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以糙米、大豆为主要原料,经浸泡、酶解、磨浆、杀菌等工序接种植物乳酸菌发酵制备的一种新型的糙米大豆复合发酵乳.通过实验最终确定α-淀粉酶酶解糙米的适宜条件为:酶解中心温度为65℃、酶解时间为40min、酶解pH值为6.5、添加量为4U/g糙米粉.糙米大豆发酵乳的适宜制备条件是:糙米∶大豆=3∶7、大豆∶水=1∶8、蔗糖添加量7%、乳酸菌添加量4%、发酵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发酵的糙米大豆复合发酵乳
【机 构】
:
渤海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辽宁省食品安全重点实验室,生鲜农产品贮藏加工及安全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辽宁锦州121013;本溪寨香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辽宁本溪 117007
【出 处】
:
2015年粮油食品新技术与新装备科技论坛暨行业发展峰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糙米、大豆为主要原料,经浸泡、酶解、磨浆、杀菌等工序接种植物乳酸菌发酵制备的一种新型的糙米大豆复合发酵乳.通过实验最终确定α-淀粉酶酶解糙米的适宜条件为:酶解中心温度为65℃、酶解时间为40min、酶解pH值为6.5、添加量为4U/g糙米粉.糙米大豆发酵乳的适宜制备条件是:糙米∶大豆=3∶7、大豆∶水=1∶8、蔗糖添加量7%、乳酸菌添加量4%、发酵温度为40℃.在此条件下发酵的糙米大豆复合发酵乳乳酸菌活菌数可达2.74×108.
其他文献
本文以市售金苑特一粉为原料,采用水热反应釜对其进行湿热处理,通过测定其色泽、糊化度、糊化特性、糊特性等,并将湿热处理后小麦粉与市售预糊化小麦淀粉及未处理小麦粉进行比较,研究不同程度湿热处理对小麦粉的改性作用.研究表明,小麦粉经湿热处理后,其白度值降低,色泽变差;糊化度增大,糊黏度降低,糊化温度升高,热糊稳定性提高;溶解度增加,但随着处理温度升高增长趋势先增加后减小,90℃时溶胀势下降,但80℃时略
本文以新鲜南瓜为原料,分别研究了喷雾干燥、微波与热风组合干燥、真空冷冻干燥三种不同干燥工艺对南瓜粉维生素C含量、冲调性、色泽及感官性能的影响,重点研究了喷雾干燥的助干剂添加量(南瓜固形物与麦芽糊精比例)、微波干燥的微波时间及真空冷冻干燥的不同预处理工艺三个因素的影响,确定最佳干燥方法.结果表明,喷雾干燥的最佳助干剂添加量为:南瓜固形物与麦芽糊精比例为9∶1;最佳微波与热风联合干燥条件为:微波功率2
瓜尔豆胶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部分酶解瓜尔豆胶因其性质、实用价值及安全性等方面均优于瓜尔豆胶,引起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部分酶解瓜尔豆胶的制备方法、物理化学性质及生理功能,介绍了部分酶解瓜尔豆胶在食品增稠剂、成膜剂、泡沫稳定剂、功能性膳食纤维生产领域中的应用.以期为部分酶解瓜尔豆胶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乳糜泄是一种对面筋蛋白具有过敏性的肠道疾病,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摄入无面筋食品.面筋蛋白其独特结构特性、粘弹性对于小麦面包制品的质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无面筋食品因缺少面筋蛋白,所制得的产品感官品质、质构特性等较不理想.近些年研究人员通过不同方法制作类似小麦制品一样品质的无面筋食品,包括寻找原料替代品、酶处理、高压处理、发芽、酸面团发酵、挤压技术等,这些技术均可以为无面筋食品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提
本文主要研究了低pH条件下可溶性大豆蛋白热致凝胶的聚合类型,分析了不同聚合类型凝胶的聚合特性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凝胶的微观结构进行观察,比较了两种主要聚合类型的作用力(表面疏水性、游离巯基)差异.低pH条件下,可溶性大豆蛋白能够在较低的浓度下形成凝胶,在pH2.0处形成的是细链凝胶,凝胶结构松散且孔隙较大,其主要作用力为疏水相互作用;在pH3.5处形成的凝胶为颗粒凝胶,凝胶结构致密均匀,其主要作用力为
为研究不同颗粒大小的酵母、食盐、糖、乳化剂馒头预拌粉品质的影响,分别将酵母、食盐、糖、乳化剂研磨然后分别过40目、60目、80目筛,收集备用,并对研磨后的酵母分别做活力测定.单因素实验结果表明:糖过80目筛时,馒头的比容最大为2.59,此时的馒头的色差值AL为20.45.盐过40目筛时,馒头的比容和色差值达到最大,分别为2.51和26.49,并且馒头的比容和色度值与盐颗粒的大小呈负相关.乳化剂硬脂
鲜食玉米籽粒呼吸旺盛,营养成分变化快,容易失水.研究高效保鲜技术,揭示保鲜过程中营养成分的控制机理,对鲜食玉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阐述了近年来鲜食玉米生产状况、品质评价指标及其影响因素、保鲜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保鲜技术的局限性与解决途径.
本文采用KOH催化棕榈油与乙醇酯交换反应制备棕榈油脂肪酸乙酯.研究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并通过正交实验进行优化,得到最优条件是:催化剂KOH用量为棕榈油质量的1.1%,反应温度65℃,反应时间3.0h,在此条件下脂肪酸乙酯的产率达54.2%.
以低温豆粕为原料,采用超声波、微波和微波-超声波协同技术分别萃取水溶性大豆多糖(soluble soybean polysaccharide,SSPS).对不同提取工艺得到的SSPS进行分子结构、单糖组成以及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同时,通过对不同工艺提取后的豆粕残渣进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不同的制备方法对SPSS的提取率、分子量均有较大影响,但对分子结构与单糖组成影响不大.
7S和11S是大豆蛋白的两种主要组成成分,两者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存在很大的不同.在pH2.0、95℃条件下加热7S和11S,可以形成不同形态的聚合物.利用硫磺素(ThT)、浊度值、游离巯基和表明疏水性的变化分析其形成纤维聚合物的能力以及形成不同聚合物的主要作用力.结果表明,7S形成纤维聚合物的能力高于11S,而且11S在加热过程迅速形成大的聚合物,而7S先形成小的聚合物,再缓慢聚合.7S形成纤维聚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