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历史教学实践中,阻碍学生主体性发展和素质教育目标落实的关键因素是中学生阅读历史文本所采取的朴素式阅读方式。朴素式阅读把阅读仅仅视作一个直观地看和读的过程,似乎面对历史文本,无需任何理论和现实的中介,它不曾考虑过阅读本身,包括阅读者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旨趣,所阅读文本的语言和风格,阅读的场景和节奏,等等。中学历史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阅读历史文本所采取的方式由朴素式阅读向征候式阅读转化。征候式阅读把阅读视作一种生产,关注历史文本中的空白、沉默和缺漏,认为能够看得见什么,看不见什么,不是由主体的视觉决定的,而是由问题结构决定的。征候式阅读把历史文本看作学习的材料、掌握知识的工具,并非神圣不可变更的“教条”。朴素式阅读削弱了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而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削弱反过来又强化了学生的朴素式阅读方式,由此,形成了一个阻碍学生发展的恶性循环。 本文试图通过把历史知识结构化和设计弹性化的教学方案来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进而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试图通过历史探究性学习和历史科学见习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试图通过借鉴保尔的“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理论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征候式阅读方式必须以人文精神的培养为价值导向,以科学精神的培养为基础,以创新精神的培养为核心。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可以有利地强化学生的征候式阅读方式,而征候式阅读方式的强化则反过来促进了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由此形成了这样一个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良性循环,我们应该尽力促使这一良性循环的形成,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素质教育目标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