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了鳜鱼卵母细胞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卵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均发生显著变化。卵原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核膜光滑;当皮质泡开始产生,卵黄发生早期和卵黄发生期,核膜形状极不规则,向细胞质伸出大量辐射状突起;卵黄发生后期,核膜又趋于光滑,但核向卵母细胞边缘迁移,成熟卵母细胞。核膜消失,核物质呈丝状,与卵膜相邻。早期卵母细胞由核膜周围向细胞膜逐渐出现大量没有染上颜色的泡,均匀
【机 构】
:
湖州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湖州313000 浙江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浙江杭州3100058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组织切片技术观察了鳜鱼卵母细胞发育过程,结果显示,卵母细胞发育过程中卵膜,细胞质和细胞核均发生显著变化。卵原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核膜光滑;当皮质泡开始产生,卵黄发生早期和卵黄发生期,核膜形状极不规则,向细胞质伸出大量辐射状突起;卵黄发生后期,核膜又趋于光滑,但核向卵母细胞边缘迁移,成熟卵母细胞。核膜消失,核物质呈丝状,与卵膜相邻。早期卵母细胞由核膜周围向细胞膜逐渐出现大量没有染上颜色的泡,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的细胞质中,为卵黄发生做准备。我们认为,在卵黄发生之前以及卵黄发生早期,细胞核启动了以上发育过程,细胞核中某些信号物质传递给细胞质,启动细胞质发生剧烈的生理活动。伴随细胞核和细胞质的发育,卵膜形成。
其他文献
以中华鳖黄河群体为基础群体(F0),太湖群体为对照群体,采用微卫星标记技术对黄河种群选育世代F1、F2及F3的遗传变异进行了测定和分析.计算并统计了等位基因数、多态信息含量、观察杂合度、期望杂合度、遗传相似性系数、遗传距离等参数.结果表明:(1)从所筛选的10个微卫星位点中,在5个测试群体中共检测出240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4.60~5.30,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3.24~
参照己报道的鱼类线粒体基因序列,通过PCR扩增与测序,获得了全长为16627 bp的尼罗罗非鱼线粒体基因组全序列,共编码13种蛋白质基因、2种rRNA基因、22种tRNA基因和1段控制区序列.H-链碱基组成具有明显的AT偏向性.由H-链编码的蛋白质基因在第三位密码子上相对于前两个密码子具有一定的G排斥性.L-链编码蛋白质基因在碱基组成上与H-链编码基因存在差异.编码基因除COI以GTG作为起始密码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隶属于帘蛤科,分布于菲律宾、中国、日本及鄂霍次克海南部,是西太平洋主要的软体动物,同时也是中国最主要的养殖贝类之一。贻贝属隶属于贻贝科,作为海洋无脊椎动物中分布最为广泛的属之一,其种类出现在高纬度的所有海洋以及世界主要海域,而且贻贝已成为研究海洋生物种群分化和物种形成的重要模型。中国沿岸主要分布的有紫贻贝(Mytilus gallprov
针对鲤(Cyprinus carpio)这一主要水产养殖品种设计了靶位区域扩增多态性(target region amplified polymorphism,TRAP)分子标记的反应体系.初步确定适合鲤TRAP反应体系:在15μl PCR反应体系中,Mg2+浓度为1.5 mmol/L、dNTPs浓度为0.35 mmol/L、随机引物浓度均为6 pmol/L、固定引物浓度为10 pmol/L、含D
本实验通过比对6尾吉富罗非鱼(Genetically Improved Farmed Tilapia,GIFT)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基因外显子1-部分内含子2和外显子3-部分内含子4序列,共找到三个SNPs位点,分别是:内含子1_A1307G、内含子1_G1316T、内含子3_C6T.使用PCR-RFLP法检测了5个家系共12
为增加中华绒螯蟹胚胎超低温冷冻保存的理论基础知识,开展了几种抗冻剂对中华绒螯蟹胚胎成活率影响的研究.5个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细胞分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眼点期,心跳期)胚胎在室温下(16℃)分别放入10%,15%和20%的四种抗冻剂(甲醇,1,2-丙二醇,二甲亚砜和二甲基甲酰胺)中平衡30min,经洗脱后在20ppt的海水中进行培养,结果表明:胚胎对抗冻剂的耐受性随发育时期和抗冻剂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了我国浙江乐清湾翁垟(ZWY)、乐成(ZYC)、南岳(ZNY)、南塘(ZNT)、清江(ZQJ)、湖雾(ZHW)、坞根(ZWG)、海山(ZHS)和芦浦(ZLP)缢蛏9个群体和福建三沙湾漳湾(FZW)、梅田(FMT)、三都(FSD)、渔江(FYJ)、白招(FBZ)、霞塘(FXT)、长春(FCC)、沙江(FSJ)和溪尾(FXW)缢蛏9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结果表明,缢蛏18个群
试验以日本沼虾太湖种群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了消化道中肝胰脏、胃和肠道的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的最适温度和最适pH.测定结果表明: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以胃最高、肝胰脏次之、肠最小.活性在8~72℃范围内,日本沼虾肝胰脏、胃和肠道蛋白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64℃、64℃和60℃;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44℃、40℃和40℃;脂肪酶最适温度分别为:28℃、28℃和32℃.在pH2.4~8.0的范围内,
本文对罗氏沼虾选育新品种—"南太湖2号"与非选育群体的肌肉营养成分及营养品质进行了分析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罗氏沼虾"南太湖2号"肌肉中粗灰分含量与非选育群体差异不显著(P>0.05),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非选育群体(P<0.05),肌肉粗脂肪和水分含量显著低于非选育群体(P<0.05);"南太湖2号"和非选育群体的氨基酸组成基本一致,均测定出含有17种氨基酸,其构成比例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
通过感官、化学、微生物学方法对0~10℃冷藏的大黄鱼鲜度和货架期进行评价,构建和验证指数腐败货架期预测模型.结果表明,0~10℃冷藏大黄鱼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假单胞菌数、嗜冷菌数和产H2S细菌分别为6.64-7.60、6.24~6.96、6.16~6.90、6.14-6.62 lg cfu/g,TVBN和TMA数分别为27.15~30.12mg/100g和8.44~10.83 mg/100g.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