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的有效沟通,是有效课堂教学很重要的基础。教师要注重运用沟通实现有效教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沟通,通过师生之间的沟通,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本文即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沟通技巧 体态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沟通者之间的心理状况,要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自然地、和谐地结合起来,促使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达到较佳状态。
一、从沟通过程的要素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
整个沟通过程由七个要素组成,即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人、反馈、障碍和背景。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他们始发沟通过程,决定以谁为沟通对象,并决定沟通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源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对个体,也可以对群体。信息发出者一定要考虑如何使自己发出的信息被信息接收者接收,这也是教师在上课前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的原因之一。
从沟通意向的角度来说,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别人的观念和情感。在课堂上,教师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达到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语词是传达中很重要的符号系统,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或文字符号和人们的体态语言。语词沟通过程是以共同的语言经验为基础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学生的经验,教材中的抽象概念要尽可能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切入,这样才能保证沟通的畅通。这要求教师读懂学生这本书,读懂市场经济下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实际需要。
通道指的是沟通信息所传达的方式。我们的五种感觉器官都可以接收信息。一般来说,大量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听觉途径获得的,但如果能从多种渠道获得,则更好,尤其是对年幼的学生。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沟通不局限于面对面,还有以各种不同媒体为中介的沟通。但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的影响力还是最大的,因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地沟通可以引发情绪的相互感染。如语文老师的备课一定要备对课文的情感,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产生作者、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信息接收者要通过一系列注意、知觉、记忆、储存等心理过程。在这一系列心理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效策略的使用非常重要。
反馈是使沟通成为一个交互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反馈要有一定的清晰度。
例如,有些课堂上教师的预先设计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实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不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沟通中足够的共同经验是沟通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沟通过程的最后一个要素则是沟通过程中的背景,即沟通发生的情境。
二、从沟通的特点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可以通过语词,也可以通过非语词如姿势、动作、表情等。沟通可以分为口语沟通和书面沟通,还可以分为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个人内沟通和人际沟通、群体沟通和大众沟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实现信息交流。不论哪一类沟通,沟通均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点:
沟通发生的自然性,即它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人际的沟通除了语词沟通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非语词的途径来实现的。例如,你的表情、姿态及不同于平时的变化已经向别人透露了你的状态。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十分重视自己的身体语言,另一方面要仔细观察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细微的变化,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沟通信息必须内容与关系相统一。沟通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特定场合下的角色关系。例如,同一沟通目的,如果沟通者不同,就要用不同的语词或体态语词来表达。也就是说,你处在什么角色,就应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以便沟通顺畅。
沟通的过程性。从沟通对个人的影响角度来说,沟通是一个循环往复、没有结尾的动态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每一个沟通行为,都会成为人的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因为沟通所获得的信息总要对人产生各种性质不同的影响。
沟通的整体性。每个人沟通中的语词或体态语词的表达,都是在每个人的个性背景下作出的,是整个人格的反映。例如,课堂中的这位老师语词或体态语词如握手、拍拍学生的肩等特别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感。但如果回到自己的班上简单地模仿该教师的沟通行为,效果并不好。原因就在于沟通中的任何一个行为均是本人在人格上的体现,而不是外表模仿。所以向优秀教师学习,首先要学习优秀教师人格上的魅力。
三、从非语言如体态语言在课堂师生沟通中的作用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
有关研究表明,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身体语言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光与表情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均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师生之间的目光接触。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会说话是很有道理的。有一位平时不太受老师关注的中等生,在她的周记上写着:“老师,哪怕您对我的一个微笑,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幸福。”正是无声胜有声,无声的语言更美。
四、对语文课堂有效沟通的新观点。
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班级的文化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是课堂教学中人际沟通的积极背景。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班级文化的创建,要注重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不以善小而不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因而也是最美的教育。要科学地应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心理效应,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定势效应、投射效应等。要十分重视自身健全人格的建构,十分重视自我教育,因为沟通者之间沟通的行为表现是一个人内在世界的一种外部展示。
参考文献:
[1]语文通讯.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
关键词: 语文教学 沟通技巧 体态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沟通者之间的心理状况,要把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自然地、和谐地结合起来,促使课堂师生、生生之间的沟通达到较佳状态。
一、从沟通过程的要素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
整个沟通过程由七个要素组成,即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收人、反馈、障碍和背景。信息源是具有信息并试图进行沟通的人,他们始发沟通过程,决定以谁为沟通对象,并决定沟通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信息源可以是教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对个体,也可以对群体。信息发出者一定要考虑如何使自己发出的信息被信息接收者接收,这也是教师在上课前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而且要备学生的原因之一。
从沟通意向的角度来说,信息是沟通者试图传达给别人的观念和情感。在课堂上,教师传达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和技能,还有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达到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语词是传达中很重要的符号系统,可以是声音信号,也可以是形象或文字符号和人们的体态语言。语词沟通过程是以共同的语言经验为基础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一定要备学生的经验,教材中的抽象概念要尽可能从学生原有的经验切入,这样才能保证沟通的畅通。这要求教师读懂学生这本书,读懂市场经济下学生的所思、所想和实际需要。
通道指的是沟通信息所传达的方式。我们的五种感觉器官都可以接收信息。一般来说,大量的信息是通过视觉、听觉途径获得的,但如果能从多种渠道获得,则更好,尤其是对年幼的学生。在信息社会的今天,沟通不局限于面对面,还有以各种不同媒体为中介的沟通。但对成长中的学生来说,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的影响力还是最大的,因为人与人之间面对面地沟通可以引发情绪的相互感染。如语文老师的备课一定要备对课文的情感,这样才能在课堂上产生作者、教师和学生情感上的共鸣。
信息接收者要通过一系列注意、知觉、记忆、储存等心理过程。在这一系列心理过程中教与学的有效策略的使用非常重要。
反馈是使沟通成为一个交互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反馈要有一定的清晰度。
例如,有些课堂上教师的预先设计不能很好地在课堂上实施,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教师不了解学生是如何学习的。沟通中足够的共同经验是沟通得以实现的必要前提。沟通过程的最后一个要素则是沟通过程中的背景,即沟通发生的情境。
二、从沟通的特点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
沟通可以通过语词,也可以通过非语词如姿势、动作、表情等。沟通可以分为口语沟通和书面沟通,还可以分为有意沟通和无意沟通、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个人内沟通和人际沟通、群体沟通和大众沟通,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等大众媒介实现信息交流。不论哪一类沟通,沟通均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点:
沟通发生的自然性,即它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为人际的沟通除了语词沟通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非语词的途径来实现的。例如,你的表情、姿态及不同于平时的变化已经向别人透露了你的状态。所以,教师一方面要十分重视自己的身体语言,另一方面要仔细观察并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细微的变化,以便及时解决问题。
沟通信息必须内容与关系相统一。沟通者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在特定场合下的角色关系。例如,同一沟通目的,如果沟通者不同,就要用不同的语词或体态语词来表达。也就是说,你处在什么角色,就应选择相应的沟通方式,以便沟通顺畅。
沟通的过程性。从沟通对个人的影响角度来说,沟通是一个循环往复、没有结尾的动态过程。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每一个沟通行为,都会成为人的发展的一个新的起点,因为沟通所获得的信息总要对人产生各种性质不同的影响。
沟通的整体性。每个人沟通中的语词或体态语词的表达,都是在每个人的个性背景下作出的,是整个人格的反映。例如,课堂中的这位老师语词或体态语词如握手、拍拍学生的肩等特别能增强师生之间的亲和感。但如果回到自己的班上简单地模仿该教师的沟通行为,效果并不好。原因就在于沟通中的任何一个行为均是本人在人格上的体现,而不是外表模仿。所以向优秀教师学习,首先要学习优秀教师人格上的魅力。
三、从非语言如体态语言在课堂师生沟通中的作用来思考沟通的有效性。
有关研究表明,55%以上的信息交流是通过无声的身体语言来实现的。身体语言指非语词性的身体信号,包括目光与面部表情、身体运动与触摸、身体姿势与外表、身体之间的空间距离等。身体语言在人际沟通中有着口头语言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目光与表情对学生的学习和心理均有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师生之间的目光接触。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会说话是很有道理的。有一位平时不太受老师关注的中等生,在她的周记上写着:“老师,哪怕您对我的一个微笑,对我来说,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和幸福。”正是无声胜有声,无声的语言更美。
四、对语文课堂有效沟通的新观点。
语文教师要十分重视班级的文化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是课堂教学中人际沟通的积极背景。班级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班级文化的创建,要注重从身边的小事入手,不以善小而不为。班级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润物细无声,因而也是最美的教育。要科学地应用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心理效应,如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定势效应、投射效应等。要十分重视自身健全人格的建构,十分重视自我教育,因为沟通者之间沟通的行为表现是一个人内在世界的一种外部展示。
参考文献:
[1]语文通讯.山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