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球化含义丰富、包容广泛,是一个相互渗透、不断扩展其影响的客观进程。其强大的影响力波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国际关系、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经济全球化是全球化最主要的动力。 随着经济全球化在全世界的扩展,文化与意识形态以及它们同经济全球化的关系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化和意识形态在国与国之间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也不断得以突显。应当看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国家不断向发展中国家,也向我国进行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扩张,大肆倾销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垃圾,已经影响了我们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以及民族文化的安全。在当前形势下,认真分析经济全球化对我国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的重大影响,探索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应对策略,对于维护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维护我国民族文化的安全,更好地发挥文化和意识形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始终保持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论文紧紧围绕经济全球化与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这一核心主题,深入论述了以下重点问题:经济全球化与意识形态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国家综合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思路与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网络安全和传媒安全等四个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领域具体的应对策略。 论文由序论、正文(共分八章)和结束语组成。序论部分主要阐明了论文选题的缘起、依据、主要论点和逻辑结构,对论文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结论进行了凝练的概括,对论文的几个重要概念进行了界定,对论文的创新之处进行了介绍。 第一章深入考察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历史演变,分析了其现状、特点及影响。结合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论述了马克思的经济全球化思想,从而揭示了经济全球化的实质。重点分析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影响,提出了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基本原则。 第二章围绕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考察了意识形态概念,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理论。分析了经济全球化与意识形态的关系,明确指出了经济全球化具有意识形态性,确立了意识形态安全是我国国家综合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加入WTO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态势也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第三章主要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意识形态安全的关系的角度,深入阐明了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意义。通过回顾和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在对待意识形态安全问题上的经验教训,通过分析意识形态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当前国际范围内意识形态斗争的新特点、新局势,明确指出:意识形态安全问题是社会主义生死存亡的关键问题,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指针,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和价值支撑,是防止和平演变的锐利武器。 第四章提出了确保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战略思路与原则。重点探讨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加强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的建设,正确处理意识形态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意识形态安全与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建立意识形态安全的防护体系和良好运行机制。本章涉及到与意识形态安全密切相关的思想领域的指导地位、经济建设、国际关系的处理等重大问题。对意识形态的管理体制和安全体系问题进行了思考,提出了改革领导体制,建立预警体系,设立评价指标等新的思路。 第五章——第八章具体论述了意识形态安全的四个重要领域: 第五章回答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如何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这一重要问题。分析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马克思主义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论证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提出了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具体要求:重点是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一元化指导地位,并根据形势和条件的变化,以创新的精神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六章论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关问题。社会主义文化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领域。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冲击,面对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精神支柱,同时要积极应对世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七章考察了网络时代的意识形态安全。网络是我国意识形态安全的一个新领域,网络时代信息传播的特点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了新挑战,也使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着新任务。当前,除运用网络加大我国意识形态的宣传、建立网上马克思主义阵地外,还必须运用法律和技术手段,制定具体的防范措施。 第八章分析了传媒与意识形态安全。传媒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而信息全球化时代的传媒霸权更充分地利用了传媒的意识形态性,对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