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和方法:校园足球改革发展是教育和体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类型教育和体育改革一样面临着认知价值、利益博弈、文化构建等实践发展困境,需要一个实践性多维度理论工具来阐明发展困境根源。社会是由众多社会小世界构成,每个小世界都有自身特有的运行逻辑和空间架构即社会运行秩序,场域理论就是层层剥离、抽离社会小世界,解析社会小世界隐藏结构并揭示这些架构得以再生产或转化的"机制",进而回答"社会秩序何以可能"的重要社会学理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运用场域理论,阐明"校园足球场域是什么"这一本体论命题,基于关系性研究视角,剖析校园足球场域空间结构、资本运行和惯习特征,阐释校园足球改革发展困境的深层机制,为校园足球高质量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研究结果:1)校园足球场域概念界定:校园足球场域系指足球教育者、受教者和参与者之间以足球知识为互动媒介形成的多元关系网络。校园足球本质是基于足球知识的教育性互动,在互动过程中形成各种体育教育关系构型。这也意味着校园足球场域包括三大要素:(1)互动性:校园足球场域行动者间以各种有形或无形、言语或非言语等教学互动、训练互动、竞赛互动实现一种教育影响和精神文化传承;(2)足球知识:包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的掌握、使用和传授等,其中足球技能是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支撑,"无技能,无体育,无技能,无足球",离开足球技能,校园足球便是无源之水,无从谈起;(3)教育性:校园足球是落实"立德树人"的重要抓手,是青少年人格、心灵、个性、思维等精神品质的成长和积极性影响。校园足球以足球技能为基础,以足球比赛为载体,培育青少年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锤炼顽强拼搏的意志品质。"足球知识"和"教育性"内外兼修,二者缺一不可,足球运动员要具有扎实的足球知识,更重要的是,首先要成为一位优秀的公民。2)校园足球发展困境审视:(1)校园足球场域权力利益化运作。"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享有政策扶持,有所区别分配教育资源,形成校园足球文化权力再分配不平等现象。部分学校凭借社会资本申报"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导致瞒报、虚报信息等"遮掩性"不良之风逐渐滋生并蔓延。重点名校凭借双重象征符号,出台优惠招生政策,家长不约而同选择双重光环的"重点名校",再次加剧了文化权力分配不平等现象,最终导致重点名校足球人才济济,普通学校沦为陪衬者,两极分化现象逐渐严重。分数利益链驱使校领导、班主任、足球教师和社会培训机构在学生"身体和时间"方面产生激烈争夺,呈现多样化利益博弈:小学阶段开展比较顺利,初、高中阶段发展相对吃力,呈断崖式发展。校园足球"身体资本"也能兑换成其它资本,但在学校场域内兑换率不高,文化权力下分数仍为第一选择,只有少数足球体育生凭借"身体资本"实现上大学的梦想,校园足球"身体资本"受众面过窄。(2)校园足球场域资本积累羸弱。目前我国校园足球资本还没有达到良性的运行和转化状态。经济资本是社会秩序建构的基础性资本,目前校园足球经费配备呈现地理位置"差序化格局":省、市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经费充足且来源多元化,县区学校经费仅靠国家拨款、资金匮乏且不能及时到位,经费使用捉襟见肘。文化资本需要时间积累才能实现量变到质变过程。我国校园足球文化资本积累还相对薄弱,如校园足球育人认知局限性,师资数量和质量薄弱,物化或对象化文化资本积累刚刚起步,招生和资格认证等制度体系还需进一步完善等。象征资本是表示声誉或威信资本积累策略的一种资本形式。校园足球象征资本与中国足球发展大环境息息相关。当前校园足球育人功能还未凸显,以体育人,以育哺体,体育共赢的的社会格局还未形成,经济资本、文化资本和象征资本双向转化和反哺效率不高。(3)校园足球场域结构与惯习不匹配。教育部"技术理性"改革贯彻于校园足球教学、训练、竞赛等各个环节,促进了校园足球场域结构的变革,但是改革深化至学校日常操作层面,总是困难重重,深层原因在于场域行动者惯习的稳定性和惰性,国家教育价值取向(惯习)并未被末端行动者内化吸收,形成了国家和基层行动者认知差距。"技术理性"改革忽视行动者主体性,视他们为被动接受者而非谏言者和改革者,忽视行动者经历、价值、思想等惯习,学校在改革中缺场,教师和学生在改革中缺位,学生成为校园足球流水线上批量生产的"产品",行动者被强制赋予的位置缺乏应有的实践感。惯习确保自己有一个尽可能预先适应的环境,校园足球改革虽有教育部外力推动,但行动者为保全舒怡的实践环境,必定缺乏主动求变意识和行为。校园足球发展"真义"失真、内容形式"窠臼"、"重申报、轻建设,重命名、轻管理"等形式主义、对校园足球相关政策文件误导、误解、误传等,都是校园足球场域结构与惯习不匹配产生的迟滞效应。研究结论:1)优化校园足球场域结构;2)构建有效的利益表达、沟通和协调制度;3)培育个体惯习和重构场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