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妒忌是一种不被社会认可的情绪,人们往往不愿意真实地报告自己的妒忌感受,因而妒忌具有很强的隐蔽性。这种隐蔽性导致心理学的实证研究一直踌躇不前。随着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理论与实证研究的不断发展,为妒忌研究掀开了新的视角。从内隐视角进行妒忌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一方面有助于内隐社会认知领域的进一步拓展,并有利于内隐负性情绪的研究形成系统性;另一方面有助于克服妒忌传统自我报告的不足,能更为有效地揭开妒忌的真实面目,从而为建立“和谐”群际关系提供基础。本论文通过三个部分对妒忌的内隐特性及其影响机制进行系统深入的探讨。第一部分对论文的研究背景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了妒忌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现状及现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内隐社会认知和内隐情绪的相关理论,指出了妒忌研究的新取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所欲关注的问题。第二部分中围绕问题展开妒忌的相关研究。本部分包含三个研究六个实验。研究一借助任务分离逻辑通过两个实验来证明妒忌具有内隐性。实验1中运用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来考察两种测量条件下妒忌分离,结果初步证明间接测量与直接测量获得的是妒忌的两个不同层面;实验2在实验1的基础上结合信号检测论法进一步考察被试对妒忌对象的敏感性与偏好指标,两个指标在两种条件下发生了分离,间接测量中更高的敏感性说明了对妒忌无意识性更为敏感;两种测量条件下都对妒忌者更为偏好,反应偏向也发生变化,说明被试对妒忌对象的反应偏向的变化是无意识和自动化的。研究二包含两个实验,在研究一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妒忌的两种成分:控制与自动化成分。其中,实验3运用加工分离范式有效地分离出自动化与控制成分,这两种成分中控制起着主导作用,当认知资源欠缺时,自动化就会发挥作用;实验4运用阈下启动任务法进一步探讨妒忌的自动化来源,实验结果证明妒忌可以被自动化激活,而这种自动化激活的妒忌又会对随后的行为产生自动化的影响。研究三包含两个实验,主要借助妒忌对群际关系的影响来揭示妒忌的潜在影响机制。实验5结合内外显测量方法揭示妒忌潜在影响着对不同优势群体(相似群体与优秀群体)的自动化态度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外显条件下,被试没有报告态度差异,但在内隐层面上却出现了对相似群体比优秀群体更为消极的内隐态度;实验6则用两个相关的小实验来探讨群际关系中妒忌潜在的影响机制,其中实验6a主要探讨不同群体关系中妒忌对群体偏向的影响,实验6b进一步揭示了自尊下降是导致妒忌影响群际关系的潜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妒忌会自动化影响着群际关系,而在这两者关系的背后自尊起着调节作用。第三部分综合对理论与研究进行梳理与整合,具体体现在:通过妒忌诱发问题串联了传统的妒忌理论与当代内隐社会认知理论之间的联系;结合自动化的理论与特点提出了妒忌的自动化模型;基于妒忌与文化的密切关系,进一步探讨性别文化因素及自动化控制问题;对妒忌、群体与自尊关系进行了综合和归纳。最后对本研究中的不足进行反思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