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主要对汉语言传统现象歇后语做出认知语用角度的提升性研究,以往的歇后语研究只局限于结构、语义等方面的修辞学修饰手段的澄清,从认知角度尤其是言外转喻属性角度对歇后语操作顺序和程序研究十分匮乏,基于此,本文意图从两个方面入手探索:(1)做出一个认定,即歇后语的思维推理现象本就应该划分在认知语言学研究范畴,而歇后语的推理程序最佳方案应该结合认知和语用两个角度做出;(2)做出一个证明,说明该认知语用推理的基本模式为言外转喻属性加强联想模型构建,且澄清歇后语推理过程有关意识、意象和意向性等不同因素对歇后语解读的影响,借以充分确立属性归纳、加强和联想模式的恒常性和可操作性。通过上述一个认定和一个证明,意图达到的解读效果就是:(1)明确人类思维中的“意识”、“意象”和话语“属性”之间始终如一的相互作用和提炼过程;(2)论证属性归纳、加强和联想模式的认知操作模型构建和操作是一个具体可行的语言学层面的运作,而意向性和话语含意是哲学层面上的非操作性概念,本文的歇后语属性模式论证就是将非操作性的抽象概念借助可操作的程序模型构建得以全面澄清和明晰。全文以歇后语为研究目标,以汉语歇后语为主要研究语料,以言外转喻作为总体指导纲领,以属性模式作为具体理论框架,最终的研究目标定位在:充分论证属性归纳、加强和联想模型完全可以作为歇后语含意解读的认知最简手段,同时证明属性模型的成立性和应用性。歇后语既然要从言外转喻角度解释,其研究切入点则为国外学者Panther提出的言外转喻的核心假设,即任何言语行为所指向的功能属性,都可以从含意上与言语行为本身形成互相代替关系,言语行为指向其属性(Panther2004:103-104)。歇后语以往都是修辞学的主要研究范畴,当时注重的是对歇后语话语例句的网罗、注重话语结构组成部分分析等有修辞作用的证据。随着认知语言学日益强大,脑科学的日新月异,认知思维和推理操作等内在模式研究甚嚣尘上。尽管如此,学界现在对汉语言中独特的语言现象,即歇后语的认知模式和操作模式的阐释类研究还乏善可陈,本文意图从这个方面打开突破口,借助言外转喻属性模式对歇后语的生成和解读做出全面认知梳理。本文分六章。第一章为全文“绪论”部分,提出有关歇后语的研究假设、研究目的、研究问题、研究起因等,在本章也正式提出言外转喻属性模式的研究推理方法,主要采用了归纳与推理相结合的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等,主要目的在于对该研究的势在必行性做出说明。第二章为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主要针对歇后语研究的认知语用观、语用学歇后语理论以及歇后语的跨学科研究可能性做出评论和判断。文献综述为歇后语的认知深入探究提供了历史回顾和发展平台,主要是明晰歇后语解读中的属性操作研究的原因和成立性。第三章为理论框架,基于我们对歇后语的解读有不同于前人的观点,提出自己的分析模式—属性加强联想,初步论证模式存在的必要性、合理性和有效性。第四章主要围绕属性模式的归纳、加强和联想等程序和步骤,借助汉语言当代的语言模式和特点,对歇后语认知语用的操作模式做出详实解释。另外,本章节还进一步对歇后语中存在的因、果推理做出说明。第五章是讨论部分。本章节主要着眼点于说明歇后语的操作除了属性模式的内在化运作外,还存在语境等因素的外在影响作用。依然以汉语言作为研究对象和语料,做出了夯实性质的属性归纳、加强和联想循环操作解读。第六章主要的写作目的是总结属性模式歇后语研究中的主要观点,提出研究成果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