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19年12月,武汉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外媒体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广泛报道。作为美国主流媒体之一的《纽约时报》在国际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在危机事件的建构和传播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然而,在其对中国新冠疫情的报道中存在歪曲事实、借疫情诋毁中国的情况。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选取《纽约时报》2020年1月23日至3月31日期间涉及中国新冠疫情的报道,自建小型语料库。在批评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研究该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9年12月,武汉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国内外媒体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了广泛报道。作为美国主流媒体之一的《纽约时报》在国际舆论界占据主导地位,在危机事件的建构和传播上有着巨大的影响力,然而,在其对中国新冠疫情的报道中存在歪曲事实、借疫情诋毁中国的情况。在此背景下,本研究选取《纽约时报》2020年1月23日至3月31日期间涉及中国新冠疫情的报道,自建小型语料库。在批评认知语言学框架下,研究该媒体是如何通过话语策略污名化中国、进而实现自身话语合法化的目的。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发现有:一、《纽约时报》对中国新冠疫情的报道中使用了隐喻性和非隐喻性架构,形成了特定认知机制。其中,“战争”隐喻建构了中国“失败的战斗者”形象,“非法”的非隐喻性框架则直指中国政府在抗疫过程中忽视人权,宏观地激活了读者对强制说服目的的定向理解。二、在宏观话语策略方面,话语产出者将新冠病毒和中国政府定位为话语空间边缘的消极实体,将人民定位为话语空间中心的积极实体。通过采用大量空间、时间、价值趋近化策略,展现了危机和威胁向话语空间中心侵犯的动态认知过程。三、在微观话语策略方面,语篇采用命名、视角化的微观语言策略构建“我方”、“他方”阵营。总之,《纽约时报》对中国新冠疫情、中国政府的报道体现出消极倾向,尤其塑造了中国政府的负面“他我”形象。本研究展现了美媒污名化中国、将中国抗击新冠疫情的行动非正当化所采用的话语策略,揭示了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表达及隐含的权力关系和偏见。本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一、在批评认知语言学的理论视角下,构建了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话语合法化策略分析框架,凸显了认知机制在话语体系中的作用。二、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揭示了《纽约时报》是如何歪曲建构抗疫事实,操纵读者情绪和态度,进而实现中国抗疫“非正当化”的,这有利于帮助读者识别西方媒体涉华报道惯用的话语策略,分辨事实与谎言,进而形成对中国抗疫行动的客观认识。
其他文献
Mongolia is a landlocked country situated between Russia and China,and has not access to sea.Mongolian foreign trade always been limited by land.International practice showed that sea freight is cheap
《中国纪行》于十六世纪早期成书于奥斯曼帝国首都伊斯坦布尔,原书以波斯语写作而成。曾经被进献给了奥斯曼帝国的苏丹塞利姆一世与其子苏莱曼一世。据这部书的作者声称,他于明武宗正德年间曾经来到了当时的明朝。书中描写了明代中国社会的诸多方面。然而长期以来因书中所写的大量内容不符合当时明朝的实际情况,因而被认为作者很可能并没有来到过中国,所谓“中国”的情况都是其道听途说而来。从而被认定史料价值不高,没有受到太
长久以来,意大利对华政策的研究始终处于容易被忽略的状态,而实际上意大利作为七国集团成员国以及欧盟创始国之一,其国内政治经济的发展在国际局势及欧盟局势中都扮演着具有影响力的角色。随着中意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建立及意大利签订了“一带一路”合作谅解备忘录,其对华政策逐渐备受关注。但在难民危机、欧债危机、恐怖主义等多重挑战下,意大利国内经济始终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失业率居高不下,导致了民意分裂,进一步加剧了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随着中国崛起,与美国国会打好交道搞活国会外交是必不可少的,从而推动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国会通过立法活动对美国对华政策施加影响,而影响对华政策的立法活动皆始于议员的提案。进入21世纪以来,共有六位华裔当选进入国会,而学术界对这群华裔国会议员的研究仍有不足。现有研究主要关注了华人在美国联邦、州和县级政府的参政情况,但鲜有涉猎华
民粹主义是被抛弃的人民团结起来对腐败的精英的一种反抗,是民主政治的一种倒退。民粹主义的定义建立在“人民”与“精英”的二元对立之上;它是一种“薄意识形态”,可以和各种‘厚’意识形态灵活地相互结合,用来解释这个世界并使某些议程合法化。在意识形态上,民粹主义往往反对全球化的进步主义价值观、经济上的新自由主义及其所倡导的多元文化主义;从功能上来看,民粹主义既可以指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也可以指支持某种意识形
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经济政治地位显著提升,但文化产品的输入与输出却存在巨大逆差。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文学》、“熊猫丛书”于2001年被迫停刊,文化走出去任重而道远。现如今,从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走出去”战略的落实,到习近平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理念的提出,中国对外宣传方面加大力度,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话语权构建依然是新时代的重要任务。翻译是语言和文化沟通的桥梁,中译外是中国向世界传达思想、与世界
2020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中国蔓延时,中国民间团体自发成立救助小组,在支援武汉抗击疫情的过程积累了许多一手经验。在随后国外疫情暴发时,这些民间团体希望用这些经验帮助外国民众抗击疫情。其中,“武汉银杏在行动”国内救援团队成立“武汉银杏在行动·新冠疫情国际救助小组”(简称“救助小组”),在2020年3月发起应急语言服务,将武汉的一手抗疫经验总结命名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实用建议手册》,并组织志愿者
目前,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留学生输出国,澳大利亚则是最受中国学生欢迎的留学目的地之一。现有有关在澳中国留学生的文献主要关注他们在澳洲的适应过程,而针对身份建构的研究则相当有限。本文探究了中国学生在留学澳洲期间如何建构自己的身份。17位来自墨尔本大学、新南威尔士大学、悉尼大学、西悉尼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接受了一对一的半结构化深度访谈,就身份认同和建构问题分享了自己的相关经历和思考。本文在斯特拉·汀-图米的跨
中波关系从一开始就复杂而含糊不清。到目前为止,只有少数研究者试图对两个国家间的相互关系与合作进行更深入地研究。在两国关系中从一开始就存在着一种障碍,像世界强国总是试图让其盟友间保持紧密关系,并且不让他们对世界强国的对手奉行独立政策。在中国的全球倡议开始时——新丝绸之路——两国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论文《21世纪的中波关系——“一带一路”对两国关系的促进作用研究》的目的是描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波兰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