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古希腊罗马文化保存的重镇,爱尔兰的古典传统极为深厚。长期受英国殖民统治的境况,使盖尔语文学传统消亡殆尽,很难与舶来的英国文学传统抗衡。爱尔兰文艺复兴运动前后,知识分子在挽救盖尔语传统的同时,将目光投向古希腊文学,力求借助这一平台,与英国文化和文学传统展开公平竞争和理性对话。作为文艺复兴运动的主战场,20世纪的爱尔兰英语戏剧名家辈出、成果丰硕,折射和反思爱尔兰社会的发展。不同时期的剧作家,以不同方式重写古希腊悲剧,完成自我身份、命途的践行,企及现实与艺术的和解。作为盎格鲁-爱尔兰族群的一员,叶芝亲历爱尔兰文艺复兴,见证爱尔兰独立运动,始终谋求爱尔兰民族精神与理想化艺术追求的结合与升华。他翻译、改编索福克勒斯名剧,完成自己的《俄底浦斯在克洛诺斯》,以爱尔兰民族剧场为语境,探讨艺术家的诗剧理想与观众的社群认同感如何达成和解。剧中,他以受逐的老年俄底浦斯自况,通过后者天启与成神的过程,表达自己的终极理想,寄望爱尔兰民众摆脱政治与民族主义的操纵,亲近、崇尚诗性民族戏剧,参与铸造高贵、纯粹、智性的爱尔兰文化精神。希尼出生北爱尔兰天主教家庭,自幼目睹北爱尔兰的宗派宿怨与冲突,体味天主教与新教两个社群的和解愿望,承受政治压力下的艺术拷问。随着他将目光投向欧洲大陆和美国,领略多样的文学景观,希尼开始思索用诗歌艺术调解现实斗争的途径。加入户外日剧社之后,他着力于开凿“第五省”的另类想象空间,借助剧作和剧院平台,寻求历史语境中的善意和温情,终于成功改编了索福克勒斯名作《菲洛克忒忒斯》,完成《特洛伊的治愈》。卡尔汲取爱尔兰中西部地区的传统文化养分,继承20世纪爱尔兰女性剧作家的创作传统,冷视南北冲突逐渐缓和、经济发展迅速、国际化进程加快的“凯尔特之虎”时期,思考和回击爱尔兰历史对女性话语、书写的压制和遮蔽,尝试以古希腊神话为原型,构建当下语境中的爱尔兰女性生存景观。她依托欧里庇得斯名作《美狄亚》,推出剧本《猫原边……》,聚焦爱尔兰流浪族群中女性的身份认同及感情纠葛,用独有的处理方式拆解与嘲弄传统男权叙事模式,也将爱尔兰女性的艺术创作与生存境况搬上了国际戏剧舞台。上述三位爱尔兰作家虽然身处不同时代,来自不同族群,教育背景与生活经历也千差万别,但都在与古希腊悲剧的亲密接触中完成了与现实的角力和妥协。面对21世纪的机遇和挑战,相信更多的爱尔兰作家会投身古希腊文学之中,砥砺自己的创作,在各自的承受中完成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