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心房电活动紊乱,从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障碍。年龄是房颤发生重要的危险因素,它与房颤负荷增加有关,在65岁后呈急剧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导管消融治疗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s,AADs),并有数据显示导管消融对于老年症状性房颤患者的治疗与年轻人相比同样是有利的。阵发性房颤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是指心房电活动紊乱,从而导致心房机械功能障碍。年龄是房颤发生重要的危险因素,它与房颤负荷增加有关,在65岁后呈急剧上升趋势。相关研究表明,导管消融治疗效果优于抗心律失常药物(antiarrhythmic drugs,AADs),并有数据显示导管消融对于老年症状性房颤患者的治疗与年轻人相比同样是有利的。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PAF)患者的单纯行环肺静脉隔离术(circumferential pulmonary vein isolation,CPVI)一年成功率仅为50%-80%,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复发的风险逐渐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左房纤维化与房颤的发生、维持密切相关,改良左心房(left atrium,LA)基质或许可以改善这部分患者的预后。目的:对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CPVI术后进行左房基质高密度标测(high density mapping,HDP),并针对左心房低电压区(low-voltage area,LVA)和(或)瘢痕区进行个体化的消融,评价该术式对比单纯CPVI术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的临床差异。评估CPVI术联合窦性心律下左心房基质改良对比单纯CPVI术治疗老年PAF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20年02月入住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心内科首次行导管射频消融的220例老年(年龄≥65岁)PAF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n=108)与对照组(n=112)。通过三维标测系统,使用多极电生理标测导管行左心房三维模型重建,完成CPVI并验证达到双向传导阻滞后,窦律下经三维标测系统进行左房HDP,将双极电压0.1-0.5m V定义为低电压区(low-voltage area,LVA),双极电压<0.1m V定义为瘢痕区。研究组存在左心房低电压区(LA-LVA)患者予以个体化均质化改良,对照组仅标记LA-LVA和瘢痕区,不进行基质改良。对均存在LA-LVA患者的LA总面积、LVA面积、LVA占左心房总面积比例、手术时间、X线透视时间、X线曝光量、消融时间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评估CPVI联合窦律下基质改良对比单纯CPVI治疗老年PAF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本研究共纳入220例老年PAF患者,研究组108例患者中25例标测出LA-LVA或瘢痕区,对照组112例患者中28例检测出LA-LVA或瘢痕区。导管消融术后对比发现,均存在LA-LVA的患者,研究组(25/108)与对照组(28/112)相比消融时间延长(67.28±4.18 min vs.54.64±4.97min,P<0.05),手术总时间延长(148.36±7.21min vs.132.07±9.45min,P<0.05),而X线曝光量(54.28±4.35m Gy vs.53.92±3.09m Gy,P=0.739)、X线透视时间无差异(9.20±1.25min vs.8.89±1.07min,P=0.341);在手术并发症方面,研究组(25/108)1例患者出现左锁骨下静脉穿刺点处皮下血肿,对照组(28/112)1例患者出现少量心包积液,1例发生右侧股静脉穿刺点处假性动脉瘤,两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1/25 vs.2/28,P=0.621);经1年随访,研究组经左房LVA基质改良的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高于对照组未行低电压区基质改良的患者(88%vs.60.7%,P=0.025)。结论:作为心房纤维化的替代衡量指标,LA-LVA的存在可能是房颤导管消融术后复发的因素之一,在CPVI基础上对其进行均质化改良可提高消融术后窦性心律维持率;导管消融时间及手术总时间延长,而X线曝光量、X线透视时间及手术并发症无明显差异。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358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治疗转归的差异及过敏性紫癜合并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过敏性紫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4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我院皮肤科住院并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8例。按年龄分为儿童组(年龄<18岁)221例和成人组
目的:联合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后左房、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为射频术后的效果提供预后评估。方法:筛选入我院心内科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9例为病例组,分别在射频消融术前一周内和术后6个月采用RT-3DE及2D-STE技术测量左房及左室容积和功能参数。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所用仪
目的:研究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6月之间就诊于芜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其合作的医联体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原位病变,并在冠脉原位狭窄病变处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患者共120例,常规使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测量分析软件(QCA)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和造影随访的患者冠脉最小管腔直径(MLD)。对患者进行临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除表现为气道慢性炎症外,慢阻肺本身也可以有一些肺外表现,包括骨质疏松、焦虑症状、抑郁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8月弋矶山医院呼吸科和急诊内科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
目的:探讨外周血CD34+细胞B2受体及自噬在冠脉造影阴性的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冠脉造影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冠脉造影阴性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取得病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5ml外周血样品,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单个核细胞分别与FITC标记的CD34抗体+兔抗人B2R抗体、CD34抗体+兔抗人P53蛋白抗体、CD34抗体+兔抗人LC3B孵育1小时,与PE标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PCSK6和Corin基因与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5月10日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对中国江苏省宜兴市的两个社区(官林和徐舍)进行基线调查,共调查4128人,其中2012例高血压病例和2116例正常血压对照,另增加94例正常老年对照;同时并对2116名正常血压对照进行随访,获得其高血压发生结局。选择PCSK6基因的4个位点(rs1030、rs1
目的:高血压是全世界范围内全因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近来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 RNA)可通过调节亲本基因表达与充当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海绵等参与了内皮细胞损伤、炎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通过测序筛选、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氯吡格雷基因分型及血小板抑制率(Inhibi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IPA),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提供指导,为临床医生利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观察心肌运动同步性、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定量评估冠脉狭窄程度与Genisini评分(GS评分)的关系,为患者是否需要行冠脉造影检查及相关治疗提供准确、客观的超声学依据。方法:对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可疑CHD患者,获取其相关临床资料,并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查,测定相关数值,包括心肌16节段收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后不恰当放电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降低植入ICD/CRT-D术后不恰当放电的发生率,进而改善植入ICD/CRT-D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受植入ICD/CRT-D的患者进行长期且规律的随访,筛选出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根据植入I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