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筛选:
搜索耗时0.8558秒,为你在为你在102,285,761篇论文里面共找到 98 篇相符的论文内容
类      型: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当代工人(精品版) 年份:2010
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社会性,它渗透于各行各业的各类人群中,并与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相融合,推动着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不...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3
王安石的命运观主要表现为对儒家传统命运观的继承,但还有其独特的地方,即王安石对自己当下的生存现状表现为某种程度上心甘情愿地接受,但是这种接受的实质不是听任命运的摆布,从......
[学位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 年份:2010
我的这篇文章主要是对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与《三经新义》展开研究,同时在这个基础之上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王安石的哲学思想与《三经新义》的关系给我们的一种印象就是:王安石...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理论界 年份:2009
杜维明教授认为古代中国文明所表现出来的延续性是由于中国人对于延续性的偏好。本文认为并非如此,中国文明的延续性是由于中国文化中所导致的延续性的根源一直延续下来,因而...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2
苏轼用道与易的关系来构建其哲学体系。他认为本体之道只有通过易才能体认,悟道的关键是要做到无心。无心有三种含义,因此,悟道的方式也有三种。在第三种方式的悟道中,苏轼将实践......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年份:2012
苏轼的性情关系论是其道论在人性论上的必然表现。苏轼认为道在现实界是以生生之易的形式呈现出来,所以只有通过易才能体认到隐藏于其中的道。道与易的关系在人性论上对应于性......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11
学界对程颢"天下善恶皆天理"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分歧。程颢、程颐的天理观具有很大程度上的一致性,他们天理观的根本差异在于程颢的天理不回避善恶也是天理;而程颐的善恶主要是...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6
苏轼用道与易的关系来构建其哲学体系,道是最高的哲学本体,而易是从现实事物的变化发展来说的。苏轼不仅通过易体证道,而且还以道为工夫直接体证之。苏轼以易体证道遵循了情...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青海社会科学 年份:2014
牟宗三在《心体与性体》中将宋明理学诸家划分为三个系别,而这个划分的标准主要就是本体是否为即存有即活动,这一点可以说是牟宗三撬动整个宋明理学思想大厦的一个支点,而对这个......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7
苏轼与朱熹在龙虎铅汞说中提出了龙汞与坎肾相关联,虎铅与离心相关联这种迥然相异于道教通行的结合.从苏轼算起,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没有一个学者对他们的这种组合发表过意...
[学位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 年份:2007
“未发已发”这一对概念最先出现在《中庸》中,从而也最先开启了讨论这对概念所属的心性论的法门。但是《中庸》在未发已发方面都未深入下去,在未发之体验和已发之工夫方面的探......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孔子研究 年份:2012
学界对王安石人性论思想及其发展阶段的认识依然存在分歧,在有关人性论作品的年代归属问题上也很模糊混乱。本文认为王安石人性论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二个阶段人性论是对第...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宜宾学院学报 年份:2011
王安石的元气说体现了其治学思想和方式的独特性。元气与道是联系在一起的,道是本体,元气是作用。所以,当王安石阐述元气与冲气的关系也用到"体用"这对范畴时,这里的体用论不...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西部广播电视 年份:2020
当前,我国人民群众茶余饭后最关注的就是民生新闻。在民生新闻中,群众可以看到与之息息相关的信息,同时可以了解到国家大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再加...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王安石之所以在心性论与政治思想上充分认可孟子的思想,就在于孟子的人格精神与孟子之学恰到好处地满足了他建立儒学的道德性命之学和强国富民的理想与目标。王安石的孟学思想......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9
苏轼在黄州期间基本上是将哲学的境界作为一种目标来对自己进行要求的。其思想主要表现为要从被贬谪的抑郁痛苦的心境中解脱出来,其心境既有愁苦,也有从自然审美中所获得的喜...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中州学刊 年份:2019
船山在《尚书引义》中提出了气有不善、性有不善的看法。而在其两年之后撰写的《读四书大全说》中,船山即对这种看法进行了修正,认为性无不善,这种认识贯彻于之后他学术的始...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兰州学刊 年份:2012
在对《尚书》的诠释中,苏轼从应物合乎情理性所要遵循的标.准情本论出发,用从众的观点批判了王安石从智性出发而以为精英分子可以违众自用的思想。王安石的《尚书新义》过分渲染......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份:2012
苏轼"为《论语说》,与孟子辨者八",可以归纳为两个主要方面的思想。一是反对孟子的性善论,一是主张恪守一定的规范界限,给礼信等五常的规范严格划界。在心性论上,由于对儒释道......
[期刊论文] 作者:胡金旺,, 来源:湖北社会科学 年份:2011
以王阳明对"物"的认识为考察中心,通过与对物也非常关注的其他几位哲学家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王阳明正是通过对"物"的独特认识才确立起他的哲学思想体系的,而这一点在其他几位哲......
相关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