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光无处不在,经幡无处不在
天上飘着五彩祥云,地上飘着五色经幡。祥云飘缈而下,缠绕住经幡,吟诵着神秘的咒语。祥云颔首,静静倾听,每一次经幡的抖动,诉说着一个高原子民的神圣心愿。
经幡在高原的每一处闪现,山口、水口、村口、路口、雪山顶上、圣湖岸边、寺庙门前、毡房四周……青藏高原,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凡有阳光照耀之处,必有经幡闪现。
五色丝绸上写满经文,长者拔天拽地,短者尺缕寸结,藏民把自己的美好心愿写进经幡,随风飘向遥远的天国。
古老、荒凉、粗犷、神秘的青藏高原上,一个身背相机的汉子常年在行走。这一次的目的地是青海和日,其实那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我只是在一幅照片上见到它,一块雕刻着经文的石头,它的身后是几百万块同样的石头,雾雪苍茫,陷在无际的浩淼之中。我动了心,从京城到和日,只为看一眼那如长龙的石经墙。虔诚的藏民把经文刻在石头上,万年不毁。为了这石头上的思想,为了体验思想碰撞瞬间的温度,我如西行取经的唐玄奘,餐风宿露,满怀虔诚地奔向这西天下的山岗。
可是我错了,我欲把我的思想写在石经墙上。我以为我会得到神的指点,可我读不懂石经上的文字,沮丧至极,我只好沿着石经墙下的小路,缓步默行,跟在一群手举转经筒的藏民后面。

四川阿坝
广角镜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大于人的正常视觉角度造成一种生理或心理上的压迫,形成戏剧化的效果。用佳能EF16-35mm1∶2.8LUSM镜头的16mm端拍摄,光圈F11,速度1/15秒。

青海坎布拉
途中小憩时,见一瘦小经幡风中飘摇,孑然独立,高不足尺,无形无款,取相机拍摄,众友皆笑我无聊。我却在相机中看到一派天国气象。归后看片,众皆愕然。由此可见,只要善于发现,有时小题大做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川阿坝(上图)
强烈的逆光效果使得白塔处于黑暗中,造成一种幽玄的气氛。用小光圈拍点光源会出现光芒四射的效果,以经幡作为测光标准,主体表现准确无误。佳能EOS-1V相机,17-35mm广角镜头,光圈F22,速度1/8秒,加偏振镜。
山路蜿蜒,转到石经墙的尽头,山风扑面而来,五色经幡在狂野的山风吹动下,上下翻飞,如精灵的舞蹈。我贪婪地倾听着风的呼唤,让眼睛享受这视觉的盛宴,思想随着经幡上的经文跳动,经文与思想的强烈摩擦之中,灼人的热度突然间传遍我的每一处神经。
思想复活了
如朝圣的信徒,我拜倒在铺满荒岩与草的大地上,把镜头对准蓝天下的经幡,每按动一次快门,脉搏就会沉重地跳动一次,血压逐渐爬升到高原的水银柱上。
经幡在疾风中作响,像五色的火焰,像流云中飘散的哲思。经幡被疾风撕碎,飘向浩缈的长空,被苍鹰的翅膀驮走。苍鹰翱翔,驮着佛的思想,高原大地上洒下一片圣哲的光。我在灼人的阳光下眯起双眼,瞳孔上一片五色经幡,如五彩梦境,虚幻而又遥远。

青海果洛
碧空如洗,云一缕,接天贯地。玛尼堆居中,下垂经幡哈达,上悬白云,整个画面用光平平,但以构图取胜。加偏振镜,消除玛尼石和经幡的反光,使画面更为纯净。

四川瓦切
黄色的幡舌一卷,翻出一线光明,与绿草地上的白塔群呼应,形成单纯色调中的亮点。广角镜头在控制住景深后,将经幡与白塔的比例关系倒置。强调对比手法的运用。16mm广角镜头,光圈F16,速度1/10秒,加偏振镜。
青海和日,埋着一万年苍凉,飘着十万幅经幡,在叩过一百万次长头之后,人的灵魂就会在天上的五彩祥云间游弋。高原上的经幡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永远的印痕,灼热而荒凉,弥漫着酥油、青草,牛粪和雪山的味道。
经幡的五种颜色
藏人相信生命的轮回,构成生命的基本成份是大自然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金为白,此处的金是自然界中金属的原始状态,并非是狭义的“黄金”,故为白,五色中最珍贵的色彩。木为绿,水为蓝,火为红,土为黄。五行与十二属相结合,构成了藏人特殊的命相。藏人有金命、木命、水命、火命、土命之说,是按降生年份命相而定。藏人认定了今世,又把来世寄托在五行轮回之中。于是,经幡有了五种颜色,藏人把自己的命系在经幡之上,金命则幡为白色,木命则是绿色的幡,余者类推,每条幡的边缘上又会系上许多小巧的幡舌,五色斑斓,天地圆满。幡在天空中飘荡,人在天国里翱翔。
经幡上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佛陀教言长者为成篇累牍的经文,短者仅是一句六字真言: 嘛呢叭咪哞。鸟兽图案多为虎、狮、鹏、龙、骏马、大象,都是佛前的吉祥之物。把佛的话直接印到经幡上,就有了与佛对话的可能。
高原上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神秘;高原上有太多难以言说的感悟;高原上人与神只差一步;高原上人神对话仅靠经幡上神秘的字符;我的心灵随风中的经幡一起舞蹈;我的神思随阳光下的白云遨游到地老天荒。
天上飘着五彩祥云,地上飘着五色经幡。祥云飘缈而下,缠绕住经幡,吟诵着神秘的咒语。祥云颔首,静静倾听,每一次经幡的抖动,诉说着一个高原子民的神圣心愿。
经幡在高原的每一处闪现,山口、水口、村口、路口、雪山顶上、圣湖岸边、寺庙门前、毡房四周……青藏高原,这个离天最近的地方,凡有阳光照耀之处,必有经幡闪现。
五色丝绸上写满经文,长者拔天拽地,短者尺缕寸结,藏民把自己的美好心愿写进经幡,随风飘向遥远的天国。
古老、荒凉、粗犷、神秘的青藏高原上,一个身背相机的汉子常年在行走。这一次的目的地是青海和日,其实那是一个很小的地方,我只是在一幅照片上见到它,一块雕刻着经文的石头,它的身后是几百万块同样的石头,雾雪苍茫,陷在无际的浩淼之中。我动了心,从京城到和日,只为看一眼那如长龙的石经墙。虔诚的藏民把经文刻在石头上,万年不毁。为了这石头上的思想,为了体验思想碰撞瞬间的温度,我如西行取经的唐玄奘,餐风宿露,满怀虔诚地奔向这西天下的山岗。
可是我错了,我欲把我的思想写在石经墙上。我以为我会得到神的指点,可我读不懂石经上的文字,沮丧至极,我只好沿着石经墙下的小路,缓步默行,跟在一群手举转经筒的藏民后面。

四川阿坝
广角镜头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以大于人的正常视觉角度造成一种生理或心理上的压迫,形成戏剧化的效果。用佳能EF16-35mm1∶2.8LUSM镜头的16mm端拍摄,光圈F11,速度1/15秒。

青海坎布拉
途中小憩时,见一瘦小经幡风中飘摇,孑然独立,高不足尺,无形无款,取相机拍摄,众友皆笑我无聊。我却在相机中看到一派天国气象。归后看片,众皆愕然。由此可见,只要善于发现,有时小题大做也能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川阿坝(上图)
强烈的逆光效果使得白塔处于黑暗中,造成一种幽玄的气氛。用小光圈拍点光源会出现光芒四射的效果,以经幡作为测光标准,主体表现准确无误。佳能EOS-1V相机,17-35mm广角镜头,光圈F22,速度1/8秒,加偏振镜。
山路蜿蜒,转到石经墙的尽头,山风扑面而来,五色经幡在狂野的山风吹动下,上下翻飞,如精灵的舞蹈。我贪婪地倾听着风的呼唤,让眼睛享受这视觉的盛宴,思想随着经幡上的经文跳动,经文与思想的强烈摩擦之中,灼人的热度突然间传遍我的每一处神经。
思想复活了
如朝圣的信徒,我拜倒在铺满荒岩与草的大地上,把镜头对准蓝天下的经幡,每按动一次快门,脉搏就会沉重地跳动一次,血压逐渐爬升到高原的水银柱上。
经幡在疾风中作响,像五色的火焰,像流云中飘散的哲思。经幡被疾风撕碎,飘向浩缈的长空,被苍鹰的翅膀驮走。苍鹰翱翔,驮着佛的思想,高原大地上洒下一片圣哲的光。我在灼人的阳光下眯起双眼,瞳孔上一片五色经幡,如五彩梦境,虚幻而又遥远。

青海果洛
碧空如洗,云一缕,接天贯地。玛尼堆居中,下垂经幡哈达,上悬白云,整个画面用光平平,但以构图取胜。加偏振镜,消除玛尼石和经幡的反光,使画面更为纯净。

四川瓦切
黄色的幡舌一卷,翻出一线光明,与绿草地上的白塔群呼应,形成单纯色调中的亮点。广角镜头在控制住景深后,将经幡与白塔的比例关系倒置。强调对比手法的运用。16mm广角镜头,光圈F16,速度1/10秒,加偏振镜。
青海和日,埋着一万年苍凉,飘着十万幅经幡,在叩过一百万次长头之后,人的灵魂就会在天上的五彩祥云间游弋。高原上的经幡在我的脑海里留下永远的印痕,灼热而荒凉,弥漫着酥油、青草,牛粪和雪山的味道。
经幡的五种颜色
藏人相信生命的轮回,构成生命的基本成份是大自然的五种物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金为白,此处的金是自然界中金属的原始状态,并非是狭义的“黄金”,故为白,五色中最珍贵的色彩。木为绿,水为蓝,火为红,土为黄。五行与十二属相结合,构成了藏人特殊的命相。藏人有金命、木命、水命、火命、土命之说,是按降生年份命相而定。藏人认定了今世,又把来世寄托在五行轮回之中。于是,经幡有了五种颜色,藏人把自己的命系在经幡之上,金命则幡为白色,木命则是绿色的幡,余者类推,每条幡的边缘上又会系上许多小巧的幡舌,五色斑斓,天地圆满。幡在天空中飘荡,人在天国里翱翔。
经幡上印有佛陀教言和鸟兽图案。佛陀教言长者为成篇累牍的经文,短者仅是一句六字真言: 嘛呢叭咪哞。鸟兽图案多为虎、狮、鹏、龙、骏马、大象,都是佛前的吉祥之物。把佛的话直接印到经幡上,就有了与佛对话的可能。
高原上有太多不为人知的神秘;高原上有太多难以言说的感悟;高原上人与神只差一步;高原上人神对话仅靠经幡上神秘的字符;我的心灵随风中的经幡一起舞蹈;我的神思随阳光下的白云遨游到地老天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