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实地调查,以工程地质条件为基础,同时结合GNSS位移监测和INSAR位移监测,详细描述了星光三组变形体的变形破坏特征、变形发育分布规律,基于离散元软件3DEC分析了星光三组变形体的成因机制,然后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星光三组变形体在库区蓄水条件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对变形体失稳后的危害性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如下结论:(1)星光三组变形体为上游桃耳坡沟和下游红岩沟之间的突出山脊,整体呈现出三面临空的状态,垂向分布范围为420m~1400m高程,高程1360m以上为缓坡平台,坡度约为5°,高程1000m~1360m间坡度为25°~30°,1000m以下至江边坡度为40°~45°,坡形较为顺直,坡面上第四系堆积物较薄,通过现场及平硐勘察,星光三组岸坡发生强烈的倾倒变形,岸坡由原本的顺向层状结构斜坡倾倒为反向斜坡,岩层产状由N5°~20°W/SW∠65°~85°变为N0°~30°W/NE∠25°~75°,根据监测资料及现场调查,星光三组变形体并不是传统的临空方向变形,而是斜向上游变形,且由上向下变形逐渐增大,根据变形体上典型平硐PD01、PD03揭露情况,强倾倒岩体底界水平埋深分别为252m、200m,强倾倒岩体总体积约为2.15×10~8m~3。(2)库区蓄水后,岸坡地表变形破坏加剧,较大规模裂缝由5条增加至13条,且岸坡测点累计位移量呈持续增长状态,当库区水位上升或者下降时各测点平均变形速率明显高于库区水位稳定时的平均变形速率;根据对平硐内部岩体变形特征的调查统计,将内部岩体变形分为倾倒坠覆、倾倒-弯曲、倾倒-折断三种类型。通过对变形的相关指标统计及分析将星光三组岸坡倾倒变形划分为极强倾倒带、强倾倒带、弱倾倒带、正常基岩,同时结合INSRA监测平面形变分区,对星光三组变形体的岸坡空间结构模式进行了三维立体划分。(3)星光三组变形体的演化过程主要经历三个阶段,在倾倒变形初期,岸坡岩层以层内剪切错动变形为主;在倾倒变形中期,在地应力作用下,软岩发生塑性变形,向临空面倾倒弯曲,硬岩发生脆性变形,呈现出倾倒-折断现象;在倾倒变形后期,随着倾倒变形的加剧,软岩由塑性变形转向为脆性变形,岸坡内部岩体产生一系列断续拉裂面。(4)基于FLAC3D,当库水位由540m上升至600m时,岸坡稳定性系数由1.87下降至1.76,未发展成为贯通性剪应力增量集中带,岸坡总体处于稳定状态;在库水长期作用下,岸坡位移逐渐向极强倾倒区收敛,剪应变增量呈现出不断向后扩展的现象,当计算时间为25年时,极强倾倒区位移出现突变,最大位移量由169cm突增至1691cm,当计算时间为30年时,剪应变增量带在极强倾倒区已经完全贯通,此时岸坡稳定性系数由1.66下降至1.11,基于模拟结果,初步判断极强倾倒区域在自2018年8月20日后25~30年间存在失稳破坏的可能,若库水升降频繁,这一进程还将提前。(5)对变形体极强变形区失稳后的涌浪和堵江风险分别进行了分析,结果得出:滑坡落水处涌浪高度为11.43m,溪洛渡坝址处的涌浪高度小于1.4m,星光三组岸坡对岸居民区的涌浪高度约3.4m,涌浪对大坝等枢纽建筑物影响较小,可能对岸星光三组岸坡对岸居民区及其它设施造成影响;根据经验公式法,计算可得变形体失稳堵江所需的最小土石方量约为1.28×10~8m~3,极强变形区总体积方量约5.31×10~7m~3,同时基于3DEC堵江模拟分析,岸坡失稳后形成土石坝坝顶高度约100m,堵江可能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