世界杯足球比赛的情景跃入孩子们的眼帘,激动人心的画面、催人奋进的歌曲,给孩子们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以此为契机说道:绿茵场上的运动员千方百计要把球踢入对方球门,可是,课文中却写了一位运动员在场上放弃射门的机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读课文。这样为学生创设形象、直观、生动的情景很容易把学生带到课文中去,唤起了学生的求知欲。
  三、抓住“题眼”、质疑导入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开课伊始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对课文产生悬念,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知识的兴趣。二年级下册,识字教学的重点逐步由独立识字过渡到随文识字。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课题就是文章的中心,而课题当中恰巧出现了一个生字“恩”,所以我抓住题眼中生字的教学,引导学生识记“恩”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恩”字的意思,并把“恩”字的意思和课题结合起来,在语境中理解,较好的破解了题眼,因势利导的步入对课文阅读理解的学习当中。这样,从一开始就把握住了课文的中心进行教学,为学生奠定了阅读的基调,且没有把识字和学文割裂开,学生对“恩”字的识记和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板书课题后,让学生读课题并交流想知道什么内容。强烈的求知欲点燃了思维的火花,当我话音刚落,学生就异口异声地围绕课题说道:有那些人参加了这次实验?这次实验的过程是怎样的?这次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呢?接着,学生带着满脑子的疑问进入新的教学活动中。这样既可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又可启迪学生思维。
  四、营造气氛、激趣导入
  苏霍姆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才会积极主动进行学习,并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结合所授课文的内容及特点,用谜语或儿歌等形式激趣导入新课,既活跃课堂气氛、拓宽学生视野、发展想象力又寓教于乐。如通过猜谜导入。想要表现自己是我们每个人的欲望,小学生也不例外,所以猜谜是小学生最喜欢、最乐意接受的方法之一。表面上看似一则简单的谜语,实则是与所讲课文相关的内容。出谜之后,让学生的思维都积极动起来,去想想谜语的谜底是什么。猜出后在所授课中找一找谜底在什么地方。这样保证猜谜不会远离主题,反而会紧跟课文内容。如教学《太阳》,老师先营造一种竞争的氛围,让学生猜一个与“太阳”有关的谜语:“不是吃的,比吃的更重要;不是穿的,比穿的更重要;眼睛能看见,手却摸不到;实际上很大很大,看上去很小很小;没有它就没有世界,有了它就万物欢笑。”由谜语导入对课文的学习,过渡自然,学生兴趣浓厚,都积极思考想第一个得出谜底。在争猜谜底的过程中,学习的积极性潜意识地被调动起来。
  五、紧扣目标、设疑导入
  教师紧扣课文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两个能总领全文、对理解课文起关键作用的问题,通过问题造成的悬念引入新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积极主动的期待问题的解决,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欲,增强学习新课的吸引力。教学《月球之谜》,教师可先谈话激趣:在浩瀚无边的宇宙中有着不可计数的星球,每一个星球都是一个未知的神秘的世界。今天,我们要走近地球的近邻──月球,去探索它的奥秘。板书课题后,教师提出疑问:月球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课文写了月球哪些没有揭开的谜?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迫不及待地打开课本,他们渴求了解知识的欲望油然而生,这样很快地就把学生带入了要学习的内容中去。
  六、抓住题眼,释题导入
  一篇课文的题目就是一篇文章的眼睛,它常常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文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许多课文往往抓住了题眼也就抓住了课文的中心,也往往成为破题开讲的“切入点”,具有牵一发带全身的作用。如一位老师在教学《金色的脚印》一课时,让学生读了几遍课题后,启发学生思考:课题为什么叫“金色的脚印”?重点应放在哪两个词上?当学生抓住题眼“金色”、“脚印”,明白“金色的脚印”体现了狐狸之间的亲情,从而抓住了文章的中心。又如一位老师在执教《将相和》一课时,首先提问:“《将相和》课文中谁是将?谁是相?‘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一直都是“和”的吗?他们为什么不“和”?后来又为什么“和”好呢?”一连串的提问将本课的主要线索梳理出来,达到了开窗入室的效果。
  七、突发情况,即兴导入
  如果遇到一些突发情况,教师不要慌乱,而是要发挥课堂教学机智,及时进行即兴预设,促使学生的进一步生成。如一位老师在执教《要下雨了》的公开课时,本想打开课本,让学生直接读题进行课本内容的学习,谁知电视机没有调试好,图像出不来,电视机发出了“轰隆隆”的噪声。这时候,老师灵机一动,问道:“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的声音像什么?”学生有的回答说像打雷的声音,有的回答说是像刮狂风的声音。老师接着问:“这两种现象过后一般又会发生什么呢?”学生有的回答说“要下雨了”,有的回答说“下雨了”老师又进一步启发:“同学们认真地读这两句话,看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课堂上这意外的一幕,不仅没有为自己带来尴尬,而且还创设了一个学生自主研讨的氛围和精彩生成的意境
  总之,巧妙的利用好开课几分钟,无论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启迪学生的思维,还是活跃课堂气氛,都能为下一步的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灵活有效的方法,寻找到适合的切入点,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活力,让孩子们真正喜欢语文这门课。
其他文献
探究式教学是相对于传授式教学而言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知识的形成,并对其达到了解和掌握的目的。将探究式
期刊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表达发射性思维的有效图形思维工具,它简单却又极其有效,是一种革命性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所具有的开发人类大脑的功能,对于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在初中教育阶段一直以来学生学习政治学科积极性不高问题尤为严重,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注意力不集中状况时有发生。新课改步伐加快的同时,对整体课程均进行了整改与调试,老旧式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一神常见现象,它普遍存在于双语或多语社会中.广告宣传甚至主流媒体上都出现英汉语码转换现象.本文主要分析广告语中中英语码转换的类型和出现此种现象
作为一种被广泛使用的国际语言,英语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育体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如何能够有效地进行英语课堂教学,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但是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模
情境教学是新课标以来各学科普遍运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情境创建,有利于全面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旨在通过对情境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
期刊
我校于1999年5月开始承担全国教育“九五”规划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全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总课题之子课题“学困生心理辅导的实验研究”经过两年的努力,最终顺利地通过了
有位语文名家曾说过:“语文课堂要充满诗情,要让学生享受语文学习,教师享受语文教学;让课堂充满文化气息,文而不野,雅而不俗,活而不乱,情趣盎然。”最近这几年,我们的语文课
期刊
英语是一门语言,而初中阶段又正是学生学习英语的黄金阶段,此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英语水平的重要时期。激发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高是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深入实施,我国越来越重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如何采用更加高效、科学的方法来开展教学活动,已经成为当前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接下来,将通过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