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青春触摸厚重的土地

来源 :中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123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0月22日,中山大学的詹焯扬和几个同学坐着绿皮车从广州赶往北京。
  “卧铺还好,20个小时睡睡就过去了,以前有队员出去考察,来回要坐七八个小时的公交车,那才叫累。大家都是为了梦想在坚持。”午夜时分车过郑州,詹焯扬在微信上告诉《中国周刊》记者。
  詹焯扬是这一届中山大学创行团队的队长。队长由上一届中山大学创行董事会提议,并由上一届队长和副队长投票选举产生。中大创行校友董事会拥有来自全球500强企业的创行校友,他们来自花旗、太古、壳牌、埃克森美孚、宝洁、联合利华、毕马威、普华永道等知名企业。这些人针对Enactus SYSU的团队发展,提供专业的指导与建议,为队员的发展提供更好的规划建议。
  2014年,中山大学创行团队的项目得了全国二等奖。创行的规则是只有一个冠军队才会代表国家参加创行世界杯,这意味着詹焯扬他们已经无缘这次比赛。不过他们还是在接到邀请之后,以观赛的名义来到了北京,但学校只能承担部分费用。
  10月23日6点,这群90后年轻人走出北京西站,然后在清华大学附近找了一家便宜的宾馆。这里距国家会议中心不远,房价也还可以接受。
  “这是一次难得的交流机会,大家都很珍惜。”詹焯扬如此表述。这个深圳长大的年轻人刚满20岁,“帅得有点逼人”。中山大学的校友中,有很多人习惯叫詹焯扬“电眼男”,并且堂而皇之地写就了“魅力电眼男攻略TA秘籍大放送”。
  “他们那是以我做宣传的吧。”他反而有点害羞。
  国家会议中心的咖啡厅里,在一身西装的包裹下,詹焯扬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他普通话很标准,语速也不快,说话时常常顾及到旁边的项目发展副队长梁嘉峻,给他留出合适的表达时间。
  “Join SIFE find wife”
  2012年,在开学前的那个暑假,詹焯扬像所有刚入学的孩子一样,对大学充满憧憬。这个善谈的小伙子与一位偶遇的师兄相谈甚欢。
  哪个食堂饭菜可口,哪个系美女如云……在谈到社团的时候,詹焯扬听到一个很陌生的社团名字: 中大创行(EnactusSYSU)(当时还叫SIFE)。这对于詹焯扬来说,是“一脸茫然”,他笑着打趣:“Join SIFE find wife”。
  师兄说:“创行做公益的方式很独特。其它团体所做的传统公益,比如捐助资金、物资,很大程度上只能解决一些表面问题,一旦捐助的资金用完了,人们依然活在贫穷中;而创行追求的是一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公益效果,通过我们学生的行动和知识,为需要帮助的人群传授商业理念,培训商业技能,整合多方资源和引入商业模式,帮助他们打造一个可以由他们自己经营赚钱的项目。”
  这个理念对学生而言,神乎其神。中山大学创行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有11个年头,运行过几十个项目,特别是2011年,这个团队因为一个项目得了全国冠军,并且代表中国远赴马来西亚参加创行世界杯。这使得创行团队在中山大学声誉很高。
  詹焯扬在师兄的“怂恿”下,加入了创行,当然也逐渐理解到创行的内涵。
  “其实我们的角色更多是一个资源整合者,行动的关键就在于将各方资源聚拢在一起。比如某学校、某教授或者某公司有创行需要的技术或者资源,创行项目的人员就会想方设法与他们合作,让项目更加可行。”他把这比作拼积木,每块资源就是一块积木,如果能把积木都拼起来,一个项目也就做起来了。运营逐渐成熟后,创行团队就把项目交给帮扶人,使他们能真正做到自营项目,自力更生。
  “不仅是我,很多人在了解创行后都坚定地决定要进入创行,在这个团队,有很多机遇,会得到很好的锻炼。”詹焯扬虽如此说,其实并非那么简单。
  为了一个项目的发掘,创行团队要广泛走访,考察和调查来寻找到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群。“走访调查的对象都不确定,可能是某个地区的居民,如某村村民、某地渔民;也可能是有同样身份的一群人,比如说失业女工、退伍军人,甚至创行团队会去考虑帮助一个产业提升生产效益,然后了解他们现在困难之处和需求。”
  詹焯扬说:“通过发现这些需求和问题,然后,我们开始思考如何为他们解决问题”。当然问题也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如何创收、如何改善环境、如何提高生产效率等等。创行需要考虑的是“需要引入什么技术或模式,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这一切之后,便开始行动。“一方面,项目团队会不断再到实地去调研,去接受受众反馈,不断调整我们的思路和方向;另一方面,作为手头上没什么资源的学生,需要不断寻求支援资源。”詹焯扬说,这几乎用掉了在校时间的50%,谈恋爱都成为奢望。
  “任何一个不在创行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怎么就那么忙。”这也像詹焯扬的戏言一样,加入创行,只能在创行中寻找恋爱对象。
  但收获绝不在此。
  源泉
  每一个男人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正如每一个女人心中都有一个“红楼梦”。
  “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就在于一些拥有超凡意志和能力的个体因为坚持自我理念、坚持自我主义,从而产生许多伟大的发明和理念。” 在看完安·兰德的小说《源泉》之后,詹焯扬这样解释创行中团队和个人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也让我对个人英雄主义有了全新的认识,其实个人英雄主义与团队精神是可以和谐共处的。”詹焯扬像是在演讲一样,妙语连珠。在他的理解中,一个想要成为优秀的人,需要将个人英雄主义内化为严格要求自我的动力。以“成为英雄”为目标去树立自己的责任感,“提升自己的能力,规范自己的言行,能够在需要他的时刻挺身而出”。
  “创行项目中,我需要学会团队配合,学会领导团队,甚至要学会如何将成员培养优秀,然后将自己的力量通过团队进行放大,方可做一番大事。”詹焯扬这样定位自己的队长功能。
  “如果每个人都不尝试去让我们的社会变得更好,谁还能让社会变得更好呢?”这个90后的年轻人,希望“通过我们让世界变得更好”,而他大学时代的思维发散和英雄情结正伴随着创行项目的开展,逐渐实现。   “现在我们的力量并不足以真正改变世界,但我们现在拥有这份责任心,树立下这个目标,想去做这个‘英雄’,那么当我们有能力的时候,在创行做项目的时候的影响就会放大出来。这是一种惯性责任。创行是在培养我们的创造和实践能力,培养我们的企业家精神。”在创行项目的实践之后,詹焯扬有了很多成长的感受。
  詹焯扬形容自己是一个爱思考的人。“我觉得做项目非常锻炼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项目做多了,需要打交道的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在人际交往方面,锻炼也非常大。”
  作为这个项目的队长,詹焯扬的英雄主义和团队协作平衡得很好。就像他所爱的足球运动一样。
  “中山大学创行团队非常强,虽然今年没得中国赛区冠军,但依然是其他大学团队一直以来学习的榜样。”创行的媒体联络人夏奕飞对《中国周刊》记者说。
  而这一切,源于他们践行创新的项目。
  让“空想”找到沃土
  2011年,中山大学创行团队成为被认可度最高的一个团队,特别是他们的项目“金色鱼塘”获得冠军之后。
  詹焯扬介绍,珠海平沙镇的罗非鱼养殖业一直是采用传统的“半年养鱼半年晒塘”养殖方式。每年4月份至11月份渔民养殖罗非鱼,11月份之后,渔民抽干鱼塘的水,让鱼塘底暴露在阳光下,进行消菌杀毒,称为干塘。干塘从11月开始,一直持续到来年的4月份。
  中山大学创行团队经过长期对平沙当地的调研考察以后,发现塘底有害物质较多,紫外线无法对塘底进行彻底的杀菌。这导致了塘底污染日趋严重,成了近些年来当地鱼病频发的诱因之一。
  另外,干塘时期,渔民赋闲在家,鱼塘也被闲置。这种模式造成了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的巨大浪费。
  请教了相关专家后,中山大学创行团队经过长期琢磨,终于找到一个可以改进平沙当地现有养殖模式的方法:即在干塘鱼塘种上黑麦草——一种不仅可以做饲料销售又对塘泥有消毒作用的牧草,将“半年养鱼半年晒塘”的模式改进成为“半年养鱼半年种草”的新模式。新模式不仅能解决现有模式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病害等问题,更能利用塘底的淤泥为渔民创造经济收益,一举多得。
  在这个项目的接触中,很多渔民犹豫。“不相信大学生能干成什么事”。经过多次沟通,并且这一模式在选定项目上试验之后,这个地方很多人开始采用这种方式,经济收益增加接近40%,罗非鱼的病亡率也得到了降低。
  詹焯扬说,创行注重培养“企业家精神”,用这种强调执行力的精神去驾驭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所以容易选择出优秀的项目,并且很好地执行下去。
  “比起已经进入社会工作的人群而言,大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天马行空,包罗万象。但缺点就是想法容易浮于空中而难以落地。”詹焯扬如此分析。创行让学生的想象不仅停留在空想中,还要落在实践中。
  这样,想象和执行结合之后就产生了巨大威力,也能更好地创造出许多极具创意而且确有成效的项目。
  “敢想敢做,这就是创行这个团体与其它学生团体相比的核心竞争力。”詹焯扬说。
  另一种青春
  在獭山村,有一户村民嫁女儿摆酒,特意邀请詹焯扬和几个同学去喝喜酒,并把他们安排在了主人席。
  “像待自己孩子一样好”,长在城市的詹焯扬第一次以这种方式感受农村的喜宴。这是他们“獭山田缘”项目为村民增收之后的礼遇。
  詹焯扬说:“现在村民看到我们大学生都很开心。他们能够因为我们增收,就是我们做项目的意义了。当我们真的帮助到一个地区的人改善他们的生活的时候,那种快乐就会直接通过村民的笑容展现给我们,让我们毕生难忘,这是青春最好的礼物。”
  而现在,他们把很多精力都放到了农村调研和考察中,很多项目都针对农村。詹焯扬说:“有时候,农民是最需要我们的人。”
  他在一篇博客中写道:“从今天起,我们将闭上我们的眼睛。闭上眼睛,我们才能用手去触摸厚实的土地,用双脚去丈量道路的宽窄,用心去看到中国农村真实的发展现状。我们用询问来获取课堂里得不到的知识,我们用倾听来建立与农民兄弟最真诚的友谊。我们来自城市,但我们有一颗系在广袤农村的心。
  “然后,我们再睁开双眼,去看看我们真实的中国农村是如何古老而沉重地跳动的。”
  詹焯扬抛给《中国周刊》记者一个宏大的梦想“成为对人类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
  “才开始甚觉空泛”。可是一想,这何不是一种所需之处无私奉献的胸襟。但是他也一直困惑于具体要怎么实现,特别是对他一个商科学生而言。“与那些可以有重大发明创造的科学学科学生不一样,似乎商业、企业总给人一种只为逐利的感觉。”
  “在加入创行之后,这些疑惑才逐渐得到解决。”詹焯扬说:“我觉得企业家精神就是一种聪明而又踏实的精神。知道怎样用行动去实现自己聪明的想法,让一切变为现实的力量。
  这对于詹焯扬而言仿佛是一扇新的大门。“帮助社会,成就自我。这一切都与企业家精神是离不开的。”
  青春的定位总是略显忙乱,青春的梦想有些肆无忌惮……而詹焯扬的青春被创行规整,很多梦想及责任正同步践行。
其他文献
积木盒子上线之前,我和团队考虑了一年多,项目出发点是基于中小微企业在中国的贷款困境。我感觉,他们没有得到应有的产品和应有的服务。  我有一个做贸易的朋友,小企业,进货时需要大量资金,去银行申请一个四五个月的流动资产贷款,很难的,他本身又不会有抵押。  一般来说,中小微企业基本上都处在发展过程中,没有重资产,而银行一般都需要抵押,担保公司也需要抵押,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第二个则是传统
期刊
开场歌舞《世界很小 是个家庭》演唱者:徐唱 作词:冯小刚  出处:电视剧《编辑部故事》主题曲冯小刚编剧  片段:“告诉你一个发现,你和我都会感动。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入选理由:谁说春晚开场就必须穿红挂绿、锣鼓喧天?冯小刚曾经批評过春晚用色:“咱能自信点儿、素点儿、雅致点儿吗?不是把所有鲜艳的色儿都堆一块儿就代表美了。那叫臭美。”冯小刚的师傅王朔更毒舌:“你看春节晚会一开始,金光闪闪,你看那帮
期刊
台湾最近发生了一件很可怕的事。  台湾媒体不经意报道了一件不起眼的事:有个品学兼优的高中学生,大半个月没上课,老师同学很着急。去家里打听才知道,原来这孩子被老妈强行锁在家里,老妈说这孩子学坏了,在家吸毒。后来老妈在警局录口供时,警察也相信,天下为父母的,真是操碎了心,摊上这么个儿子,谁能省心。  从路旁监视器里调看的录影资料,老妈和友人将孩子放到担架上,被急救车送走时,看着奄奄一息,身体瘦得皮包骨
期刊
高歌猛进的P2P似乎一夜入冬。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下半年,超过五十家P2P网贷机构出现跑路、挤兑、倒闭的现象,且不乏投资者血本无归。  “没有监管,崩盘是迟早的事儿。”中央财经大学法学教授、金融法研究所所长黄震对《中国周刊》说,“监管空白和高额利差促成P2P平台的高盈利,从而吸引了更多投资者,行业野蛮的爆发式增长一定会埋下隐患。”  貸帮网创始人尹飞则有另一种担忧:“消息真真假假,和大多数
期刊
《水浒》中,宋江的出场,是在何涛去郓城县捉拿晁盖等人之时。宋江一出场,就干了救晁盖这件大事,而且干得如此周密,如此成功,在极度惊险之中,他完成了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从救晁盖这一点来说,宋江确实非常的义气。  用他自己的话说,是“舍着条性命”来救晁盖,用晁盖的话说,是“担着血海也似的干系”来报信。用吴用的话说,“若非此人来报,都打在网里。”所以,晁盖感慨地说:“四海之内,名不虚传。结义得这
期刊
如今世界,本国媒体嘲讽他国元首,已是再平常不过的事。除了极少数国家,没有哪家媒体,会担心发表一篇嘲讽他国元首的文章而受到处罚。1935年上海的《新生》周刊同样不担心,然而,他们为嘲讽日本天皇的文章付出了代价,受到了国民政府的“严打”。  这一年5月4日,《新生》周刊刊载了一篇以笔名发表的随笔,标题叫《闲话皇帝》,纵论古今君主制度,旁征博引中外皇帝,有谐趣,有嘲讽。  当时的国民政府奉行“事先审查制
期刊
邱岳峰配音的电影,有两部开篇就是自我介绍,一个是《凡尔杜先生》,一个就是《白夜》。《白夜》是搭档李梓,他们可不只配过《简爱》。比起《简爱》,《白夜》才是我那些少年绮梦的藏身所。渴望掩藏自己所有的不同凡俗,又时刻期待被识破,我的青春期就忙活这件事。  《白夜》的题词是屠格涅夫的诗:“莫非花儿受命于神,有意依偎着我的心,做一个暂时的近邻?”这几句,读了真想抄在文具盒里。原来,世间真有人和我一样患得患失
期刊
如果不知道中卫这个地名,你可以翻开中国地图,找到祁连山,再找到贺兰山。中卫就在两山夾角缺口处。这里是中国三大风口之一。  “缺口”的西北方,距中卫城仅一刻钟车程,即是浩瀚的腾格里沙漠。这里是中国四大沙尘暴策源地之一。  如果没有来过中卫,仅凭这些地理信息,很容易预估出这座城市的关键词:风、沙、尘。甚至有人在网上问:我要去中卫工作,请问沙尘之大适宜生存吗?  可实地到中卫走一遭,却会发现,这里竟然是
期刊
每人心中都有一座山。莘莘学子完成学业,轻叹一声学海无涯书山有径;创业者历尽艰辛,顺达彼岸,也称之为成功登顶;仕人谋得大位,是说爬上了权力的巅峰;跌宕起伏的股市,总让股民搭乘过山车。传统的登山家认为“山在那里”,登临绝顶不仅是为了“一览众山小”,还在于感受“万马丛中取上将首级”那泰山压顶般的快意。乐山乐水,分仁分智。  我也是好山之人,却从不敢说自己是登山者,只能弱弱地自言是爬山者,因为山给我的是靠
期刊
滁州,这个安徽东部的城市,具有独特的山水优势。但说起生态建设,分管此项工作的滁州市副市长汪建中,感受到的却是压力。  滁州经历了从“大滁城”到“美好新滁城”的转变,这一过程中,生态被放到了重要位置。汪建中认为,生态最终是一种民生责任,“城市建设如果不围绕民生就跑偏了,跑题了,就很难及格,老百姓也不答应”,“生态文明就是要深化为生态责任,没有责任空喊文明,那有什么用?”  概念之变  中国周刊:到滁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