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认知工具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策略研究——以PSM-K为例

来源 :第四届全国教育技术学博士生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r01562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知识建构是有效学习的根本途径。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认知工具促进小学生数学知识建构的可能性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并选择PSM-K这一认知工具,提出了其在小学数学中概念教学、规律教学以及综合问题解决教学三类典型课型中的应用策略。
其他文献
本文关注“视觉”研究的再次兴起。首先,从两种不同认识方法的分界及符号学的角度解读视觉,并就“视觉思维”、“视觉文化”做了一定的分析。最后,提出教育技术学科中相关视觉的研究领域主要有多元文化资源的建设、视觉素养的培养及视觉设计与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学习者对信息需求日趋个性化和多元化,RSS技术的出现,以其推送信息的方式改变传统的信息“拉”传播方式,无疑学习者获取个性化的信息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本文在介绍RSS及技术原理的基础上,重点探讨利用RSS技术构建个性化的数字图书馆,实现自动化的信息聚合和个性化的信息服务功能,满足人们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技术社会互动理论是诸多技术与社会关系理论中的一种。以此来研究教育技术与教育的互动机制,意味着单独地看待教育技术的进化或者教育的演变都是不全面的。从教育技术和教育互动的历史来审视互动后的教育技术和教育,它们各自改变了什么,并预测它们将以何种方式继续改变。
农村中小学教育信息化主要依靠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利用农远工程开展农村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及应用,最终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和教育现代化。农远工程是一项促进农村教育跨越式发展的“翻身工程”,也是一项共享优质资源、实现城乡教育公平的“民心工程”,是一项拓展教育空间、发展农村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希望工程”,是一项惠及教师和学生、功在振兴和促进农村教育的“德政工程”。该工程的实施,对农村基础教育、经
在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过程中,资源因素是制约着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主要障碍,本文以甘南藏族自治州部分藏语授课类中学为调研对象,通过访谈调研,归纳出当地存在藏语类资源匮乏、藏语类资源二次加工困难等问题,并依此给出了相应的资源应用策略。
通过对榆中县项目学校的走访,发现目前硬件资源在使用过程中,只有部分项目学校能根据自身的需要做出一些成功的案例,而大部分学校在具体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很多,对于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传统的教学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技术已全面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促使我国的教育教学有了较大的改观。因此,接受信息技术的挑战,不断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是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时代教师的使命。从当前教学实际出发,分析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教学环境的特征,梳理出现代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教师的教学观念有哪些方面,并探索教师教学观念是怎么样转变的,即探索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需
数据挖掘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制订科学的管理策略都非常有用。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数据挖掘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检索和分析,分析数据挖掘在中国教育领域的应用现状。本文从研究文献数量,研究趋势,研究者的专业背景,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分析了数据挖掘在中国的研究现状,最后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了总结。
笔者此前曾撰文分析了国内有关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框架、学习和服务模式、管理模式及运行机制、支撑平台、质量监管及学分银行等方面的理论探索与实践研究成果。本文作为姊妹篇,分析了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及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现状及趋势,论述了发展高校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实践需求;并主要从学习支持服务的思想溯源、现代服务业的视角、数字化学习港的创意,论述了发展公共服务体系的理论基础。
本文以学习条件理论和教学系统要素理论为依据,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网络学习效果影响因素的分类模型,简称网络学习四因素理论模型。该模型将网络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归结为四大类型:学习者—学习因素、教学者—教学因素、课程—设计因素、环境—交互因素,并对各类因素及其关系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指出了该模型的特点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