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硅的纳米结构如:纳米线阵列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成为当今世界硅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前沿,得到了研究的广泛关注[1-3].硅基纳米线阵列具有极低的表面反射率,能够极大的提高传统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特性,因此,纳米线阵列可取代传统电池结构中的金字塔结构形成纳米线阵列太阳能电池.然而,在纳米线阵列太阳能电池中,纳米线阵列与其上的金属电极的接触面积很小,通常只有纳米线顶部的区域能够与金属电极形成接触
【机 构】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北京市朝阳区北土城西路3 号 , 100029
【出 处】
:
第12届中国光伏大会暨国际光伏展览会(CPVC1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硅的纳米结构如:纳米线阵列在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成为当今世界硅基太阳能电池的研究前沿,得到了研究的广泛关注[1-3].硅基纳米线阵列具有极低的表面反射率,能够极大的提高传统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的光吸收特性,因此,纳米线阵列可取代传统电池结构中的金字塔结构形成纳米线阵列太阳能电池.然而,在纳米线阵列太阳能电池中,纳米线阵列与其上的金属电极的接触面积很小,通常只有纳米线顶部的区域能够与金属电极形成接触.这使得电池的接触特性恶化,串联电阻变大.极大制约了纳米线阵列太阳能电池的效率进一步提高.本文创新的提出了采用“二次选区发射法”在纳米线阵列的顶部形成高掺杂区,提高了半导体一侧的掺杂浓度,实验结果表明能够有效提高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的串联电阻,使最终电池的转化效率提高.此外,本文还通过测试从电池内部机理角度着重讨论了选区发射法对于提高电池光伏特性的原因,为纳米线阵列太阳能电池的转化效率提高打下了基础.
其他文献
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时,在降低电荷扩散电阻与提高电荷收集效率等方面,一维结构TiO2有明显的优势1.但现有合成的单晶TiO2 纳米棒薄膜面密度较低2.本文研究了前驱体浓度、水热时间、温度等因素对纳米棒生长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较低前驱体浓度,较高水热温度,有利于获得细长的纳米棒.进一步研究表明,将已合成纳米棒薄膜生长晶种后,进行二次水热,可获得直径30nm,面密度270/μm2左右的较高面密度
本文通过简单的碱性溶剂热方法,成功制备出了锐钛矿相单晶纳米棒,并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中.在标准光强条件下,锐钛矿相单晶纳米棒与P25 混合得到的电池与普通P25 电池相比整体光电转化效率有13.5%的提高,通过入射光量子转换效率(IPCE)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的结果表明电池性能的提升主要归因于长波长区域的光散射效果,从而提高了光的利用,最终提升了整体电池性能.
纳米线表面缺陷态对纳米线太阳电池性能影响至关重要.我们提出在硅纳米线表面沉积本征a-Si:H 薄膜作为钝化层,研究a-Si:H 薄膜对纳米线表面结构及光电性能的作用.硅纳米线表面的形貌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纳米线表面键、光学性质依次通过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光致发光谱(PL)表征.在径向p-n 结硅纳米线电池中加入本征a-Si:H 层后,得到电池的开路电压
本文采用HMI 开发的AFORS-HET 软件模拟研究了AM1.5 条件下双层发射极(a-Si(heavy doped)/a-Si(light doped)/i-a-Si:H/c-Si,D-emitter)结构对于HIT 太阳电池性能的改善.结果表明:D-emitter 结构的HIT 太阳电池的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及填充因子相比于单层发射极结构(a-Si(doped)/i-a-Si:H/c-Si,
研究发现,纳米结构的减反射薄膜具有良好的减反射性能.为了深入认识此类薄膜结构的性能,本文采用严格耦合波理论(RCWA)计算了几种典型结构的反射率.在仿真计算中,以硅作为衬底,建立的模型包括单层膜、纳米柱(直柱、斜柱)薄膜和金字塔薄膜结构.比较了不同结构的反射率结果,并进行了分析讨论.希望通过这个工作,能够对优化薄膜的设计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实现更低的反射率.
分别在ITO 导电玻璃上层压导电胶带测量黏结时的接触电阻,通过利用能量色散X 射线光谱仪和激光扫描显微镜,对导电胶带中导电物质的成分、组分比例、颗粒和纤维的方向与排列等方面对器件电学性能造成的影响进行分析.进而得出最佳的导电胶带和层压机该设定的参数条件.实验结果表明适合层压的导电胶带为单层的印花双面镀锡铜导电胶带,此种导电胶带有最小接触电阻,可用作有机光电器件的电极材料;层压机层压时,最佳层压参数
对于有机太阳电池而言,材料吸收光子后产生激子,激子在施主/受主界面处被分离成电子和空穴,完成光电转换过程.然而激子的扩散长度非常短,这就要求有机有源层厚度不能厚,以有利于激子向施主/受主界面扩散.但是当有机有源层厚度太薄时又会影响对光的吸收.因此对于有机有源层必须进行厚度组合的优化.本论文以CuPc/C60 的有机异质结太阳电池为基础,在实验上进行了施主和受主层厚度组合的优化.结果表明当CuPc
对于薄膜太阳电池,在保证材料电特性前提下,通过合适的光学设计,达到“电薄”而“光厚”的效果,是提高电池效率、最大限度地扩大其低成本优势的关键因素之一.陷光作用是增加入射光在电池中传播光程的重要手段.而基于三维纳米结构的前电极陷光,利用纳米结构的优势将太阳电池的光吸收和输运进行有效控制,可以有效提高电池的短路电流密度,进而获得高的电池转换效率.本文主要是借助于水热技术进行基于ZnO 的三维纳米陷光结
咔唑新模块:Q1(2,7-二溴-9-辛基-9H-咔唑);Q2(7,7-二溴-9,9-二辛基-9H,9H-2,2-双咔唑);Q3(7-溴-7-(7-溴-9-辛基-9H-咔唑-2 基)-9,9-二辛基-9H,9H-2,2-双咔唑).与同一个受体模块聚合得聚合物HXS-1;HXS-2;HXS-3.聚合物HXS-1 实现了6.3%的光电转换效率.具有类似结构的聚合物HXS-2; HXS-3,效率只有0.4
本文采用反应电子束蒸发法,在普通玻璃衬底上生长了高迁移率透明导电IWO薄膜,并将这种薄膜用于染料电池.以导电膜FTO为对比组,采用原子力显微镜测试了IWO和FTO在电解质处理前后的形貌,用霍尔测试仪测试了这两种导电膜的方块电阻和热稳定性,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试了它们的透过率,最后在AM1.5的条件下测试了电池的光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导电膜IWO表面比FTO表面平滑,并且电解质不会对导电膜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