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当今一部分大学生信仰的缺失是造成其问题频出的总根源,唯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困境。孔子学说以其独有的价值与人格魅力对于拯救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缺失具有极大作用。本文即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问题分析与孔子成圣学说的浅析来初步探寻二者结合的可能性与途径,以求找到孔子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拯救与指导的作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一部分大学生信仰的缺失是造成其问题频出的总根源,唯有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信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所面临的困境。孔子学说以其独有的价值与人格魅力对于拯救当代大学生的信仰缺失具有极大作用。本文即通过对当代大学生问题分析与孔子成圣学说的浅析来初步探寻二者结合的可能性与途径,以求找到孔子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拯救与指导的作用。
其他文献
通过对美国儒教进行分析,探讨了儒教与传统之间的关系,从传统角度理解“儒教”,便抓住了“儒教”广博而丰富的内涵,既包含了宗教的维度,也包含了哲学的维度。同时分析总结了传统、文化与普世价值的关系,进而提出,像儒教这样的传统对每个人都富有意义,也应该为每个人所了解。并总结了美国儒教面临的挑战,以及创造性地将儒教美国化所带来的贡献。
本文考察对市场的一种普遍的忧虑,市场削弱了一个运行良好的社会所依赖的传统价值观。同时指出市场不仅要有助于生产和分配商品,而且要有助于生产人。主张市场的欠完善使效率本身必需依赖于给个人自利确立一些约束。评述了一些论及经济刺激对传统公民美德的影响的实验性文献,并用这些文献向反对限制市场的范围的主张开火。同时讨论了对社会决策的潜在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但是另一方面,社会道德滑坡,信仰缺失,并由此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这实际上是由于传统社会价值崩溃所致,笔者意识到,社会价值的重建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因而试图对于传统社会价值做出建设性的检视,并提出社会价值的原则,而对于重建的具体方法则不作具体探讨。
二十一世纪以来,鲍曼以流动的现代性理论分析框架对现代社会里的消费生活进行崭新的思考,描述出了西方发达国家社会里消费生活的景观,也初步形成了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社会思想,因而,我们很有必要对鲍曼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生活做出及时的引介和解释。鲍曼以流动的现代性理论从消费生活的瞬间化、欲望式和循环性特征概括出了流动的现代性消费生活的主要内容,具体来讲:“点滴化”的消费时间、“受欲望支配”的消费理念和废弃式、过度
孟子“辟杨、墨”是中国学术史上具有深刻影响的一次学术辩难,儒家后学对孟子在这场辩难中的表现推崇备至,甚至将杨朱学说的散佚,墨家学派的终结都归因于这场论战。笔者对这种说法不敢苟同,通过对孟子立论立场的分析,对辩论中所涉及的三方都做出辩证的批判。杨墨的理论自身存在着巨大的缺陷,与现实存在着严重脱节,甚至悖逆,即便没有孟子的发难,也会在学术发展的进程中被抛弃;孟子在回应杨墨的挑战中,虽然指出了二者理论上
东西文化之争继20世纪一二十年代掀起高潮后又于今天的全球化时期再度引发无数学者的争论和探讨。呼吁回归传统和倡导走西方化道路的争论越演越烈,中西文化之争再度成为当前学界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传统文化消解过程的梳理,探讨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应该建立怎样的价值。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结构已经在历史的发展中解体。必须面对现实发展的状况,建构适合中国未来发展趋向的文化和价值体系。所建构的文化和价值必须要考虑
“知行合一”说是王阳明针对朱熹的“知先行后”论和言行脱节的社会时弊提出的重大命题,他不仅认为“知行”是以“良知”为本体,知行合一并进;而且还强调“不行不足谓之知”,行而后知,大力倡导“践履德行”,“事上磨炼”,注重实践的重要性。无论就当时还是现代而言就具有重大的道德修养和伦理价值。
和合是中国文化当中所故有的概念,在《易经》和伊斯兰教的《古兰经》中都有独到的论述,本文就和合这个概念出发,论述《易经》和《古兰经》中有关和合的论述,从中找到伊斯兰教与中国文化的切合点,从而发现二者可以相互丰富的内容。
消费异化理论是鲍德里亚消费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看来,当代社会是一个消费社会,消费处于主导性地位,并且成为控制人、支配人的决定性力量,但由于消费社会中符号消费本身就是社会的结构体制和意识形态的表现,同时也是消费者存在的形而上学基础和自我认同的方式,所以消费社会中的异化是一种无法超越之异化。本文主要以《消费社会》为依据,沿着符号消费的形成、符号消费控制体系的形成、符号消费的意识形态化、符号消
目前,伴随着中国的社会转型,家庭伦理也相应地处在重建阶段,期间出现了一系列的矛盾和问题,如离婚率高,代际间代沟加深等社会问题。为解决这些社会问题,重建家庭伦理,促进家庭和谐,我们将目光投向西方经典著作《圣经》。尽管《圣经》是一本宗教性的著作,但其中所包含的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确是普适的。因此,可通过理性的思考过滤掉其中的神性因素,抽象出一些伦理法则补益于我国的家庭伦理建设。其中,“爱”是《圣经》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