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课堂教学中主问题的设计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cui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课程改革以来,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日益凸显,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也采用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课堂中出现了“为了提问而问,一问一答”的形式,琐碎而单一地提问题,使得课堂内容过于混乱无序导致学生的思维活动只能够浅尝辄止,教师通过设计主问题,以主问题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地学习知识,合作探究,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主问题
   什么是主问题?主问题的设计应当突出哪些特点?所谓主问题是指现代文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问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并能够为语文阅读教学打下夯实的基础,引导学生对文章的整体阅读。在主问题引导下,有助于构建高效高质的课堂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探究,在教学目标达成中起到难以替代的重要地位。
   例如,《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以及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巧妙地设置主问题,引导学生掌握作品的发展主脉络,以及作者的思想情感,领悟文章的具体内涵。
   二、带领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
   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但是部分教师为了将课堂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却将自由化阅读与个性化阅读混淆。要想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加强学生深度阅读和探究,教师就要结合文章内容设置集中的主问题,鼓励学生在自主探究、质疑解疑、合作交流等过程中进行文本深度阅读,切实成为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才能达到高效阅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秋天的怀念》文章中主要是表达对母亲的深切怀念,所以教师应当先引导学生初步解读文本,在此基础上设计主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思考交流。例如,教师可以先要求学生分析文本写的什么内容?为什么这样写?怎样写的?然后再设置教学目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文本解读进行分析。通过文本解读,使学生了解到史铁生的写作背景以及思想情感变化、文章的具体经历、对主人公的描写,等等。
   三、以标题作为主问题设计起点
   文章的标题通常能反映文本的重点内容,流露出作者的思想情感,表达文章的中心,所以教师在设计文章的主问题时应当结合标题有效设计问题。例如,史铁生的文章《秋天的怀念》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愧疚、感激和怀念之情。教师在设计主问题前,必须有效概括理解文本内容,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与组织作用,设计思路清晰的主问题,确保课堂教学活动更具整体性,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在主问题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扭转传统的碎问碎答的弊端,可以采用“问答式”“谈话式”等引导学生进行整体思考与探究,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整体感知。
   四、以结构作为主问题设计支点行文思路是作者巧妙构思的,也是读者阅读文本时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行文思路设计问题了解文章脉络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有效推进文本内容,这样才能够挖掘作品的重点内涵。例如,文章《秋天的怀念》通过明线(母亲的爱)暗线(我对人生态度的变化)这一明一暗交织的两条线索,让我们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在设置主问题时运用极少的问题激活学生的语文思维,在活跃课堂氛围的同时,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重难点,切实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根据秋天特点与写作范围进行提问“文章哪些部分描写了秋天?写了秋天的什么?
  作者为什么选择此种写作方法呢?”通过设问,学生能够在大篇幅的文章中找到阅读突破口,了解到文章中的重点,总结出作者的情感变化,从而深入解读。
   五、以细节作为主问题设计切点
   文章《秋天的怀念》记叙“我”因双腿瘫痪,变得暴怒无常甚至对生活失去信心时,通过真实、生动的人物描写,塑造出了隐忍、无私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教師在设计主问题时,应当结合教材整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引导学生进行共同思考与讨论、理解与探究,从而做到“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细节提出问题“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然后引导学生抓住细节,反复研读,激起学生与主人公的情感共鸣,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综上所述,结合新课标要求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出简练却能够牵动全文的主问题,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专注力,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第一中学(535099)
其他文献
《谈读书》是鲁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一篇精读文章。作为文艺随笔《谈读书》的教学常常让不少教师喜忧参半,文章对读书有许多精辟论述,贴近学生生活,似乎有很多宝藏可以挖掘。但在具体教什么、怎么教时却又让人颇费思量。  纵观当前的课堂实践,《谈读书》的教学分化为两个极端:一是把此文当作议论文来教。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培根的读书观点,然后让学生分析文章是怎样围绕观点来论述的,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等等
期刊
新课改在强调革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基础上,也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当前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对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思考的能力进行培养。所以教师应在课堂中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凸显出来,和新课改的教育要求相适应,运用更多高效、新型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本文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进行了探讨,旨在为广大初中语文教师提供有
期刊
微写作顾名思义是指语言比较简练、篇幅比较短小的写作方式。相较于常规写作方式,微写作的灵活性更强,可以做到即时、个性、创意的表达,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传统的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模式单一僵化,比较枯燥,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不利于发挥学生的创意,无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基于此,初中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碎片化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微写作训练,帮助学生见微知著,写出赏心悦目的精彩作文,提高
期刊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苏教版文言文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新课标指导下的南通市近几年语文中考,关于文言虚词考查的形式和分值,应该是稳中有变,稳中求变,以解释加点的文言虚词为主要的考查形式,同时将重要的文言虚词放在句子中去考查考生的掌握情况。  一、近几年南通中考文言虚词初析  2014年关于文言虚词继续保
期刊
屈原《卜居》中言:“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此言旨在说明人各有长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但是,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要正视“尺长寸短”的客观性存在,并利用一定的方式,让尺长者能凸显出其优势,也要让寸短者发挥其作用,使得尺和寸各得其所。  一、要认可学生的差异  除了语文能力的差异外,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也是不一样的。它
期刊
随着中国核心素养的提出、新教材的使用、新课标的颁布,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对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用互文性材料推进深度阅读是近年来较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容易出现互文性文本选用过量(文本量多而杂);解读过度(文本难度大而深);运用失当(文本没有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等问题。如何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笔者以《再塑生命的人》为例进行了探讨。  一、教学基本流程:   1
期刊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在不断进行,现阶段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对学生的学习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例如,批注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更注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批注,错了没关系,只要大胆去批注、去表达就已经迈出很大的一步,再经过长期的练习,不断完善其身。在提升学生批注能力的同时,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针对所学习的不同语文内容进行多样的批注,加
期刊
曹文轩说:“未经凝视的世界是毫无意义的。”我觉得品味文学语言,也需要凝视、吟哦、涵泳,才能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领悟情境,体会情感。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的阅读要求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散文是文学作品的一种,课标的要求也适用于散文。通过多年的教学实
期刊
涵泳有利于对文章的整体把握,有利于规范学生的语言,有利于语言的积累。相较于一般的现代文,古文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是以“涵泳”的方式来教学无疑是促进学生提升文言文阅读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在实施的层面上需要教师结合文本特点及学生基础,设计涵泳的指导方案,引导学生通过涵泳解决存在的困难,层层深入文本,探寻文章的核心价值。  一、“读过去”重在一个“畅”字     “读过去”即读通顺,体现在能
期刊
一堂语文阅读课教师能教给学生什么?能否找到一个切入点,由它来引带出众多教学目标,从而达到有效利用课堂时间又能形成学生对文章全篇把握的效果呢?因此我以《范进中举》为例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选取了范进中举后的疯言“噫!好了!我中了!”为切入点设计问题,学生由此点深入体验、发现、感悟文章的众多知识点,而且兴趣盎然,犹如踏上了一次愉快的旅程。  一、案例背景  一堂语文阅读课教师能教给学生什么,这曾是许多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