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史记》是一部研究秦汉语言和汉语史的重要著作,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约三千年的文化史,是中国文学史上的艺术瑰宝,是我们伟大祖国古代灿烂文化成就对世界文化的最重大的贡献之一,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意义。司马迁创造性的将民间口语和古代书面语进行结合,使得《史记》语言独具特色:行文简练,却内容丰富,承载着中华民族丰厚的内涵。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的重任。因此,文中有大量默认值的存在。认知语言学家Lakoff认为,认知框架中有无数槽孔,默认值就是在没有提供明确的语篇信息的情况下的槽孔值。也就是说,默认值虽不在话语中出现,却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被读者所理解和接受。自从默认值的概念被提出后,吸引了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但是相关文献资料并不多,本文将以默认值为主线,对其进行分类及其在英译过程中的处理方式进行研究,并探索其背后的认知原则。显化概念最先是由Vinay和Darbelnet提出的,他们将其定义为“将源语中暗含的,但可以从语境或情境中推理出的信息在译语中加以明示的方法”。在两种语言的翻译中,由于语言文化差异,源语中的语言特色及文化背景等需要借助译者得以显化。默认值即源语中的暗含信息,即未通过语言文字形式来表达,却能被源语读者根据自己的语言知识和背景文化知识所理解。但是,在翻译过程中,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源语中的默认值必须通过译者的心智加工和翻译手法得以显化才能被目的语读者所理解。所选《史记》译文为杨宪益和戴乃迭所译的“Selections from Records of theHistorian”,被公认为比较权威的译著。杨宪益和戴乃迭是一对惊才绝艳,绝无仅有的夫妻翻译大家,也是最早把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译成英文的作家之一。在《史记》译文中,他们有效地将原文中的大量默认值进行了显化,显著提高了译文质量,使得目的语读者更好地了解源语文化有利于汉语典籍文化对外传播。因此,本文将以默认值为切入点,对其显化方式进行探讨,并探索其背后的认知原则,以期为以后的典籍翻译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