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精英培育者如是说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an52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进一步规范音乐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统一办学思想,完善培养体制,加强各博士生培养单位及博士生导师之间的联系与交流,从博士生培养的现状中总结经验,分析博士生培养中的突出问题并寻找妥善解决方案,促进我国音乐学博士生培养的规范化与科学化,提高博士生培养的质量,由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与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全国音乐学博导论坛”于2007年4月10日至15日分别在南京艺术学院、江西三清山和浙江师范大学举行。参会代表共20余人,来自先后获得音乐学博士授予权的中央音乐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上海音乐学院、首都师范大学、南京艺术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及《音乐研究》《音乐周报》两家首都媒体。
  
  我国音乐学博士培养的目标与定位
  
  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从根本目的上看,博士招生和培养是为了促进学术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学术研究活动的本质属性决定了这种活动天生就是少数人从事的职业,因此,博士教育是一种“精英教育”,独立科研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是对博士研究生的最基本要求。
  周海宏在发言中指出,博士教育是一个“专深”的职业教育,其目标应该是培养在该领域内具有创造性的、有扎实学术基础的、能够为人类文明做贡献的、能够推动某个专业领域进一步向前发展的人,而不是把它当作仅能为解决自己个人生活的所谓“敲门砖”。 张静蔚认为,博士研究生应该具备五个基础(即哲学基础、知识基础、方法论基础、能力基础、文化基础)和两个要素(即系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探索、发现知识的能力和激情)。宋瑾援引国家标准中对博士的要求,认为博士培养目标应包括: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
  梁茂春指出,博士研究生教育着眼于高、精、尖人才的培养,是精英教育里面的“精英教育”,绝不是“矬子里面拔将军”。培养过程应突出高文化层次的特殊要求,即创造性思维,因此主张“博士生必须在精神上断奶”。秦序也认为,博士生应具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培养理性的怀疑精神,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
  
  博士生的招考、培养计划与管理
  
  招生工作是博士生培养过程的第一个环节,生源的质量将直接影响着博士生教育的质量,因此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大家一致认为,招生中不能仅看考试的卷面成绩,要全面考察考生的综合文化素养,重点考察其学术能力。周海宏的要求是,考生报名时需提供三篇1万字以上的学术论文(不含本科及硕士学位论文),其中一篇必须发表过,且至少一篇与报考专业直接相关。论文的学术质量和水平也应与主科成绩的高低相关联。
  伍国栋则特别重视对考生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方面的要求,建议把“硕士毕业后工作至少两年”作为报考博士研究生的必要条件。王安国在发言中强调,严把招生质量关是提高博士教育的基础,博士生培养不是宽进严出,而是严进严出。招生中要进一步体现博士生“博”与“深”、“广”与“精”的统一。
  樊祖荫认为,把好入学考试关对博士研究生培养具有决定性意义,招生时要把握三点:是否具有从事本学科研究工作的较宽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是否具有独立从事研究工作的能力和献身精神,是否对博士论文的选题有所思考并有相应的材料积累;专业课考试要由科目考试改为学科专业基础考试,增加测试内容的专业知识覆盖面。
  教学管理是博士教育中最繁琐、最复杂,贯串在招生、教学、生活、学籍各环节,从培养目标、专业规划、课程设置、教学跟踪到博士生思想状况及生活状况的调研,可谓无所不包。贾达群介绍了上海音乐学院近年来在博士生管理方面所进行的改革,既包括宏观层面的培养目标,也包括实行3-6年弹性学制、学习任务的定量考核、研究生培养指导委员会的设立等。张静蔚介绍了中国音乐学院与上海音乐学院联合招生的做法,认为两院不同学术传统和学术优势的发扬互补搭建了一个资源共享的学术平台,有着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
  项阳指出,在博士生培养计划中应“增强与大学术界的沟通互动意识”,充分调配、利用社会现有学术资源,既要走出去,又要引进来,鼓励学生到校外“充电”(选课),以提高做学问的知识基础,拓展知识面,调整知识结构,扩大论域。
  吴文光在发言中表达了自己在博士培养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与论文选题等方面的思考。刘承华认为,在博士研究生学位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等方面存在一些误区,主要是学位课程相对较少,要求不高,可能会影响到博士生培养质量;博士生的学位还不能仅以一篇毕业论文的成功与否下定论,关键是“质”而不是量。
  
  博士学位论文写作中的方法与学术规范
  
  虽然多数代表认为,要彻底改变博士生三年学习只为一篇博士论文的观念和做法,全面提高博士生的综合水平,但又不得不承认,博士学位论文毕竟是迄今为止评价博士生学习成果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手段,也是体现国家博士学位教育之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学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平台。因此,博士学位论文写作及其规范是论坛讨论最多、成果最丰富的话题。
  吴文光提出,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把博士论文选题分为中国音乐史和传统音乐理论题材库、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题材库、方法论题材库三大类。课题既鼓励新领域、新材料、新问题、新方法,又提倡对老问题的再发现、再访问、再调查和再研究。项阳从博士学位论文人文属性的角度指出:博士论文应以现代人的视角和理念,回到历史的事实和语境当中去。陶亚兵主张:博士论文应以音乐为主,贴近所熟悉的专业,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挖掘当地的学术资源,逐个击破。
  关于博士论文选题和写作中史与论的关系,刘承华认为,博士论文不能仅就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做简单的历史梳理,在这一点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比资料梳理更重要。戴嘉枋则认为,音乐史学方向博士生“历史感”的培养非常重要。历史感的培养必须经历感觉过程(资料的积累)、感知过程(资料的梳理)、感悟过程(创新)这三个过程,其中感觉过程和感知过程更重要。对历史学家而言,史料比结论更重要,结论往往容易被后人所抛弃,况且,有些问题是很难有定论的。居其宏基本同意戴嘉枋关于史料与结论关系的看法,但随即补充说,对于历史研究而言,史料梳理具有基础性意义,但也不能否定结论的价值。结论还是应该有的,即从历史事实中总结规律,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感悟。自己写的就应该认为是正确的,即使被别人推倒,在学术演进史上也别是一种贡献。
  在博士论文写作方法上,居其宏《博士论文写作中的逻辑问题》一文从宏观逻辑(即结构逻辑)、中观逻辑(即论证逻辑)、微观逻辑(即表述逻辑)三个不同层面论述博士论文写作中的逻辑法则和写作技巧。伍国栋《略谈博士论文研究材料的原创性》从材料本体的原创性、材料使用的原创性、材料组合的原创性三个方面论述了材料在论文写作中的原创意义及使用方法。王安国从教育理论与音乐本体、通识教育与专才培养、“堆泥匠”与“赤脚仙”等几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在指导音乐教育学专业博士生论文写作中的体会。
  
  博士生导师自身修养的提高
  
  导师是博士学位教育的主导,其地位与作用为社会所公认。实践证明,导师对学生会产生全面而长期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但表现在学生的学术道德、学术作风和学术水平方面,也会在学生的人格修养、思想水平、处事习惯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表现。因此,世界许多国家的学位管理机构都会对博士生导师的综合素质提出近乎苛刻的要求。在我国,博导资格认定也相当严格。不过,代表们在发言中也谈到,极少数博导受社会心态影响,学风浮躁、学术失范现象依然存在,因此,博导队伍应增强自身的人格锻炼和师德建设;同时,由于治学态度和学术环境等方面的不同,我国音乐学博导的研究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博士生导师需要尽快提高自己。
  王次炤在发言稿中指出,博导在指导博士生开展研究的同时,自己也应该主动学习,做到教学相长。伍国栋也指出,要提高博士生的文化修养,导师首先要提高自己。梁茂春认为,博士生导师不是奶妈,而是精神教父;博导应该放下架子,鼓励学生挑战老师并超越老师。
  作为参加会议的非博导代表,陈荃有(《音乐研究》)和傅显舟(《音乐周报》)分别从往届和在读音乐学博士的角度谈了自己对博导的认识。陈荃有指出,博导应该自省、自知、自我批评,勇于寻找自身存在的问题,博导不要神化自己。傅显舟认为,在论文选题和写作方面,博导要抓大放小,充分发挥导师的指导作用,要提倡发展学生个性和兴趣培养,给学生一个消化、反思和施展的空间。
  居其宏在发言中谈到,博导是个普通人,在理性思维、知识结构、人格修养、学术道德等方面各有各的优长和缺欠。因此,既不可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在反对神化国内博导的同时,也不必把境外音乐学博导“神化”。他认为,从整体看,与西方及港澳台的同行相比,大陆音乐学博导应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提倡同行间彼此尊重,优势互补。
  本届“全国音乐学博导论坛”是我国音乐学博士培养历史进程中的首次,会议针对我国音乐学博士教育中的若干理论与实践问题展开讨论并取得了很多令人满意的成果。作为我国音乐学学术精英的培育者,博导们通过自己在本届论坛的发言,让各院校高级管理层、历届和在读博士生及有志于报考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者倾听他们对博士学位教育中诸多命题之如是想和如是说,进而引发更全面的探讨和更深入的思索,并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加以改进和完善,必将大有益于我国音乐学博士学位教育整体质量的提高。因此,全体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首届论坛的开拓之功,并且深信,随着今后“音乐学博导论坛”的陆续举行,本届论坛及其成果对我国音乐学博士教育发展的意义也将得到更加充分的显现。
  
  乔邦利 南京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生
  (责任编辑 张宁)
其他文献
怀特海是英国的教育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位哲学家、数学家,《教育的目的》是他的代表作,他曾说:“学生是有血有肉的人,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这是上世纪二十年代的作品,时至今日,他的教育思想依然闪耀着不朽的智慧光芒。  这种不朽源自他对鲜活生命的尊重。生命是有周期的,如活动与睡眠交替,工作与娱乐交替,学期与假期交替。怀特海认为智力活动也是有周期的,他把这个周期划分为三个阶段:“浪
歌唱作为人类最本能、最直接,也是最强烈的情感表达方式,总会在一些重大事件中凸显它的文化功能。  2008年,中国历史上有两件大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民。2008年8月,北京召开的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这是中国人民渴望百年的梦想。随着这一盛事的到来,数以万计的奥运歌曲成了人们表达这一欢欣鼓舞时刻的重要形式。此前,2008年5月,汶川突发重大地震,抗震救灾,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歌曲创作浪潮。不到两个月,
1935年,18岁的周小燕带着对音乐艺术的满怀憧憬走进了上海国立音专的大门,在跟随俄籍教师波利比科娃学习了一年钢琴之后,1936年,周小燕作为声乐主科的学生,随俄籍教师苏石林开始了声乐学习,也开始了半个多世纪对于声乐表演艺术的探索和实践。在70余年时光中,周小燕经历了声乐学习者、声乐表演者、声乐研究者、声乐教育者的多重身份转变,从一个会唱不会教的演员进步成为会唱能教的教师进而成长为会唱会教的声乐大
一 政府履职,强化保障,让教育成为西陵区最大的优势方向引领,赋予西陵教育独特的价值追求  理念决定高度,思路决定出路。2016年,新一届区委、区政府明确提出“坚持八个突出,办高质量的西陵教育”,引领“十三五”教育发展:突出智慧教育,超常规推动教育现代化;突出均衡特色,高标准普及十五年教育;突出资源整合,大力度提高优质办学水平;突出改革创新,高水平优化教师队伍;突出体育保健,全方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
生本服务是保康县实施生本教育,在学校后勤工作领域开展的以学生为主体、以“家庭化服务管理”为主要模式的改革举措。几年来,歇马镇中心学校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实践,探索出独具特色的“自主点餐”管理模式,在后勤食堂服务管理工作中,走出了自己的创新之路。  坚持“五步走”,丰富“自主点餐”内涵  经过长期不断实践,学校探索出了“采集信息——拟定食谱——试吃评餐——技能大赛——总结表彰”五步走的“自主点餐”
2015年7月17日,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戏曲传承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指出,戏曲具有悠久的历史、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表现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要加大戏曲普及和宣传力度,并特别指出要加强学校戏曲通识教育,结合学校教育实际,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是戏曲内容的教育教学。黄冈是黄梅戏发源地和兴盛地,有继承和发扬黄梅戏艺术的重大责任,更为我校开展黄梅戏教学工作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和根基
2008年6月23日国际奥运日,黄安伦的交响乐《凤凰》由谭利华指挥的北京交响乐团在京隆重首演。人们对此作的震撼,不光集中在“宏大的交响结构”,“深刻的思想内涵”以及“中西合璧的完美”上,而是在广泛运用现代技法的同时,作品仍旧不乏浓厚的民族气韵!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中、西方音乐出现了史无前例的接壤,吸收外来文化,继承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传统并与中国民族音乐的精华融会贯通,已然勾勒出20世纪中国音
2001年,教育部颁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年)》和《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对学校艺术教育在新世纪前10年的发展目标做出了具体规划,也为基础音乐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试图以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为背景,以广西桂北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为观测点,从农村音乐教育教学和管理两个角度,来观察、分析民族地区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
一、16世纪:新教管风琴师身份与地位的确立    管风琴(organ)是欧洲一件具有历史悠久的键盘乐器,其历史可上溯到古希腊罗马时期。16世纪,伴随着欧洲新教的广泛传播,管风琴在新教仪式中也得到广泛运用,于是管风琴师成为新教的宗教活动中具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的一个群体。  中世纪,教堂管风琴师并未取得重要的身份和地位,因为那时教堂音乐可由包括管风琴在内的多种乐器来演奏,其地位仅与唱诗班成员的地位比肩
本刊讯(记者 王娜娜 通讯员 薛维军)2018年5月26-28日,“全国幼教名师精品课展示暨游戏与游戏化教学观摩研讨会”在襄阳成功举办,全国13个省(市)500多名幼教代表参会。全国幼教專家应彩云、利津游戏创始人赵兰会,上海市优质课一等奖获得者宋燕、李文娟为参会教师做了精彩的报告,精品课展示精彩连连,教学研讨现场台上台下互动活跃,高潮迭起。  研讨会上,襄阳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主任陈兴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