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实验通过旋转圆盘法(RDE)分析测试了该催化剂对氧的氧化还原能力,并且以该催化剂组装成的锂空气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NIMn20x/石墨烯双功能催化剂在锂空气电池电化学过程中能较好地促进氧气的氧化与还原。
【机 构】
:
上海交通大学化工学院电化学与能源技术研究所
【出 处】
:
第30届全国化学与物理电源学术年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通过旋转圆盘法(RDE)分析测试了该催化剂对氧的氧化还原能力,并且以该催化剂组装成的锂空气电池具有良好的电化学性能。研究表明NIMn20x/石墨烯双功能催化剂在锂空气电池电化学过程中能较好地促进氧气的氧化与还原。
其他文献
为了提高LiFePO4的性能,通过二次固相球磨法制备了Mo掺杂的LiFePO4/C正极材料。使用XRD,FT-SEM,CV和EIS进行了表征。通过XRD分析可知Mo掺杂能够增大在LiFePO4中平行于[010]晶向的晶面面间距,换句话说,Mo掺杂能够增大Li+的扩散通道。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LiFe0.99Mo0.01PO4/C在1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为144.8mAhg-1,10C倍率下的放电容量为
本文采用两步法制备三维结构的石墨烯基二氧化锡复合材料(SnO2/GFs):首先,通过原位生长的方法得到二维石墨烯负载二氧化锡纳米片;其次,通过水热的方法实现二维石墨烯负载二氧化锡纳米片的三维组装。该方法得到的SnO2/GFs的材料具有以下特点:3-6μm大孔以及孔壁上有尺寸为3nm左右介孔的三维多级孔结构;大的比表面积(244m2g–1).这些结构不但可以有效的解决充放电过程中SnO2颗粒易于团聚
通过高能球磨固相法制备了高电压尖晶石正极材料LiMn1.5Ni0.5O4,具有优越的电化学性能.XRD谱和SEM分析表明所制备的LiMn1.5Ni0.5O4材料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结构,且比一般高温固相法合成的产物具有更高的结晶度、更规则的形貌.通过二次湿法球磨固相法合成的材料,0.2C倍率下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34mAh/g,经过100次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123mAh/g以上,所得材料表现出了优良的
采用钒靶磁控溅射制备了用于微型薄膜锂离子电池阴极的V2O5薄膜,并采用掺杂金属的方式改善V2O5的性能,在磁控溅射的过程中掺入不同组分的Cu,通过SEM分析未掺杂的V2O5薄膜呈晶体结构,掺杂Cu使薄膜晶粒更均匀和平滑.循环伏安测试和恒流源充放电测试表明,掺杂Cu的V2O5薄膜比未掺杂的V2O5薄膜表现出更稳定的循环性,更宽的充放电平台以及更高的放电容量.
利用磁控溅射方法制备了LiPON 固体电解质薄膜,并对所制备的薄膜进行XRD 测试表征,发现呈非晶结构,之后研究了它在不同湿度的空气中的变化,发现在干燥空气中基本没有变化,而在潮湿空气中表面结构发生变化,N、P 元素相对减少,最后用交流阻抗法测试了Al/LiPON/Al 夹心结构的离子电导率,为8×10-7S/cm,符合全固态微型薄膜锂电池对电解质的要求。
建立了锂离子动力电池热仿真分析有限元模型并通过实验加以验证。基于模型研究了倍率放电过程电池内部瞬态温度分布和热通量分布,并讨论了关键设计参数和工艺指标对电池散热性能和温度均匀度的影响。模型有助于指导电池结构细节的优化设计并为热滥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本文采用水热以及磁控溅射方法合成了Si/NiO纳米多孔复合薄膜.XRD、EDX、SEM、TEM测试结果表明成功地合成了Si/NiO复合薄膜.Si/NiO复合薄膜由大约200nm左右的不规则多孔组成,并在不规则的多孔NiO上溅射硅组合而成.Si/NiO纳米多孔复合薄膜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通过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测试法等对其进行了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测试结果表明Si/NiO纳米多孔复合薄膜在0.
针对锂离子电池组使用过程中均衡电流小,可靠性较差等缺点,设计了自均衡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并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表明,采用化学方式,设计等同于铅酸电池和镍氢电池的自复合副反应方式,可大幅提高电池的均衡能力,并提升电池及电池组使用过程中的可靠性。
含硫正极材料具有环境友好、成本低廉、能量密度高等特性,因此锂硫电池在电动汽车电源等方面展现了诱人的应用前景.但由于单质硫本身导电性极差,且容易形成多硫化物溶解进入电解液中,制约了其利用率和循环性能.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将硫包埋在导电聚合物中形成核壳结构以改善其性能.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聚吡咯(PPy)包覆硫的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容量保持率,其循环性能显著提高.首次充电容量1200mAh/g,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