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鱼泡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及环境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来源 :哈尔滨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na_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分别在2013年和2014年的春季、夏季和秋季对白鱼泡湿地的7个采样点进行藻类植物标本的采集,并对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通过对藻类植物的观察、鉴定,分析研究区域藻类植物的群落结构季节演替及环境相关性。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对藻类植物的群落组成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运用聚类方法对采样点之间的群落结构进行分析,结合MDS探讨采样点之间的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通过多样性指数对白鱼泡湿地内的藻类植物的组成结构进行分析,结合多种分析结论对白鱼泡湿地的水质做出初步评价,为湿地的环境保护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1.通过对白鱼泡湿地内藻类植物的初步研究,共鉴定了藻类植物232个分类单位,隶属于8门10纲18目37科73属。藻类植物的类群主要以硅藻门、绿藻门为主,两年藻类植物的平均细胞密度为19.495×106 ind./L。湿地内的藻类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优势种群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在春季多以硅藻门和绿藻门的部分种类占优势,在夏季多以蓝藻门的部分种类占优势。  2.对白鱼泡湿地两年的七项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结果显示:平均水温为19℃。平均酸碱度为8.10,水体呈碱性。电导率的平均值为360.5?s/cm;溶解氧浓度的平均值为6.43mg/L;叶绿素 a含量的平均值为32.86?g/L;总氮浓度的平均值为1.37mg/L;总磷浓度的平均值为0.029mg/L。采样点 S5的总氮、总磷浓度较高,受农业污染较为严重,白鱼泡湿地内的部分水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污染。  3.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方法探讨白鱼泡湿地内藻类植物的优势种类与七项水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分析驱动白鱼泡湿地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研究结果表明:水温、电导率、溶解氧、总磷和酸碱度为驱动白鱼泡湿地内藻类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  4.根据各个采样点的藻类植物群落结构进行聚类分析和多维标度分析(MD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采样点之间的藻类植物群落组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MDS排序分析过程中,Sress指数均小于0.1,说明排序图能够准确的解释不同采样点之间的藻类植物群落的相似性,聚类分析与多维标度分析互相补充,更好的解释了不同采样点之间藻类植物群落结构的相互联系。  5.运用多样性指数对白鱼泡湿地的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Margalef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1.778,Shannon-Wiener指数的平均值为3.041,Pielou均匀度指数的平均值为0.903,Simpson多样性指数的平均值为0.921,多样性阈值的平均值为3.382。综合以上多样性指数分析结果,白鱼泡湿地的藻类植物多样性较好、丰富度较大、分布较均匀、群落结构较为稳定。研究区域内的水体生态环境较为稳定,水质基本处于轻污染状态。
其他文献
动态频谱资源共享(Dynamic Spectrum Sharing,DSS)目前成为了大幅度提升频谱利用率的关键技术之一。动态频谱共享技术突破了传统的频谱分配机制,从全新的角度来使用频谱资源,
目的:昆虫腹神经索内的DUM神经元是一类特殊的神经元.它们位于神经节的背侧中线附近,起着与脊椎动物交感神经系统相类似的作用。以蝗虫和蟑螂为对象,DUM神经元的形态与结构已经得
色彩是绘画中重要而富有魅力的艺术语言.色彩课教学是美术学科中最主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19世纪,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光色理论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一些有关色彩理论的论述
当代医学影像技术正朝多模态的分子影像方向快速发展,其中,核医学成像技术(PET和SPE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技术的融合是当前研究的前沿热点。常规的PET和SPECT成像探测是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本文在比较全面地考察了云南蟋蟀物种及其地理分布基础上,开展了蟋蟀总科的区系分类、区系组成、分布格局等方面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分为以下3部分:1.本文共记述云南蟋蟀总科4
随着互联网相关技术的飞速式发展,通过各个渠道散播的信息量急剧增大,同时也给急需获取有价值信息的人们带来了管理难题。文本分类技术能够高效的提取信息和挖掘知识,对于处
吴也凡原创陶瓷艺术作品新加坡展选登——天驹系列No.5、No.6(55×112cm)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景德镇中外陶瓷艺术协会艺术总监吴也凡博士(改革开放后厦门大学最早培养的几批
伴随着电子科技飞速的发展,电子对抗领域中的反辐射、反侦察技术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无源定位跟踪技术应运而生,它的出现符合了科技发展的要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无源定
MIMO检测是MIMO技术中的关键研究领域之一,是接收机正确接收信号的重要环节。现有的检测算法不能在检测性能与算法复杂度之间进行较好的折中与自适应。本论文研究基于置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