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不恰当放电的影响因素分析

来源 :皖南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07013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或心脏再同步化治疗除颤器(CRT-D)植入术后不恰当放电的影响因素,探讨如何降低植入ICD/CRT-D术后不恰当放电的发生率,进而改善植入ICD/CRT-D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方法:选择2013年9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接受植入ICD/CRT-D的患者进行长期且规律的随访,筛选出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研究对象。根据植入ICD/CRT-D患者术后是否发生不恰当放电,分为不恰当放电治疗组和未发生不恰当放电治疗组,在患者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合并症、起搏器类型、用药种类等基线资料上进行比较,并比较电解质(K+)、BNP、LVEF、心电图QRS时限、QTc、电极情况等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及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探讨不恰当放电治疗的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处理的方法。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76例植入ICD/CRT-D患者,其中有21例患者术后发生了不恰当放电,发生率27.6%,共记录不恰当放电事件72次。在不恰当放电治疗组,患者平均年龄(63.33±10.85)岁,其中男10例,女11例。6例因快心室率心房颤动(房颤)误识别放电治疗(28.57%),总共发生8次,其中2例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余均予以控制心室率及对症治疗;1例因心房扑动(房扑)发生不恰当放电治疗(4.76%),予以射频消融术治疗,总共发生1次;2例因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发生不恰当放电(9.52%),2例因室上性心动过速误识别为室速而放电治疗(9.52%),4例因非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不恰当放电(19.05%),2例因除颤导线磨损导致阻抗及感知异常致不恰当放电(9.52%),总发生41次不恰当放电;所有不恰当放电患者中有3例电解质异常。余55例植入ICD/CRT-D患者术后未发生不恰当放电事件。运用SPSS25.0软件比较植入ICD/CRT-D术后患者不恰当放电前后的心功能各项指标变化得知,与放电前相比,不恰当放电后的患者LVEF明显下降(43.90±2.48 vs 38.90±1.95,P<0.05),BNP(390.29±48.24 vs 949.70±198.85,P<0.05)。通过单因素logistics回归及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术后发生不恰当放电的影响因素为房颤(P<0.05)。结论:ICD/CRT-D术后一旦发生不恰当放电治疗,会使患者心功能进一步恶化,导致心衰症状加重。ICD/CDT-D术后不恰当放电的主要原因是将快心室率房颤、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及房速等心律失常误识别为室性心动过速,其中快心室率房颤所占比例最高;其他的影响因素还包括程控参数设置、T波过感知、电极故障等。降低ICD/CDT-D术后不恰当放电风险,可以从选用双腔ICD、优化ICD参数设置、药物治疗和导管消融等四个方面着手。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对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的资料分析,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影像学特征、血液学指标,以及病理诊断,总结其临床特点,讨论影响SPN良恶性的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自2019年7月-2020年12月,在弋矶山医院诊断为SPN,并入住我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94例。通过收集其一般信息(性别,年龄,吸烟史,肿瘤家族史),影像学资料(直径,位置,分叶征,毛刺征,钙化征,胸膜凹陷征,血
目的:分析358例过敏性紫癜(Henoch-Schonlein Purpura,HSP)住院患者的一般情况、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特征、实验室指标、治疗方案、治疗转归的差异及过敏性紫癜合并肾脏损害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诊治过敏性紫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年4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在我院皮肤科住院并诊断为过敏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共358例。按年龄分为儿童组(年龄<18岁)221例和成人组
目的:联合运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E)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术后左房、左室结构及功能变化的临床价值,为射频术后的效果提供预后评估。方法:筛选入我院心内科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59例为病例组,分别在射频消融术前一周内和术后6个月采用RT-3DE及2D-STE技术测量左房及左室容积和功能参数。同期选择健康体检人群40例作为对照组。所用仪
目的:研究紫杉醇药物涂层球囊在冠状动脉原位病变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2020年6月之间就诊于芜湖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及其合作的医联体医院心血管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明确诊断为冠脉原位病变,并在冠脉原位狭窄病变处使用药物涂层球囊治疗的患者共120例,常规使用冠状动脉造影定量测量分析软件(QCA)分别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和造影随访的患者冠脉最小管腔直径(MLD)。对患者进行临
目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影响着人类健康,除表现为气道慢性炎症外,慢阻肺本身也可以有一些肺外表现,包括骨质疏松、焦虑症状、抑郁等,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8月弋矶山医院呼吸科和急诊内科住院治疗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研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并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期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方
目的:探讨外周血CD34+细胞B2受体及自噬在冠脉造影阴性的糖尿病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方法:收集冠脉造影阴性的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冠脉造影阴性的非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取得病人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收集5ml外周血样品,使用淋巴细胞分离液分离出单个核细胞,单个核细胞分别与FITC标记的CD34抗体+兔抗人B2R抗体、CD34抗体+兔抗人P53蛋白抗体、CD34抗体+兔抗人LC3B孵育1小时,与PE标记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汉族人群中PCSK6和Corin基因与高血压遗传易感性的关联。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5月10日通过整群抽样的方式对中国江苏省宜兴市的两个社区(官林和徐舍)进行基线调查,共调查4128人,其中2012例高血压病例和2116例正常血压对照,另增加94例正常老年对照;同时并对2116名正常血压对照进行随访,获得其高血压发生结局。选择PCSK6基因的4个位点(rs1030、rs1
目的:高血压是全世界范围内全因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重要的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并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有关。近来研究表明环状RNA(circ RNA)可通过调节亲本基因表达与充当微小RNA(micro RNA,mi RNA)海绵等参与了内皮细胞损伤、炎症以及动脉粥样硬化等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通过测序筛选、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氯吡格雷基因分型及血小板抑制率(Inhibi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IPA),分析二者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对患者术后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提供指导,为临床医生利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观察心肌运动同步性、评估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定量评估冠脉狭窄程度与Genisini评分(GS评分)的关系,为患者是否需要行冠脉造影检查及相关治疗提供准确、客观的超声学依据。方法:对2019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就诊的可疑CHD患者,获取其相关临床资料,并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前进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检查,测定相关数值,包括心肌16节段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