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评价新体系要扎根中国大地

来源 :在线学习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l66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教授周光礼表示:世界大学排名的泛滥严重误导了中国“双一流”大学建设,有必要进行全面反思;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需要扎根中国大地,突出内涵发展、立德树人、分类评估和服务国家战略;学历继续教育应该和普通高等教育同质。
  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至关重要。作为新中国第一个关于教育评价系统改革的文件,《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印发以来一直备受各界关注,教育评价问题的热度始终不减。在第三轮本科教学评估即将启动之际,本刊就相关问题对话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執行主任、教授周光礼。
  教育评价是一项世界性难题
  在线学习: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教育评价改革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周光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是一个纲领性文件。为使文件落地,教育部要出台44个配套文件,现在已经出台30多个,还有约10个文件将逐步推出。文件出台表明,我国已经认识到,教育评价事关教育发展方向,有什么样的评价指挥棒,就有什么样的办学导向,所以要把教育评价作为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最新要求。对高等教育来说就是建立高质量的高等教育体系。高质量是评价的一个结果,这就需要建立高等教育评价新体系,驱动高等教育向高质量发展迈进,所以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
  在线学习:我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注重高等教育评价的呢?
  周光礼:在计划经济时代,实际上没有评价标准,因为当时是精英高等教育,是假设所有能够上大学的人都是精英,培养质量都很高。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后,上大学的人越来越多。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后,社会各界越来越担心人才培养质量,于是教育部在2003年启动了第一轮本科教学工作评估,作为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社会焦虑的直接回应。本科教学工作评估5年为一轮,已经开展了两轮,今年,第三轮即将启动。
  教育是非常复杂的事物,教育评价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的难题。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知识创新速度加快,科技变革升级,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扭转不科学的评价导向,建立一套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既是国家所需,也是时代所需。
  世界大学排名冲击了中国大学办学
  在线学习:说到教育评价,就要提到排行榜。对一些世界大学排行榜,您是如何看待的?
  周光礼:目前,世界大学排行榜主要有四个:QS世界大学排名体系、THE世界大学排名体系、U. S. News世界大学排名体系、ARWU体系。从理论上讲,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是与其文化模式相适应的。作为一种文化现象,由于各个国家有不同的文化,因此国与国之间的大学是不能放在一起排名的。将美国的大学与中国的大学放在一起排名,这本身就是一个笑话。如果一定要把不同国家的大学放在一起排名,国际可比指标就成为一个问题,国际可比的标准是什么?这类标准非常少,几乎没有。
  在线学习:您认为这些世界大学排名存在什么问题?
  周光礼:长久以来,中国大学始终被缺乏合理、准确、系统的评价标准的问题所困扰,各种国内外的商业机构高举科学主义的大旗,以文献计量方法建构各种“洋标准”“洋指标”“洋名次”,给中国大学乃至全球大学带来了巨大的社会和舆论压力。其中,基于科学主义评价范式的大学排名,会将中国大学导向浮躁与功利。实际上,能够被量化的东西可能并无价值,而有价值的东西往往不能量化。在“破五唯”(五唯即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背景下,有必要全面反思世界大学排名的弊端。
  第一,重规模,轻质量。世界大学排名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大学规模和数量指标,轻视内涵和质量指标。世界大学排名和学科排名无一例外地都重视大学组织的规模和综合水平,对大学的办学质量和效率关注不够。这些世界大学排名均强调发表论文的数量以及大学学科齐全,这实质上是一种“以数量取代质量”的不良倾向。
  第二,重投入,轻产出。由于教育质量难以测量,世界大学排名机构流行用投入指标代替产出指标,最荒谬的是用生源质量代替毕业质量,用高考分数代替人才培养质量。它们的逻辑是:投入多,有质量;投入少,没质量。其实,成本最大不意味着办学质量最高,铺张浪费办不成世界一流大学。
  第三,重科研,轻育人。现有的世界大学和学科排名基本上是以科研为导向,有些排名将科研成果的指标极端片面化,权重急剧扩大化。这是因为科研成果较人才培养更为显性,科研成果的数据较易获取且易处理,而人才培养缺乏国际通用的衡量标准。在这些世界大学排名的导向下,国内大学热衷追逐“学术GDP”,这是“五唯”兴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重自然科学,轻人文社会科学。现有的世界大学排名几乎都是偏向自然科学的,尤其是医学和生命科学。在世界大学排名的塑造下,中国学界流传“没有医学院的大学不是世界一流大学”的神话,重点大学纷纷合并医科大学或三甲医院。在这种错误导向下,中国乃至全球大学中出现了一个令人忧思的现象,即大学开始裁撤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因为这类专业对大学的世界排名贡献不大。大学人文社会科学专业的萎缩带来两个严重的后果,一是大学的道德领导能力大大弱化,大学已经很难站在道德高度引领社会、批判社会。二是大学立德树人能力大大弱化,诸多大学面临一个共同问题,即德育普遍边缘化。大学的组织目标、管理制度、评价体系均不支撑大学德育。
  在线学习:具体而言,这些排行榜对中国大学产生了什么影响?
  周光礼:当前,中国“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洋标准”泛滥,部分大学对标四个世界大学排行榜办学。这些排名机构也从中国“双一流”建设中发现了“商机”,纷纷调整服务方向,以中国为主要经营市场,大有全面控制中国大学评价话语权之势。“洋标准”的泛滥严重误导了中国“双一流”建设。   第一,冲击了中国大学的办学道路。大学排名在西方原本是一个生意,但在中国成为了许多“双一流”建设大学办学的指挥棒。部分“双一流”大学,不按照教育规律办学,不按照学校制定的发展战略办学,而是按照各种境外大学排行榜办学,完全背离了大学的使命与初心,偏离了正常的办学道路。
  第二,冲击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高等教育督导实现了由督政、督学向评估监测转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逐步建立起了一套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如高考招生体系、本科教學水平评估体系、学科评估体系等。然而,随着“洋标准”的流行,却认为政府没有评价教育的权力,只能让“第三方机构”来从事大学评价,严重干扰了政府的问责性评估。
  第三,冲击了中国的学科分类体系。学科分类体系具有地域性和国别性。中国的学科分类逻辑不同于美国的学科分类逻辑。美国ESI学科体系将学科分为22个,美国Web of Science将学科细分为250个小类。我国教育部的学科体系将学科分为14个门类112个一级学科。作为高等教育领域的国家标准,学科分类体系属于国家政策范畴,具有极高的权威性。当前,部分“双一流”大学不遵照中国自己的学科分类体系办学,而是依据国际排行榜确立的学科分类标准办学,动摇了中国学科分类的国家标准。
  第四,冲击了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体系。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是与该国的文化模式相适应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 决定了中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中国传统高等教育强调“立德树人”和大学的政治功能。这种传统与西方的3A原则(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学术中立)存在很大的不同。在“洋标准”的导向下,中国传统的大学概念被贬得一文不值,中国大学失去“文化自信”与教育自信。
  应该说,世界大学排行榜对中国“双一流”建设与评估仅仅具有些微的参考价值,可提供某种启示与借鉴,但绝不能照单全收。
  中国特色评价体系需把握四大要点
  在线学习: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中国国情的新时代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您认为需要把握哪些要点?
  周光礼:第一,突出内涵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规模扩张并不意味着质量和效益增长,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要以内涵发展统领大学评价体系的建构,坚决破除“五唯”顽瘴痼疾,从根本上解决大学评价指挥棒问题。大学办得好坏,不在于规模大小,关键是要办出特色,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办学理念和风格。
  第二,突出立德树人。以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才能推进大学办学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真正把办学的重心放在人才培养上。
  第三,突出分类评估。“双一流”建设与评价必须坚持“先分类后分层”原则,拒绝“一把尺子量天下”。不同类型的学校,评价标准应该不一样,以引导学校准确定位、办出特色。
  第四,突出服务国家战略。“双一流”建设实施办法明确提出“三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中国大学比西方大学更强调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双一流”建设与评估要更加关注大学是否是国家尖端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的主要力量、是否是创造知识和产生新思想的主要源泉。具体说来,在评估中,要重视大学专利授予和专利转让,要重视大学的智库成果。
  教育评价改革有两大难点
  在线学习:在高等教育评价改革中,难点在哪里?
  周光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提出了“四个评价”思想,即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这里最难的是过程评价和增值评价,具体如何操作,仍处于探索之中。
  过程评价是以动态性视角追踪被评价对象(包括学校、学生、教师、教育活动等)的发展全过程。应该说,强化过程评价是破“五唯”的有效手段。过程评价意味着对学生发展全过程的照拂,是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全方位多维度的鲜活个体,而非将学生单向度视为考试结果的平面图,这有利于消除“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过程评价也有利于打破教师评价的唯文凭、唯论文等不良倾向。过程评价与科研成果产出的规律也是契合的,是对科研规律的尊重。
  增值评价是一种前沿教育评价方式。增值评价不搞与“别人”的横向对比,而专注于“自我”多方面的进步,旨在引导评价对象的多元发展。这有利于打破高校排名带来的身份固化和同质化,使高校由“一列纵队”向“多列纵队”转变。比如一所行业高校不与综合性、研究型大学作比较,而是找同类型大学作标杆,通过连续的改进达到超越标杆的目的。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和策略,将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在线学习:您认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应该遵循怎样的评价标准?
  周光礼:现在有一种声音,认为高校学历继续教育应该有另一套标准。我不同意这个观点。高校学历继续教育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与全日制高等教育有所不同,但它毕竟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应该和全日制高等教育遵循同样的质量评价标准,而不是另起炉灶,再造一套评价体系,那样做就不再是高等教育了,也不利于继续教育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夏英
其他文献
教学团队建设必须由单兵作战的教学群体向团队作战的合作模式转变,使其协作互补,发挥群体作用,达到1+1>2的效果。  在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北京模式”中,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的“校企一体化育人实践团队”“应用英语专业教学团队”成功入选北京市教委推动的“三一”项目遴选。  “教学团队建设是高校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北京市东城区职工业余大学副校长田小梅
期刊
构建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是实施教学运行过程管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形成,标志着继续教育质量管理工作从实践摸索进入到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的新阶段。  北京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试点20余年来,始终坚持网络教育“规模、质量与效益的协调发展与统一”,不断加强供给侧改革,聚焦内涵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以规范管理为基础、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网络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北师大继续
期刊
“这是个不断变化、快速发展的时代,高校继续教育不能因循守旧,要跟随国家战略和学校发展方向修正定位,做到至少要与时代同步,甚至超前谋划。”华北电力大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王子杰认为,需要创新的思路和模式,在别人没想到时就想到,在别人想到时就做到。以这样的理念发展,继续教育才有生命力和活力。  当前,我国正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努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并以更高水平对外开放,更深层次融入全球
期刊
通辽职业学院把服务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首要责任,坚定实施一手抓学历教育、一手抓职业培训的“双轮驱动”战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水平、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2021年初春,一条喜讯传到了通辽职业学院:该院教学团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能力比赛二等奖。此项赛事是教育部唯一官方举办的职业院校教师国家级大赛。  这并不是通辽职业学院第一次获得国家级大奖,这所位于科尔沁大草原上的职业院校,曾获
期刊
致力于教育的公平化,是启点教育发展的第一步。紧接着,“学历教育+职业教育”,将会是启点教育发展的主流。打通“学历+技能人才”输出道路,把需求前置,培养企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这是启点教育未来3—5年要潜心深耕的事业。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教育培训行业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深圳市启点教育发展有限公司却走出了一条逆“市”而上的道路,营收同比实现了高质量增长。如此漂亮的成绩单,是公司多
期刊
西南交通大學强化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了“四个融合、四个加强、四项保障和一个质量保障体系”的人才培养顶层设计。  作为一所轨道交通特色鲜明的高校,如何培养一流的人才,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和“交通强国”战略、支撑区域经济发展,是西南交通大学面临的挑战。基于此,西南交通大学教务处处长崔凯表示,学校全面推进以“学生成长和发展为中心”的专业
期刊
在北京市教委的规范管理与积极探索下形成的继续教育“北京模式”,全面展现了北京高校继续教育在新时代的新发展,为全国高校继续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探索思路和实践方向。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办好继续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首都核心功能”的总体要求,以办好与“首善之区”相适应的高校继续教育为目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坚持稳中求进、内涵发展总基调,积极探索新途径,以规范管理促进质量提升
期刊
中国企业大学联席会是由《中国远程教育》杂志社联合北京大学企业与教育研究中心等著名学术研究机构,以及数十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大学(培训中心)等共同发起成立的全国性、权威性、专业性的联盟组织,致力于推动培训学习行业的发展与变革。  成员单位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大唐大学 招银大学 腾讯学院  用友大学 京东大学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培训中心  平安集团 中国学习型组织网 汇通金融大学  中国移动学院 中国工
期刊
“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是中国教育信息化、教育脱贫攻坚的代表,为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消除贫困”和“确保公平有质量的教育”贡献了中国方案。  近日,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哈马德·本·伊萨·哈利法国王2020年度教育信息化奖”。4月7日,国家开放大学召开“互联网+”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座谈会。会上举行了国家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揭牌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
期刊
在線学习资源是继续教育的“源头活水”,在继续教育办学体系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办学中应当将在线学习资源建设放在第一位置。但不能为了建资源而建资源,须建用并举。  北京外国语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作为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参与者和建设者,始终坚持贯彻“资源、服务、过程、监控、质量”的十字办学方针,经过20年的研究、探索与实践,建成了“建用并举”的在线学习资源模式,以推动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  北外网院院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