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从有限的文献中对翁文灏先生尊重教育、倡导教育、实践教育过程中,探索他的科学维和教育思想的一些端倪,以探讨他对中国地质科子事业的贡献.
【出 处】
:
中国近现代科学技术回顾与展望国际学术研讨会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有限的文献中对翁文灏先生尊重教育、倡导教育、实践教育过程中,探索他的科学维和教育思想的一些端倪,以探讨他对中国地质科子事业的贡献.
其他文献
中国古代有科学.中国古代国家重视科技的发展,"奇技淫巧"仅指供奢侈而非实用的技术及其产品.明代,传统科技呈现停滞状态,但新的科技在发展.中国科技在近代的落后是由于自身仅其产品.明代,传统科技呈现停滞状态,但新的科技在发展.中国科技在近代的落后是由于自身仅有常规的动力,而西方却获得了新的动力.明末、清初中国朝野对待西方传教士和西方科学的态度大体上是正常的、正确的.从历史的尺度看问题,先进和落后的交替
本文不讨论"李约瑟之谜",而从作为李约瑟接班人的亲身所历,描写李约瑟本人与这个谜的经历和历年来他所寻求和作出的答案.李约瑟1943年来华工作.曾与抗战时期留在中国后方的学者讨论这个问题.后来也在学报发表多篇针对这个问题的文章.他最关注的阻碍中国科技发展的因素是传统中国社会中的官司僚封建制度.他的最后答案载于罗宾逊编写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结束篇".本文向读者报告行将面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结束篇
中国传统文化抑制了人们对大自然的好心和求知欲,导致中国没有产生出近代科学.在中国学习西方近现代科学的过程中,由于是"困而学之",注重实用,未能全面理解科学,客观上也抑制了对大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了促进中国科学的发展,特别是基础研究的发展,应当采取措施鼓励和发扬求和精神.
本文针对天津开发区风迁盐土频繁发生的现象,就该区风迁盐土发生的原因及其对开发区园林绿化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最后结合该区气侯、土壤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因素就如何防止风迁盐分发生提出防范对策.
本文先从近代西方科学与教育在中日两国发展历程为引,简析1940年代之前两国成就不同的原因.继述中国学制之演主,及两岸分治后,自1960年代迄今四十年来台湾所推行之"教育改革"和"科学发展"经验,并试探其得失.
本文作者从李约瑟问题出发,探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史,从中西科技教育体制和学风的比较提出改革科学管理体制和改革教育体制.
本文作者对我国的自然科学基础研究长时期未能得到重视进行了分析,这艰辛历程中有客观因素,也有人为因素,作者认为只抓技术,不促科学,是竭泽而渔.
本文简价近年来作者们发掘20世纪中国管理科学史料的收获和体会.认为从洋务运动到五四运动,中国对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匆忙引进,次序"反演",即从器物层→技术层次→技术层次→科学层次.而"软"科技如"科学管理"、"合理化"和"效率运动"恰在五四科学精神高扬之际陆续传入,与西方的"时间差"很小(如泰罗1911年出版的《科学管理原理》,中国在1914年即着手翻译),成为上述过程的特例.第二,中国科学界的先驱者
本文论述我国国民重视科学不驹,并指出有些人实际上尊敬的是领导和老板,羡慕运气好的人,不太尊重科学、思维方式,不驹认真和不驹科学,这将会对民族的进步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21世纪前30年里中国发展面临着能源的严峻挑战.解决能源问题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基于中国发展所处阶段和能源经济特征,笔者认为能源创新战略应以低风险技术为主,积极开发节能与煤炭清洁技术,寻求煤炭液化和氢技术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