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yao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介绍对分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及其优势,以及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过程,做出教学总结和反思,对分课堂将教与学有机结合,促进师生深入互动,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是医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新路径。
  关键词:对分课堂;教学改革;病理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0.069
  随着医学教育的不断发展,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不断涌现。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心理学张学新教授首创的符合国情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包括三个环节:讲授、内化吸收和隔堂讨论。在讲授和讨论间隔期间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课堂知识进一步内化和吸收形成知识体系初步构建。对分课堂集中了传统课堂先教后学和讨论式课堂师生多方互动的模式优势,强调学习的自主建构性和教学的情景互动性。病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通过研究分析疾病的发病机制、病因、病变特点和相关临床表现对疾病做出权威诊断,注重培养学生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病理学知识点零散、机制复杂、记忆内容多,学生理解、掌握知识比较困难,这要求学生在初步理解教师讲授的知识体系基础上,深入自主学习、内化吸收,并善于在学习过程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传统的“满堂灌”讲授式教学和单一的讨论式课堂都不适合病理学教学,如何既能把教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又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病理学教学中初步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拓展医学课程教学改革路径,促进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1 对分课堂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践过程
  (1)课程准备:根据培养方案,通过备课筛选出适合对分模式的章节,精心设计好每次课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不同教学内容设计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提炼教学重点和难点,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引导学生在课堂讲授环节对所授知识有较全面的理解。
  (2)教学实施过程:借助“雨课堂”“ 学习通”等各种互联网教学平台和信地化资源,按照课堂讲授—课后内化吸收—课堂讨论三个环节循环进行教学。
  1.1 课堂讲授
  第1次课第1小节首先向学生说明病理学课程开展对分课堂的目的、实施的流程、成绩评价方法等,然后介绍病理学课程的性质、学习的方法、技巧和策略。兼顾学生成绩和学习氛围对授课班级进行分组,每组6~8人,有利于课堂讨论。第2小节开始讲授课程内容,讲授原则是精讲和留白。根据本章重点、难点布置课后作业。
  1.2 内化吸收
  针对课堂讲授的授课内容,学生课后自主学习,如查阅参考资料、学习在线课程(幕课或速课) 等并完成课后作业,主要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呈现。“对分课堂”的作业称为“亮考帮”。“亮”即亮闪闪,学生把课堂讲授和课后内化吸收后的个人心得体会用精炼的文字表达出来;“考”即考考你,学生就已理解的知识点形成个性化问题,课堂讨论时提出来考考其他同学;“帮”即帮帮我,学生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和课后自主学习依然未理解的知识点记下来,在讨论环节提出疑问,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与指导,交互式学习。
  1.3 课堂讨论
  第2次课第1小节开展讨论,先在小组内分析讨论组员遇见的难点和发现的问题;然后各组之间进行互动交流,组长分享亮点,提出组内未解决的疑问,组间答疑;最后由教师对典型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巩固知识点。并对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和学生的表现进行精点评。有些章节可以在课后布置学生完成思维导图,在课堂讨论时进行讲评和点评。第2次课第2 小节开始进入新的教学内容讲解并布置课后作业,依照课堂讲授、内化吸收和课堂集体讨论流程进行循环实施。根据不同授课内容灵活设置三个环节的时间。
  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采用相适应的教学方法。病理学总论所研究和阐述的细胞和组织的适应与损伤、损伤的修复、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肿瘤及环境、营养病理学等基本病理变化,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共同规律,总论部分系统性较强。在“損伤的修复” (体表外伤的愈合)、“炎症”(化脓性阑尾炎)等章节内容可以融入问题导向教学法(PBL)。病理学各论部分主要研究阐述每一个疾病的特殊规律,病理学总论和各论知识之间密切相关,各论除研究疾病的病理变化外,还深入研究疾病发病机制及其相应的临床病理特征。依照各论部分的学习特点,“心血管系统疾病”(冠心病)、“呼吸系统疾病”(肺癌)、“消化系统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章节内容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CBL)。将理论知识和临床病例有机结合,通过对分教学模式,让学生有自我学习的内化过程和临床案例讨论分析的过程,将有效促进学习效率。
  1.4 考核模式
  成绩考核是保证对分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对分课堂注重学习过程,因此考核应重视过程性评价,否则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将大打折扣。本门课程的最终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期末理论成绩占50%和实验成绩占20%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包括考勤、“亮考帮”作业、课堂讨论中教师点评、学生互评组成。期末理论考试为闭卷考试,考核内容为教学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
  2 对分课堂教学模式在病理学教学中的优势
  病理学一直是重要的医学基础学科之一,同时也是学生认为较难掌握的一门学科,除了病理学知识点多,学生还需要注意形态与功能、局部与整体、病理变化与临床病理之间的有机联系,做到理论联系临床,这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培养自主思考与学习的能力。
  (1)对分课堂基本流程分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三个过程,因此对分课堂也称为PAD课堂 。其核心是将课堂时间对半分给教师课堂讲授和学生集体讨论,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教师讲授和学生讨论可以安排在当堂也可以隔堂。符合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有效地融和了讲授法和讨论法的优点,促进师生深入互动。在课程准备和讲授、讨论环节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理论和临床知识,并掌握学术前沿进展,促进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实现教学相长,有利于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   (2)对分课堂模式在实施过程中针对不同教学内容融汇了讲练结合、精讲多练、PBL、CBL教学等多种教学法的优点,实施灵活多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效率。
  (3)病理学是以临床执业医师培养为导向,以培养医学生创新思维为核心,培养医学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分课堂能让学生在课堂外借助多种平台和文献资源对教材内容充分学习增加知识储备、自主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在学习中发现问题,师生、生生讨论共同分析解决问题,有助于解决问题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创新型医学人才。
  (4)传统教学以期末考核为主,学生不注重学习过程,突击复习,造成知识点掌握不扎实,很难做到融会贯通。对分课堂注重过程性学习和评价,过程性评价在平时成绩评定时综合考量了教师对学生、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是更客观、全面的考核方式。彻底改变只注重终末成績不关注学习过程的状况,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3 总结和教学反思
  “对分课堂”是一种注重教学流程改革的全新教学模式,保留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授的精华流程,知识的传递具有系统性、有效性和准确性。“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拓宽学生的学习路径,让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和网络学习平台多维度的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共同参与讨论解决问题,注重培养学生形成自主知识建构的能力。此模式下对教师讲授、学生学习认知、交互式讨论学习和考核方式都做了全新界定,教师由单纯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了组织者、评价者、观察者,学生也不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问题的发现者与解决者。这需要师生的相互配合,深入互动。学生初接触对分课堂需要适应过程,要加强自我学习的能力。在平时成绩学生互评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取长补短,客观评价。病理学并不是所有章节都适合“对分”模式,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进行选择和优化。教师要合理分配对分课堂的时间,以及对课堂问题的引导。“对分课堂”把教与学双主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将混合式教学、线上教学及讨论式、案例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有机结合,能克服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知识体系自主建构困难等问题,转变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从而实现培养具有临床思维、创造性思维、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的医学人才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马琳,刘海燕.对分课堂——中国原创的新教学模式[J].智库时代,2018,(39):233-235.
  [2]张学新.对分课堂:中国教育的新智慧[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6.
  [3]郭淑馨.“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浅议[J].教育界,2019,(7):60-61.
  [4]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2014,12(5):5-10.
  [5]盛桂兰.基于微课的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对分课堂课程教育研究,2017,(2):93-94.
其他文献
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背景下,对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模式和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因理论知识不扎实、手工操作能力不足、大型仪器设备独立操作能力差、知识更新速度慢等,已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造成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不容乐观。针对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构建校企联动、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深度促进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模式,实现课堂教学与岗位任务、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的无缝对接,彰显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等特色与优势。探索构建真正适应
摘 要:骨干教师是中国高等院校教学的引路人,而高校教师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成长、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但是考虑到专业差异,不同专业的教师培养质量也是不同的,提升高职骨干教师的培养水平,对于提升院校的专业化发展水平、培养应用型人才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中,骨干教师的培养质量进行分析与研究,对如何提升整体的教师培训质量、打造丰富、多元的骨干教师培养体系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高职
基于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成为高校常态,以经济学课程为例,在分析其混合教学特点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着教学资源质量、教学团队建设和考核评价体系等方面
摘 要:辅导员职业的产生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产物之一,经过发展和沉淀逐渐形成了职业本身独特的性质和特征,辅导员的职业素质结构也在发展中不断的变化和优化。  关键词:辅导员;职业素质结构;优化  辅导员这一职业存在于高校发展于高校,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个独立的存在,辅导员的职业素质结构一直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需求的变化,辅导员的职业素质及其结构的趋势与特征就越明显。从辅导员
摘 要:开学季与毕业季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最容易出现问题的两个时间点,尤其新生入学,师生沟通了解还不够深入;但刚入学的新生也容易敞开心扉,如若干预得当,则有利于今后四年的学习生活,有利于健康成长。因此新生入学季是心理工作最关键的时期。本案例中,辅导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立体的、细致的心理疏导,并深入思考其背后的根源与对策,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突发事件;新生军训;入学适应;辅导员;工作案例
摘 要:体制内是指个体与国有、集体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等享有特殊利益的群体建立的社会关系,体制外是指个体与来自民营、外资等单位或个体建立的关系网络。体制从人类进入原始社会便存在,体制既有形又无形,体制内外,自有不同的规矩和要求,体制内的人和体制外的人,就如同围城内外的人,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去。本研究通过访谈不同的体制内外工作者,从中能够得到一些经验和知识,可以进一步地了解体制内外工作
摘 要:Prezi外语课件设计实际上构成了一种新的多模态表达方式,很多多模态的参与方式实际构成了一个独立的符号层,并且构成了整体课件的语篇框架。它是语篇体裁的“体现样式”,对意义建构起着十分关键的杠杆和调节作用。Prezi课件的精心设计与教学环境与教师角色一起构成了意义表达的完整语类。  关键词:外语课件;Prezi;多模态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
Y县客运三轮车随城建规划力求智能化和日趋机动化的发展要求,经历了从人力到电驱的车型换代,也历经了从“无政府”的默许经营到政府介入试图长期合法化管制的尝试,最后由于运
摘 要:近几年来,钻探市场的竞争愈演愈烈,个人钻探队伍以很大的成本优势冲击着以公司为载体的钻探企业。钻探企业想要在钻探行业谋得一席之地,关键在于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将成本降低到最合理边际。本文探讨了自有钻机内部承包时在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的控制措施,提出了钻探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以期实现对钻探工程的全方位、全流程管理。  关键词:钻探成本;施工前;施工中;施工后  利润空间的不断稀薄使得钻探企业打破
摘 要:如今,人们为了提高生活水平质量而投身于工作中,便没有过多时间整理衣物,闲置衣物的堆积及不合理归纳降低了房屋内的有效空间,给人们带来不便。近年来,衣橱整理师的出现,解决了人们对于闲置衣物再利用和更多有效空间使用的问题。衣橱整理师是个新兴待发展的行业,前景十分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然而巨大的市场潜力目前尚未得到有效开发,设计此问卷想从样本中分析想法,从而提出可行性建议,促进闲置衣物处理以及衣橱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