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活动为学而设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nli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4年5月,我参加了宁波市小学科学高级研修班培训,并在第三次培训中展示了一堂公开课,执教课例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的第六课《在星空中(一)》。本课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了解星座;第二部分建一个星座模型;第三部分认识星座。本课学习的重要目标是通过建立北斗七星的模型,让学生客观真实地去认识和了解星座,建立正确的有关星座的概念,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分析与思考】
  学生对星空、星座的了解是十分有限的,对组成星座的各个星球之间的关系了解更少。星座的远近,和我们视觉上形成的平面的构图之间的关系是本课教学的难点,也是学生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所没有的,更是学生理解最困难的地方。如何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建模”帮助学生从“平面”的星座一步步走向“立体”的星座,是我们老师在本堂课亟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教学活动设计】
  经过反复推敲与实践,我着重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活动一:欣赏星空图后,请同学们画一画印象中的北斗七星,并展示。
  活动二:建北斗七星模型。
  1.用老师准备的小球模拟星星,用泡沫板模拟天空,建北斗七星模型。思考:你们这样建北斗七星的依据是什么?
  2.出示七颗星与地球的距离数据,根据数据重建模型。思考:站在哪一个角度才能更清楚地看到北斗七星的勺子形状?
  活动三:从北斗七星出发认识大熊座、小熊座等星座。
  再看学生:欣赏美丽的星空图片后,让学生“画一画印象中的北斗七星”,虽然他们画的位置不是非常准确,有的连勺柄朝向也不太清楚,但他们都画得非常认真,画得不亦乐乎,也十分渴望了解北斗七星的正确位置。在“建模”过程中,大多数小组先是建立了平面模型,然后在展示比较中发现与其他小组的不同,听了各小组的建模依据后恍然大悟,主动提出自己建的模型与实际情况相距甚远,迫切地想要知道星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又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进行重建。整节课,学生从自己逐步走向模型,从平面逐步走向立体,从地球逐步走向星空,从而建立起星座的正确概念。
  【反思与提升】
  一堂精彩的科学课,离不开精心设计的活动。活动一直是小学科学教学中最富有活力、最丰富多彩、最引人入胜的部分,因为它贴近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学生的兴趣、重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学习、重视合作、重视发挥学生创造力和内在潜力。
  “如何设计学习活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自新课标实施以来,越来越多的老师逐渐认识到课程改革的核心精神就是“以生为本”, 因此,我觉得在设计活动时,应以学生的学习为核心,把学习组织成一个个层层递进的实践活动。
  一、活动的建构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在科学教学活动设计过程中,除了考虑好活动能否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外,还应关注活动与活动之间的联系,尽可能做到活动设计能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从而为学生搭建思维螺旋上升的平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在星空中(一)》一课时,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星座,同时在活动过程中促进思维发展,笔者经过反复试教与思考设计了三个主要活动 ,这三个活动的设计由易到难,环环相扣,紧密结合,主要让学生经历了“暴露前概念—初建模型—发现问题—重建模型—建立星座概念”的过程,学生在这层层递进的活动探究过程中,思维不断地得到训练和发展。初建模型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把模型建成平面的,他们的依据是:我们看到的北斗七星就是这样的形状。当然,也有少数的小组建成立体的图形,他们的依据是:天空中的星星与我们的距离是不一样的,不可能是平面的。学生在交流讨论中逐步建立了星座的概念,他们的思维也经历了由平面图形到立体图形的过程,真正在活动中得到了发展,得到更深层次的提升。
  二、活动的推进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我们不难发现,在第一次试教时,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根据老师的指示进行建模,为完成任务而做实验,这样的效率是十分低下的。因此活动的推进也应该是分层的,有梯度性的活动能引领学生主动地学习。
  在展示课中,一开始学生画的北斗七星各不相同,究竟谁的相对准确呢?这使他们很想要认识真正的北斗七星。紧接着的建模活动激起了学生的兴趣,也充分暴露了学生的初始想法,但老师并不直接指出模型的不足,而是让学生在展示比较中发现问题,渴望解决问题。这时老师提供七颗星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就像大旱中的甘露,推动学生主动地进入重建活动。学生有了想要知道、想要探索的兴趣就能非常主动地参与学习。因此教师设计的活动应层层推进,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活动逐步深入,引领学生主动学习。
  三、活动的学单帮助学生有序交流
  活动后的汇报交流也是科学学习的重要部分,如果没有分层活动的学习单,学生在汇报时往往会觉得无话可说,或汇报比较笼统、单一。因此,根据分层的活动设计学习单,不但能帮助学生有目的地进行活动,更能帮助学生在活动后进行有序地交流。
  在研修班上好展示课后,听课的老师对我们这样的教学十分赞赏。慈溪的一位老师说,整个活动的过程清楚,环环相扣,这样的教学对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科学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还有一位老师说《在星空中(一)》以前她也开过课,但是没有想到可以设计这样的三个活动,今天的课堂气氛活跃,教师也很轻松。听着老师们甜甜的话语,看着学生们红彤彤的笑脸,我想:分层活动是为学习而设,更重要的是为学生而设。?
其他文献
数学学习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主动发现和探索的过程,应当是学生之间互相交流、思辨和达成共识的过程,应当是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引下师生共同参与、交往互动和有序推进的过程。那么,在一节数学课中该如何真正实现学生的“当家做主”呢?笔者就以下两个案例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借以抛砖引玉。  自主预习,让课堂的精彩如约而至  案例:《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新授课)  师:课前让大家仔细回顾了上学的路线,现在可以说说吗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这句话就可以充分说明课堂上应当充满琅琅书声。但是,曾几何时,我们语文课堂的读书声渐行渐远了。  请把读书的快乐还给孩子!把读书声还给语文课堂!  开口读书,是学习语言文字,驾驭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手段。出声的读,方能读准字音,大声朗读,方能有抑扬顿挫。  开口读书,反复读书,能促使自己以一种专心致志的状态来理解文章,字字词词句句在读中细细品味。坚持反复大声
百年名校——江苏省兴化市实验小学坚持“管理育人、环境育人、活动育人”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孩子的真实,坚持培养学生面向未来的品质,在工作中前行,实践中摸索,不断强化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以提升学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十八大以来,围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省、市关于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总体要求,学校因时而谋,据势而为,为统一思想、整合资源、形成合力,由校长室牵
余秋雨曾对文化作如下定义:文化是一种包含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生态共同体,它通过积累和引导,创建集体人格。学校文化落脚于人,落脚于校园日常生活的点滴,悄无声息地去影响师生的行为方式和精神面貌。因此,我们在校园文化的积累和引导过程中,以学校绿色理念为目标,让学生体验面向心灵的校园生活,把每一件事情做出教育的味道,让每一处布置润泽师生的言行。希望每一个师生具有健康、阳光、乐观的外在气质,具有端正、勤勉、
摘要:“导学检测”教学范式包含预习、展示、探究、练习、检测五个环节,整个过程以导学案为教学抓手,以当堂检测效益为目标引领,通过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该教学范式体现了“以导为辅、以学为主”的宗旨,通过以导助学、以测促学,实现导学融合。  关键词:小学数学 以导助学 以测促学  新课程倡导:知识的习得要靠学生自己去有意义建构,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指向学生的自
【摘要】猜想是科学进步的动力,是科学创新的火苗。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引擎,是探究式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失去猜想,科学探究便迷失了方向,培养学生猜想意识与能力是每位科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在科學教学中要用智慧猜想点燃科学探究,引导学生乐意猜想、善于猜想。  【关键词】科学探究 快乐猜想 自由猜想 科学猜想 智慧猜想  “探究式学习”是小学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猜想是科学探究的引擎,是探究式学习不可或缺
识字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新课标规定:低年级认识常用汉字1800个左右,其中1200个会写,识字量占小学六年识字总量的60%,平均计算下来,每学期大约要认识500个左右的汉字。识字成为学生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学习的主要任务。但识字效率不高,学生识字能力不强,仍然是识字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一、学生识字“学与教”的现状  从学生学习行为看,学生在生字学习上效果不佳,主要受学生的心理发展制约,体现在三个方面:
2015年,江苏省兴化市小学语文二级名师工作室成立。来自全市八所学校的十位青年骨干教师,他们怀着一颗成长之心而来,聚集在小学语文教学的旗帜下,研究儿童,推敲课堂。工作室领衔人吴小健老师,先后被评为泰州市省特级教师后备人才、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他一直潜心于小学阅读教学和儿童阅读的研究,曾获省级赛课一等奖,数十篇文章发表于《中国教育报》《小学语文教学》等报刊。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工作室开始启程。近一
【情景呈现】  板块一:  师:(出示: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这句话中有一些表示颜色的词,你能把它找出来吗?  生: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师:这三个表示颜色的词语当中,你最想读哪一个词?为什么?  生:我最想读蓝湛湛,天空很蓝很蓝,很漂亮。  师:是啊,看,(图片)晴朗的天空很蓝很蓝,这就叫——  生(齐):蓝湛湛。  板块二:  师:这三个词语有一个共同的特
【关键词】寓言教学 文体意识 语用  “寓言”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后人将其解释为“寄寓之言”。其语言简明而生动,颇受学生喜爱。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莫过于引导学生围绕寓言的寓意展开分析讨论,最后以归纳出寓言中蕴含的道理来收尾。然而寓言教学本身,仅将重点置于品味寓言寓意中,是远远不够的。  从文体的角度而言,寓言向来言简意赅、篇幅短小,其语言生动,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异常鲜明,常借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