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男性患者,73岁,因体检B超发现双肾多发囊肿(最大8*4.5cm),行中腹部MRU提示:双肾多发囊肿,最大者位于右肾中部,大小约74*41mm,向内侧生长压迫部分肾盂.7月12日行IVP提示:右
【机 构】
:
广东省人民医院 泌尿外科 510080
【出 处】
:
CUA2015全国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题会议(10th)暨2015年广东省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性患者,73岁,因体检B超发现双肾多发囊肿(最大8*4.5cm),行中腹部MRU提示:双肾多发囊肿,最大者位于右肾中部,大小约74*41mm,向内侧生长压迫部分肾盂.7月12日行IVP提示:右肾占位,考虑为肾囊肿(最大58*56mm),囊内无造影剂填充,并右侧肾盂、肾盏及输尿管上段受压;左肾上极囊肿.术前讨论IVP未见右肾囊肿显影,且右肾盂受压,MRU可见囊肿与肾盂同步信号,术前诊断右肾盂旁囊肿.遂行后腹腔镜右肾盂旁囊肿去顶术,剪去囊壁顶盖约2*3cm,囊腔用碘酒灼烧.术后第三天开始,肾周引流量开始增多达1700ml,术后第六天逆行肾盂逆行置管造影,检查发现右输尿管全程显影良好,各肾盏显影良好,打造成影剂时见切口引流管有显影,显示漏口位于肾盂处.囊壁送检病理:囊壁由被覆尿路上皮,疏松纤维组织及平滑肌环绕构成,呈输尿管管壁结构,考虑输尿管憩室(真性憩室).留置右侧输尿管导管及尿管引流尿液4天,有肾周引流液逐渐减少,复查B超右肾周积液逐渐减少,后改拔出输尿管导管,改留置双J管内支架引流,并拔出尿管.单侧的肾盂旁囊肿为单纯性肾囊肿的囊壁由一薄层纤维组织覆以一层扁平上皮,内含草黄清液,而本病例的囊壁为全程被覆尿路上皮,伴平滑肌构成,呈输尿管管壁结构,误诊原因考虑为憩室颈口细小并囊肿内压大,导致少量造影剂流人后被囊液稀释,影响IVP显影,导致真性输尿管憩室呈现单侧肾盂旁囊肿的影像学改变,同时MRU的图像也未能探查憩室颈改变.通过本例真性输尿管憩室误诊肾盂旁囊肿,总结出如下经验:1.术前IVP、MRU对单纯肾盂旁囊肿或肾囊肿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2.术前可先行患侧输尿管导管置管,术中囊肿去顶完成后,同时于导管中逆行注视美兰,以及时评估排除憩室相通;3.出现尿瘘后,留置F5输尿管导管,达到大口径的内引流效果,同时避免双J管侧孔尿液分流对瘘口的刺激.总之,真性输尿管憩室罕见,但其影像学检查可见与输尿管相通,不典型肾盂旁囊肿,需警惕不典型真性输尿管.
其他文献
目的 进一步探讨临床不典型肾脏良性病变的误诊原因,总结经验和教训,指导临床工作,降低误诊率。方法 回顾我院近期收治的两例肾脏良性病变患者的病史特点,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
目的 介绍腹腔镜右肾切除术中处理肾血管蒂的经验。方法 回顾分析4年来经腹膜后与经腹腔腔镜下右肾单存性切除、右肾肿瘤根治术中右肾血管的走行与分布特点,特别是其与下
目的 探讨腹腔镜膀胱憩室切除术的策略及效果。方法 采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膀胱憩室切除治疗4例5个男性膀胱憩室患者,手术操作包括先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处理合并有的前
目的 探讨带血管蒂膀胱前壁瓣在女性尿道重建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4月,我院对1例膀胱尿道阴道瘘的患者进行膀胱阴道瘘修补和尿道重建术,该例患者为膀胱三角区、
目的 比较术前CT预定位结合术中B超实时修正定位与单纯术中B超实时定位在俯卧位PCNL术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复杂性肾结石行PCNL治疗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经皮肾穿刺方
目的 探讨斜仰截石位在泌尿外科同一手术处理多部位病变一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5年6月,在我科因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病变,采用斜仰截石位一期处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应用Y型补片阴道前后补片+骶前固定治疗阴道前后壁脱垂合并泌尿系梗阻的疗效.方法 2010年1月-2013年12月,腹腔镜下采用Y型补片行阴道前后补片+骶骨固定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医源性输尿管损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因多种原因手术损伤输尿管,导致输尿管狭窄、输尿管瘘,于我院行内镜治疗
目的 探讨输尿管半乳头成型直接插入法膀胱输尿管吻合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中的手术技巧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1年4月-2015年3月,我院采用腹腔镜输尿管膀胱再植术
目的 后腹腔途径手术中,肾前间隙的寻找可最大限度扩展腹膜后腔,减少腹膜损伤及腹内脏器损伤机会.本研究通过对腹膜后手术中肾前间隙筋膜的解剖,总结其结构特点,为手术寻找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