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通过“真问题”让学习发生

来源 :初中生世界·初中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cker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问题是师生、生生思维碰撞的导火索,有效的问题是课堂真正有价值的学习资源。因此,通过“真问题”获知、理解、促进学生的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教学实践,著眼于设问的来源、深广度和实践性,通过设计具有真实度、层次化和生活性的问题,让课堂上思维可见,让学习真正发生。
  关键词
  真问题 真实度 深广度 生活性
  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旨在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相关联的真实的生活情境,设置真实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探究中获得感悟,学会选择,思辨人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中,问题设计是对教师教学智慧的考验。在课堂上,如何通过设计“真问题”,让学生在探究与对话中形成新问题,产生思维碰撞,生成新观念,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问题来源生本化,增强设问的真实度
  根据问题来源的不同,课堂教学存在两种不同的导向,即教师问题导向的教学和学生问题导向的教学。教师的问题一般不会与学生的问题毫无关联,但教师预估的学生问题能否与学生的真实问题保持一致,这取决于教师如何发现和确认真正属于学生的问题。事实上,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内容之前,教师在教学中预设的问题要么来源于教材或教参,要么来源于网络上的其他课件,要么来源于自己基于原有经验的“单相思”般的“想象和理解”。教师单方面预设的问题如果未能真实反映“学生的问题”,教学自然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便会被动地被牵着鼻子走。
  在备课“敬畏生命”时,我通过查阅资料,围绕每个知识点设置了相应的教学情境、相应的问题或系列问题串,教学过程也按照预设的问题不断推进和生成。其中,有两个环节让我印象很深刻。其一,我展示了一段古文(孟子的“四端说”)并提问:“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其二,我设置了一个拓展思辨的问题:“有人说,‘心存敬畏,才能无畏’;有人说,‘心存敬畏,行有所止’。小组讨论对这两种观点的看法。”通过学生的回答和听课教师课后的交流,我才发现我自以为学生能明白“四端说”和这两个观点的意思,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理解,甚至在我讲解后也比较茫然。
  回顾自己的课堂,教学过程一直是按照预设在向前推进,主要的教学时间也花费在解决预设的问题上。自己精心准备的问题和问题串究竟有多少是学生已经会的,有多少是需要提前预习和给予适当提示的,有多少是需要作为重难点在课堂上小组讨论和集中探究的,我并未考虑到位,因而缺少了“真正属于学生的问题”。因此,只有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以学生自身的需求为出发点去组织课堂,学生的学习状态才能是主动的。
  二、问题设计层次化,提升设问的深广度
  首先,层次化问题的设计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学习经历和发展基础。教师应在学生已有的经验基础、认知基础、体验基础和情感基础上,关注现实中不断变化的学情,及时、适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
  其次,只有设计具有发散性的、启发性的问题,才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最近发展区是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中间地带”,教师应以发展的眼光设计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跳一跳”,实现由现有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跳跃。
  在教学“敬畏生命”时,学生从意识层面体会生命之间休戚与共的关系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我以2018年重庆公交车坠江事件为切入点进行探究。我直接提问:有没有同学了解这起事故发生的原因?学生很快给出答案。我再追问:如果当时你坐在这辆车上,你会怎么做呢?引导学生通过换位思考进行情境体验。为了引导学生深入知晓当时事故的起因,进一步理解“休戚与共”,我让学生做了一道选择题:如果当时你坐在这辆车上,你会怎么做呢?A.嫌吵,提前下车;B.将两人拉扯开;C.冷漠旁观,事不关己。学生选择的都是B。我又追问:为什么?之后,我给学生解释了设置A选项和C选项的原因:因为当天确实有两名乘客嫌司机和刘某争吵激烈,提前下车,其他乘客也在冷漠旁观。我继续追问:对于这起事故,你认为除了刘某以外,其他乘客有什么责任?从这起事故中,你认为他人的生命与自己的生命之间存在什么联系?通过一系列追问,课堂达成共鸣:雪崩发生的时候,每一片雪花都是有责任的,人与人的生命之间是福祸相依、利害相通、休戚与共的。
  三、问题指向生活化,注重设问的实践性
  真正的问题不仅来源于动态的课堂,更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当教师通过生活化的问题主动邀请学生检验自己的生活时,学生的内心才会真正有所触动。当真正属于学生的生活化的问题在探究与分享中得到有效解决时,学生的思维才会得到提升和发展。
  在教学“敬畏生命”时,引导学生对生命的认识从行为层面上升到道德层面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上一个环节“叩问生命的休戚与共”中,师生达成共鸣:敬畏生命要求我们既不忽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我进一步追问: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人关怀、温暖过你吗?有学生说,X同学经常帮助他解决一些难题;有学生说,环卫工人每天把环境打扫得那么干净也是一种关怀。对学生细致的观察和感知,我给予了充分的赞许。我继续追问:在你的成长过程中,你自愿关怀、温暖过他人吗?我特别强调“自愿”这个词,是想让孩子们有意识地将“被动行为”与“主动行为”进行区分。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也让我感觉到他们潜意识里还是懂得要主动去帮助他人的。事实表明,在教学重难点与学生生活的结点处追问与引导,能让学生在分享与表达的过程中更加透彻地理解知识,明晰和认同正确的价值观。
  总之,以“真问题”为线索的课堂是真正的课堂,是更加具有生成性和生命力的,能够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与交流中生成新的问题和新的观念,引领教师和学生逐渐进入彼此的思维系统和生命背景,真正让思想可见,让学习发生。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州市虹景中学)
其他文献
江苏省徐州市乡村初中语文骨干教师培育站由全国优秀教师牛树超主持,现有成员24人,来自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铜山区、贾汪区的9所初中学校。  培育站以语篇学视域下的文本解读策略为主要研究内容,致力于构建精准文本分析之下的高效课堂、深度课堂,力求在统编教材体系内构建完整的语篇解读策略以及完善的课堂操作体系。培育站课题“语篇学视域下的文本解读策略”為江苏省教研室第十三期重点课题,研究成果刊发在《江苏教育》
期刊
当班主任并不难,难在当好班主任。魏书生说:“我是班主任爱好者。”对这句话,笔者深有同感。班主任工作有重复经验的事务性劳动成分,但本质上是需要创造力的技术性工作。面临新问题,永远是班主任工作的常态。从事班主任工作,不仅仅是精力的付出,更是智慧的投入。班主任的职业获得感和幸福感,来源于教育智慧和自我价值的实现。当好班主任的过程,其实也是教师自我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从一无所知到积累一定的经验,再到理性运用
期刊
黄静老师的这节写作指导课以“扣住关键词记事”为核心目标,在教学准备、课堂实践和教后反思等方面,为广大一线语文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参照。  一、教学准备依据扎实的统计分析  语文教学容易流于感觉化,原因在于很多学习内容不容易量化。黄老师以一次期中考试的作文成绩作为基础数据,并且扣住相应的评价标准,提醒学生自我对照,体现了作文教学的客观性和差异性,同时彰显了“问题”意识,即考场评价不高的文章普遍存在“关键
期刊
近期,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开展了初中数学优质课评比活动,笔者观摩了一位青年教师执教的新授课——一次函数(第一课时)。教师从学生认知规律出发,调整常规教学顺序,以观察探究、交流表达、思维碰撞、方法提炼、思想引领的参与式学习形式开展教学,给笔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呈现部分教学片段,并就数学学科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谈几点体会,与同行交流。  一、教学片段展示及赏析  1.以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  片段
期刊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牛津译林版《英语》八年级下册Unit 1中的学习技能课。本课的教学内容是Facts and opinions。区分事实与观点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因此,本课对于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教师应通过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区别事实与观点,积极思考,从而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就八年级学生已有的知
期刊
受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注定是个不寻常的年份。各行各业都受到了相当大的冲击,教育行业也迎来了巨大变革。传统的授课模式纷纷被调整为网络教学。其实,网络教学并非新事物,只是,以前的网络教学仅仅算是普通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而现在,为增强授课效果,学校给在家学习的学生制订了作息表,设计了形式多样的考勤方法。网络教学的两种主要模式——录播和直播,也被穿插交替进行。  从笔者所在学校的作息表安排中可以看出,
期刊
摘要  学校教育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需要家校合作。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充分调动学校、社会、家庭多方力量,积极策划家校互动方案,开展相关实践活动,形成以学校为中心,家庭和社会为支撑的育人生态环境。  关键词  供给侧改革 家校共育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一、情智赋能,多元供给  1.深入研究,优化机制。  机制的建构和运行是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研究项目开展的保障和前提,为此,
期刊
摘要  诗词曲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吟诵中培养语言运用能力,在想象中培养审美能力,在探究中提高思辨能力,在拓展中促进文化传承,这与语文核心素养中的语言、思维、审美、文化四个方面存在着彼此交融与渗透的关系。  关键词  核心素养 古诗词 教学实例  诗词曲意蕴深远,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诵读中感悟意象的特点,提高语言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在联想想象中,感受审美的意境;在质疑探究中,领悟作者复杂的情思;在拓展
期刊
主持人语:  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其中,微课正在越来越多地走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那么,如何设计并制作“以学为中心”的微课呢?本期我们约请几位专家名师对这一话题展开研究探讨。  摘要 微课和传统的课堂有非常大的区别。微课这种新模式的课堂要想高效,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精准的学情意识,落实学法教学,有精练的教学表达、丰富的练习和有效的评
期刊
摘要  “指向写作”,就是指向文本的言语形式。在指向写作的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通过教授学生运用比较法,让思维更清晰;运用聚合思维,让思维更深刻;运用发散思维,让思维更灵活。  关键词  阅读 写作 文言文阅读教学 《〈世说新语〉二则》  一直以来,读与写的关系是语文教学探讨的重点。阅读是学生深入研究表达技巧和方法的过程,写作则是迁移运用这些技巧和方法的过程。如何在教学中找到读与写之间的结合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