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口语交际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口语交际能力已成为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语文教育也一直强调“听、说、读、写”并重,张鸿苓等老一辈语文教育专家系统讨论了听说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等问题。然而我国语文教育事实上却是过分倚重读写,忽略听说的。2000年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把“听”“说”教学目标,统一称为“口语交际”,被认为是“突破性进展”。进入教学的口语交际因其自身的全面性、反思性、思辨性等特点,具有作为独立的课程的价值,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口语交际课程又是现代社会、语文学科和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在我国语文教育史上,口语交际课程曾有过繁盛的时期,也有过低潮阶段。从“听说”,到“口语交际”,认识和提法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却并未带来行动上的实质改变。当前我国口语交际课程的现状不容乐观,口语交际课程形同虚设,对口语交际课程的研究也较少,不多的研究也局限在“如何教”上。对口语交际到底应该“教什么”、“为什么教”,很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并不甚清楚,致使口语交际课程处于尴尬境地。赵元任、陈建民、刘焕辉、桑德拉·黑贝尔斯、里查德·威沃尔等从口语的特点,言语交际的形式、过程、功能等方面,为口语交际课程研究奠定语言学、交际学理论方面的基础;王荣生、李明洁等具有较强的课程意识,他们的研究多是侧重课程层面的研究,提供了口语交际课程研究的崭新视野。为了给语文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本研究根据口语交际课程的有关理论和实践,参考相关文献,结合口语交际典型案例和本人教育实习的相关案例,在回顾、分析我国口语交际课程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明确口语交际课程定位,以期调整并建构我国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本研究以200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语文(7-9年级)教科书为例,分析了现有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体系的特点,即口语交际与写作、综合性学习结合在一起,口语交际课程内容体现课程标准三个纬度目标,口语交际训练形式多样,口语交际知识系统淡化,口语交际内容富于开放性和弹性等。接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口语交际课程内容,即口语知识和技能,交际原则和技巧,非言语交际等应是口语交际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口语交际课程的落实指明方向。然后,结合口语交际课程内容,实地调查分析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实施的情况,提出转变师生观念、创设情境、选择合适的话题、课内外活动相结合、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巩固练习等口语交际课程实施的具体策略。最后,在明确口语交际课程内容和课程实施途径基础上,从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手段、评价主体等方面,进一步指明口语交际课程的评价体制,为口语交际课程的落实提供保障。最终得出结论,现有的口语交际课程体系已比较完备,但在实施和评价层面还有很多不足,致使口语交际课程还未充分发挥作用,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实践中还需要广大教师和学生积极努力推动口语交际课程的顺利开展。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分析了中学语文现有口语交际课程体系,并系统阐述了口语交际课程体系的相关内容,明确口语交际课程内容,为口语交际课程的实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意在促进我国中学语文口语交际课程的进一步开展,因此本研究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操作的参考价值。当然,由于理论水平和教学实践经验等方面的不足,例如本文提到的口语交际课程内容是否全面合理,如何保障口语交际课程的落实等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