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聘任制度的发展历史,梳理了在完善博士生导师聘任制度中的四次重大改革与探索,并结合目前发展情况对淡化"博导身份"、指导"能力"与时俱进、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思考。
【机 构】
:
哈尔滨工业大学研究生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01
【出 处】
: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第五次会员代表大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聘任制度的发展历史,梳理了在完善博士生导师聘任制度中的四次重大改革与探索,并结合目前发展情况对淡化"博导身份"、指导"能力"与时俱进、建立公正合理的评价体系进行了思考。
其他文献
台州地处东南沿海,是经济发达的港口城市.陆域面积虽小,却是海洋大市,拥有8万多平方公里海域,相当于陆域面积的9倍.台州实施沿海开发战略,符合当地实际,顺应世界潮流,踩准时代节点,可以说恰逢其时.在这样的历史机遇面前,作为台州沿海开发的龙头工程——头门港,要抢抓机遇,发挥领先作用,要通过港城互动引领台州海洋经济的发展,促进台州海洋经济的快速崛起.加强台州港建设。以头门港区为枢纽,促进台州港一体化发展
本文从历史、地缘、经济政策三个方面论述了舟山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必然性.舟山的发展历史一直与古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衰历程息息相关,是古海上丝绸之路产生、发展、兴盛、消亡过程中的重要节点.良好的深水港口环境、便捷的环杭州湾大通道、广阔而充满活力的长三角腹地,独一无二的地缘优势赋予了舟山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枢纽的先天优势.舟山新区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初步形成了现代海
舟山群岛悬居大海,有6000年的人类繁衍生活历史,3000年的建城史和1000多年的建县史,在漫长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远离朝政、远离战火的宁静渔猎生活,也经历了朝野关注,世界瞩目的重大历史事件,见证了中国从"黄土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历程.自公元738年始设翁山县以来,历经数次兴废以及翁山、昌国、定海、舟山等行政区域名称的变更.本文从舟山群岛的发展环境和历史转折入手,深入探究了不同政区地名产生
本文以考古发现和志书记载为依据,以历史年代为经纬,论述了中国各个历史阶段舟山"海上丝路"的发展历程及舟山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先秦至今,舟山在“海上丝路”的地位和作用,可用“早、快、重”三字来概括。“早”,先秦时期,舟山就有海上贸易,早于“陆上丝绸之路”的开拓。“快”,在先秦、西汉及唐朝中期前,舟山在“海上丝路”的地位还不是很突出。但是唐中期后,随着东海航路的开拓,舟山港的地位突出起来了,而且上升
当前我国研究生课程存在学分较多、公共基础课偏多、实践课偏少、跨学科课较少等现象,前沿性课程明显不足,课程体系缺乏层级性.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本校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际,笔者认为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应与研究生教育学制的调整紧密结合,优化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与教学,提高课程教学效果.通过增加任选课程,适量增开创造性课程、跨学科课程和前沿性课程,构建研究生个体课程体系。要落实教育规划纲要,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目的:了解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质量的现状,分析存在问题。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95名2010级研究生(住院医师)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过程(包括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教学管理、导师指导、就读收获5个方面)进行评价,并与2010级传统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结果做比较。结果:毕业生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培养质量评价较低的是:
伴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研究生教育规模也快速增长,如何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保证并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已经成为热点问题,而研究生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健全成为了高层次人才管理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通过解析研究生教育管理中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主要因素和主要环节,分析出了当前研究生培养单位在监控实施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而构建一套具有针对性的质量监控体系.本文构建的质量监控体系主要包括:目标体系、组织
美国、德国的工程教育体系是世界两个特色的代表性模式,本文分析了美国政府、教育系统、行业协会组织、企业等方面的协作式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和德国传统的集工程教育与职业实训教育为一体的培养机制,提炼出了美德工程教育成功的共同点,提出了对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要改革高校与企业技术人才流动体系,加快工程背景的师资队伍的建设;政府推动或引导企业、政府、非营利组织等建立实习生制度,并从税收等激励企业承担人才培养的社
"三助"工作作为研究生将助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伴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其中"助管"工作的起步虽然相对较晚,但也因此有着更多的空间去探索和思考.借用文化理论中"身份认同"的概念,对助管群体进行分析,进而探索更完善的"助管"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发挥其德育功能,促进高校研究生全面健康发展。
博士生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过程的基本训练,论文质量充分体现培养质量.一般而言,博士生学位论文从开题、预答辩到同行专家匿名评审、正式答辩,再到学科分委会(学部)、校学位会,至少经过6个审查环节的把关.针对目前博士生学位论文在形成过程中的各审查环节间的问题,提出"贯通"管理,主要思路是基于各个审查环节不同的专家组成,构建博士生学位论文主要审查环节前后贯通、责任相互制约的体系,加大专业审查和责任担当的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