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收后生鲜南美白对虾中自然存在的副溶血性弧菌分子预测微生物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来源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第十二届年会暨第八届中美食品业高层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cf274617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建立了采收后南美白对虾中自然存在的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温度下(4、7、15、20、25、30℃)的分子预测微生物学模型.选择叠氮溴化丙锭(PMA)结合实时荧光PCR技术的定量方法,运用Baranyi模型进行副溶血性弧菌一级模型的拟合,平方根模型和非线性阿伦尼乌斯方程进行副溶血性弧菌二级模型的拟合,并通过同一区域生虾样品中的副溶血性弧菌在18、23、28℃下的生长数据进行二级模型的验证.结果显示:自然存在的副溶血性弧菌在4、7℃条件下缓慢失活,失活速率分别为-0.019 Log CFU/g/h和-0.025 Log CFU/g/h,而在1 5、20、25、30℃条件下,自然存在的副溶血性弧菌处于生长状态,生长速率分别为0.044 Log CFU/g/h、0.105 Log CFU/g/h、0.179 Log CFU/g/h和0.336 Log CFU/g/h,延滞期分别为15.451 h、7.259 h、4.427 h和3.741h.平方根模型与非线性阿伦尼乌斯模型的验证指标Af值与Bf值均处于0.9-1.1之间,说明该模型对采收后南美白对虾中自然存在的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行为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此外,采收后南美白对虾中自然存在的副溶血性弧菌与即食虾中人工接种的副溶血性弧菌行为变化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基于人工接种方法的传统预测微生物模型可能会错误地估计副溶血性弧菌的风险.本研究所构建的预测微生物学模型可为副溶血性弧菌行为变化的研究以及副溶血性弧菌定量微生物风险评估提供有效的数据基础.
其他文献
本实验旨在研究一种利用纸基微流控芯片现场快速检测水果中的葡萄糖含量的方法,用于评价水果的品质.传统的水果糖度检测方法存在破坏样品、操作复杂、耗时长、成本高和无法实现在线检测等缺点,纸基微流控芯片技术具有易加工、成本低、分析速度快、微型化和便携化等特点.本实验以纤维素滤纸作为基底,通过加工技术形成亲/疏水微细通道网络及相关分析器件,构建"纸上微型实验室"(Lab-on-paper),并与比色分析技术
鱼肉类食品的鲜度是衡量其品质的重要指标,研究鱼体新鲜度的快速检测技术对于鱼和鱼类制品的加工储运以及上市销售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针对目前现有的新鲜度快速检测方法存在的检测灵敏度低等问题,本研究基于光化学比色传感器阵列的方法,以溶胶-凝胶为材料对指示剂进行固载并通过酸碱调控提高指示剂的灵敏度,以期实现对鱼肉腐败早期的检测。实验选取了八种pH指示剂分别进行酸或碱调控到各自的pH突变点附近以增加其反应的灵
树脂吸附和柚苷酶处理是目前主要的两种柑橘属果汁脱苦方式,但它们对于果汁风味的影响尚未被具体研究。本研究通过GC-MS结合感官评价对不同处理下柚汁的风味进行研究。通过GCMS分析,在鲜榨柚汁中鉴定出2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3-己烯-1-醇和己醇的浓度最高。经过柚苷酶处理后,柚汁中共鉴定出32种挥发性成分,其中浓度最高的成分为顺式和反式沉香醇氧化物,而经过树脂吸附后的果汁中,大部分的挥发性成分都被吸附,
冷害是在没有冻结情况下的低温应力。冷害会导致果蔬生理失调,严重降低果蔬的质量,因而经常导致产品滞销。新鲜果蔬的消费需求增加,并限制使用合成的化学物质来减轻冷害,从而促使研究新的天然物质(如水杨酸)来减轻冷害。近年来,水杨酸作为一种内源性信号分子,可以局部和系统性地调节植物对病原菌的防御作用而备受关注。研究发现:水杨酸在植物对响应非生物胁迫起重要作用,如干旱、严寒、重金属毒性、高温和渗透压。用水杨酸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品安全问题随着食品行业的飞速发展而日益突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传统的食品市场逐渐转向新的领域—网络市场。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和广泛性使食品在交易过程中更加隐蔽,导致食品质量监督、安全监管体系、市场管理等出现一系列问题。同时部分食品网店经营者还存在不守诚信,道德素质低,行业自律性差;部分消费者法律意识、自我保护能力薄弱等现象使我国食品安全问题变得更加严峻。目前我国主要通过工商、质
食品安全监管是衡量政府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近些年来,我国食品安全事故频发,食品安全问题愈发突出,由此引发了一定程度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公众要求政府进一步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的呼声越来越高,为此,政府建立健全合理有效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显得尤为必要。面对日益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相关措施,进行了监管体制方面的改革。本文在对理论知识的研究基础上,借新出台的《食品安全法》的契机,对
为研究温度和盐度对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动力学的影响,并评估其对食品安全研究的重要意义,本研究应用Bioscreen全自动微生物生长曲线分析仪结合梯度稀释法,基于50株不同来源(淡水、海水)的副溶血性弧菌在不同温度(1 0 ℃,20℃,30℃,37℃)和盐度(0.5%,3%,5%,7%,9%)的纯培养条件(TSB)下的最大生长速率(μ max)进行分析,并采用Gompertz模型进行拟合得到生长动力学
本研究利用两株从环境中分离获得的裂解性溶藻弧菌噬菌体配置混合噬菌体制剂,并考察该混合噬菌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杀菌剂预防刺参溶藻弧菌感染的效果。以致病性溶藻弧菌Z1210为目标菌株,从污水中分离获得两株强裂解性噬菌体。对噬菌体进行透射电镜观察并考察氯仿敏感性、宿主谱、潜伏期、裂解量等噬菌体生物特性。采用浸泡给药后攻毒的方式,通过对比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组、高剂量噬菌体组(107 PFU/mL)、中剂
为了更准确地预测现实环境中副溶血性弧菌混合菌株的生长情况.区别于单一基因型单一菌株的生长研究,本实验首次将F18(tlh+/trh+/tdh-)、F36(tlh+/trh-/tdh-)、ATCC33847(tlh+/trh-/tdh+)、ATCC17802(tlh+/tdh+/tdh-)三种不同基因型副溶血性弧菌等量混合接种至即食虾上,在4℃、7 ℃、10℃、15℃、20 ℃、25℃、30℃贮藏,
Zn、Cu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足或过量摄入都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农业行业标准《粮食(含谷物、豆类、薯类)及制品中铅、铬、镉、汞、硒、砷、铜、锌等八种元素限量》(NY-861-2004)规定,小麦中Zn、Cu含量应分别低于50 mg/kg、10 mg/kg.为了解我国小麦中Zn、Cu含量现状,采集我国黄淮冬麦区河南、河北、安徽等3个粮食主产省的20个主产县区的2014年生产的小麦样品,共计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