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评价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GERD)疗效。并进一步从理论和研究两个方面探讨柴胡疏肝散的作用机制。方法:1、选取GERD患者60例,均为2006年8月-2007年9月间湖北中医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的病例,全部病例均符合1999年8月全国反流性食管病(炎)研讨会烟台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中医证型为肝胃不和型。按先后就诊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严重程度及治疗前中医症状总积分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2、观察组给予中药柴胡疏肝散加减,基本方为柴胡9g,白芍15g,白术15g,茯苓9g,陈皮12g,枳壳(枳实)15g,郁金15g,甘草6g.吴萸10g,黄连8g.乌贼骨10g便秘者用枳实,便溏者用枳壳。对照组给予吗叮啉10mg/次,3次/天治疗。病情较轻者,服上药症状消失后,再服药一周;病情较重者连续服药2周。治疗后2周观察疗效。连续观察8周.治疗期间应戒烟戒酒,戒刺激性食品,以及影响胃食管反流病的药物。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15天门诊复诊一次,记录症状,体征变化情况,治疗前后各检查胃镜1次,按照国内食管炎炎症程度分级标准判断级别。治疗期间分别进行安全性检查和疗效性观察.(一般体检项目,三大常规化验,肝肾,心功能检查,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3、疗效标准:治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胃镜复查食管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显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胃镜复查食管粘膜糜烂之炎症病灶减轻2级以上;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胃镜复查食管粘膜糜烂之炎症病灶减轻1级;无效:临床症状及胃镜复查均无改变。4、统计学分析方法:数据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等级资料采用Ridit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1.观察组:临床治愈5例,显效15例,有效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0%;对照组:临床治愈3例,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3.3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比治疗前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课题研究提示柴胡疏肝散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安全有效方药,且疗效优于西药。其机理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促进胃排空作用2.免疫调节作用3.中和胃酸作用4.杀菌作用5.对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的调整作用。因此,我们要发挥中医药优势,更好的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以促进中医药学术水平的发展,解决广大患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