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家庭居住模式和空巢居住模式下的兰州市老年人健康状况进行对比研究,分析影响两种居住模式下城市老年人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探究更有利于城市老年人健康的居住模式,希望引起更多社会及家庭对老年人健康的关注。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经过前期查阅资料,选取调查问卷,确定研究对象。调查范围涉及了兰州市公园、广场、体育场、体育馆,社区及超市门口等多个地点。根据第七十二号主席令颁布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2012年12月28日修订)第二条规定,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5]。因此,调查对象确定为我国60-74岁的老年人,为了清晰地反映不同年龄段的老年人健康状况,将老年人划分为60-64岁,65-69岁,70-74岁三个年龄段。运用美国的ADL量表及老年人健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老年人的躯体活动能力、个人基本信息、自身健康状况的主观评价、居住模式、生活方式、体育锻炼、生活习惯情况。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问卷500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482份,有效率96.4%。调查问卷的发放与回收由西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陇竞团队成员采取当场发放、当场回收的办法。考虑到部分老年人的文化程度、视力情况及语言理解能力的差异,为了降低填写失误,问卷由研究者进行询问,确定对方理解后进行填写。研究结果:空巢模式居住的老年人数是家庭模式2倍多,表明兰州市老年人在居住模式分布上具有不平衡的特点。空巢模式居住下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人数在不断的减少,家庭模式居住的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人数呈增长趋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大概是由于老年人在60岁左右,身体各个方面都比较好,自立能力较强,一般会选择独居,随着年龄的增大,身体、生活方面能力都有所下降,部分老年人回到子女身边居住。家庭模式的两个健康评价指标的得分平均值均好于空巢模式,其中自我感知方面均值得分差异明显,表明老年人在家庭模式下居住更有益于健康,相比于与子代居住的老年人,独自居住、住在机构中的老人及子女分居的老年人更易持有消极情绪,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差家庭模式的两个健康评价指标的得分平均值均好于空巢模式,其中自我感知方面均值得分差异明显,表明老年人在家庭模式下居住更有益于健康,相比于与子代居住的老年人,独自居住、住在机构中的老人及子女分居的老年人更易持有消极情绪,健康状况也相对较差。空巢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感知与生活习惯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113*,双尾检验值为0.034;与体育锻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06**,双尾检验值为0.000;与睡眠状况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07,双尾检验值为0.893。表明空巢模式下的老年人生活习惯及体育锻炼与老年人自我感知健康状况具有显著正相关性,生活习惯和体育锻炼越好的老年人自我感知状况相应越好,反之自我感知状况则差。空巢模式下老年人躯体活动能力与生活习惯、体育锻炼之间均呈成正相关,体育锻炼与躯体活动能力间并有显著相关性,而与睡眠状况间成正相关,且无显著相关性。家庭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感知与生活习惯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94,双尾检验值为0.289;与体育锻炼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630**,双尾检验值为0.000;与睡眠状况之间的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097,双尾检验值为0.272。表示家庭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感知状况与体育锻炼有正相关性,且具有显著相关性,与生活习惯成正相关性,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且均无显著相关性。家庭模式下老年人的躯体活动能力与体育锻炼间成正相关,皮尔逊相关系数为0.294,双尾检验值为0.001,表明体育锻炼于躯体活动间有显著相关性,与生活习惯及睡眠质量间存在负相关,但均无显著相关性。研究结论:(1)城市老年人居住模式具有分布不平衡的特点,以空巢模式居住为主,占总人数的73%。但随着年龄增加,空巢模式居住下的老年人数减少。(2)家庭居住模式更有利于老年人的健康,在躯体活动及自我感知两个健康在指标上均优于空巢居住模式。(3)体育锻炼与两种居住模式下城市老年人的两个健康评价指标均有显著性相关,生活习惯与空巢居住模式下老年人的自我感知指标有显著性相关。空巢模式下的老年人应该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城市老年人需要重视加强体育锻炼,提升躯体活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