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优化化学课堂教学

来源 :信息教研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zmh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由于只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了教师教的作用,教师往往把学生看作是一个接受知识的容器,认为将正确的结论从头至尾灌输给学生就是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随着现代化教育技术的发展,在化学教学中如果能适时、适当地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即把声音、图像、视频和文字等集于一体,能够创造出教学情境、产生生动的效果,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直观、形象、生动,让他们在愉快、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这样也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能降低学生学习难度,突破教学难点,优化教学过程,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能为化学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利用现代媒体参与性的功能,通过对事物、具体场面的创设和刺激,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往往胜过责任感”。的确,只有有了兴趣,学生才可能产生求知的欲望,达到令人满意的学习效果。例如,在讲有机化学苯时,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生动、直观、有启迪性的演示,介绍苯是如何提取的,苯分子是怎样确认的等与苯有关的教学情境,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情境的“潜移默化”中进入角色,学习兴趣大大增强,学习效率大大提高。因此说,多媒体教学在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灵活使用课件,使化学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
  化学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最大特征在于其思维方式是微观与宏观的联系,建立对微观世界的想象力是化学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的特点,也是其他课程不能代替的。而在中学阶段学生抽象思维有了很大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仍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中,用动画表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可以把分子、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原子或原子集团的分与合形象地、动态地展现出来,生动活泼,吸引力强,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使学习者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形成直接学习的动机,增加无意记忆和联想记忆。多媒体课件在物质微观结构的展示、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的演示方面的直观性为我们在教学中架起了微观和宏观的桥梁,对于学生微观想象力的培养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我们在进行原子的结构、水的电解、氯化氢的形成等知识点的教学中,都采用了Flash动画,让学生在直观的感受中形成自己头脑中的微观想象。
  三、利用多媒体技術,能优化化学试验
  有些化学实验受一些特殊因素的制约,实验效果很不理想,有些化学实验有毒、有一定的危险性,根本无法进行。而运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实验,大大强化实验的演示效果,让学生抓住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变化过程,明确观察变化现象和条件。同时还能模拟实验中错误操作后产生的后果,学生看后印象深刻,这样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注意力和观察力,从而优化了化学试验。
  四、利用网络优势,实现交互式和协作式的建构性学习
  计算机网络上丰富多彩的巨大的信息资源,为学生建构化学知识提供真实、丰富、复杂的学习情境。信息时代每个人每时每刻都接受着大量信息。在建构性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更加充分。网络信息的“互动性”为交互性和协作式学习提供了最佳物质基矗在化学学科中,信息处理能力主要指能从多样话媒体中获取和处理人类与化学环境有关的化学图象、化学数据、化学文字信息的能力。信息网络技术的开发,使多媒体不仅成为学生查找信息的资源库,而且成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环境下的一种认知工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充分讨论寻求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发挥小组学生性格各异、思路各异、方法各异的学习优势,利用网络交互的特点,进行多向思维的碰撞,通过这种交互、协作、沟通、碰撞,每位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多种解决途径,从而对建构化学知识产生创新的洞察力。
  以上是我在实际教学中对如何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化学课堂教学进行的一些尝试,但是我发现,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之后,学生常常被眼花缭乱的课堂教学所吸引,然而在现代教育技术的环境中,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却被抹杀了。这与我们的素质教育宗旨是相违背的。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认为必须尽快找到课件与学生之间的结合点。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通过课件中的练习与反馈这一环节,但这还不够,因为它并没有达到多媒体技术的不可替代性与充分发挥学生创造能力的效果。在这一方面,今后将作进一步的尝试以期达到师生共同发挥创造力的目标。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化学教学中越来越体现出其优越性,它可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把课本中的知识形象化、趣味化,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各种能力的培养,提高了化学教学的效果。我们应该认为,手段是为目的服务的,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要紧扣优化实现教育教学目标这一中心,恰当选用、规范操作、最大限度协调兼顾好技术应用与教学方式之间、教学媒体与学生认知规律之间的关系,有效服务于教育教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以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学得更轻松,对所学内容掌握得更好。
其他文献
在新课标教学过程中,不少老师为此目标不断努力,也求日常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发挥其有效性,在课堂中不断体现出时间与效益的有效性。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时常找不到章法,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拼命地讲,而学生在下面认真地学,岂不知这种传统的学习方式需要一种全新的有效教学。  教育改革已实施多年,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情况下,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一
期刊
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生态学本质上就是一门关系学。当前“生态”作为一个环境的概念,逐渐被社会科学广泛引用。现在,生态学的基本理论逐渐渗透到教育学及其分支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行为,生态学和教育生态学的理论为我们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提供了新的视角。  一、关于语文生态课堂的理解  1.语文生态课堂的理论基础——教育生态学  教育生态学是一门运用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育
期刊
在初中数学课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由以教师提问为主转变为以学生发问为主,使学生敢问、能问、善问。  一、营造“敢问”的氛围,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  1.晓之以理,打动心弦,让“我要问”的观念深入人心。人的行为总是受意识支配的,有思必有疑,有疑应有问,有问也必有思,有思也定有所得。作为学生,只有不断去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能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2.积极评价,树立信心
期刊
近几年来,海南、宁夏、辽宁、北京、黑龙江、吉林,河南等地的英语高考试题中新增了七选五式的阅读理解题(也叫阅读填空),即在一篇约300词的短文中留出五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所给的七个选项中选出五个最佳选项填入空白处,使补全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考试说明》对该题型命题目的的表述为“主要考查考生对文章的整体内容和结构以及上下文逻辑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于考生来说,这种新题型要比普通的阅读理解要难上不
期刊
《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化学新课程目标从以往过分侧重知识与技能,改变为以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而化学实验以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实验题是
期刊
目前,快乐教育不断被运用到学校教学中,这对传统的学校教学模式产生强烈的冲击。因此,把“寓教于乐”思想融进学校体育教学中是目前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它强调快乐的学习情绪贯穿教学过程,以达到让学生热爱体育,发展个性,形成积极乐观与向上态度。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采用有效的、积极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对学生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必要强化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
期刊
达尔文在自传中说:“就我记得我在学校时期的性格来说,其对我后来发生影响的,就是我有强烈而多样的兴趣,沉溺于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所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在作文教学和训练中是非常重要的,是解决作文教学中老师难教,学生难做之关键。  那么,作为教师怎样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呢?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拟就培养写作兴趣进行一些探索。  一、读写结合,激发兴趣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阅读能力的巩固
期刊
摘要:阅读是了解历史、认识世界、处理信息、发展思维、陶冶情操的重要活动,阅读教学要帮助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掌握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养成阅读习惯,最终使学生能从阅读作品中汲取知识、提高语文能力。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构成语言能力的核心,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一、引言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使它在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有效开展
期刊
“送别”一向是历代文人骚客喜爱入诗、词、曲的题材,它用不同的方式表达着亲人离开、朋友分别的感情,或忧伤,或悲壮,或豁达。然而由于文体的不同,其情感、风格、语言特点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本文拟从送别诗、词、曲的比较来分析其不同审美特征。  我们知道,诗从它产生起就贴上了教化功能的标签,文人们的创作也非常自觉地遵守着这一原则,这就决定了诗的社会功利性,即便是表达胸中最真挚的情感也显得温文尔雅,甚至含而不
期刊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进行的课程改革,目的就要加强品德与生活教学的实效性。近年来,小学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活动虽然备受重视,但是实效性一直不太理想。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一股清新的空气吹进了校园,冲击着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也不得不要求我们从事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的老师,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达到培育“四有”新人的目的。师现结合自己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的感悟,谈点个人的体会:  一、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