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中日贸易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on312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的开辟,改变了世界各地的分割孤立状态,加强了世界范围的联系,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条件。17世纪前后,随着各国海外贸易的发展,统一的世界市场体系逐步形成。在东亚地区,中日私人海外贸易是这一时期最重要的国际贸易。从经济上说,双方丝铜贸易数额巨大,而且日本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政治上说,明朝自与日本断绝朝贡关系后,双方就一直未能建立起官方往来,而入清之后,日本也一直游离于清朝的朝贡体系之外。这样,双方的私人贸易就成为中日保持交往的惟一通道,其意义已经超越了贸易本身。如果我们把视野放宽,从世界范围来考察,可以发现此时统一的世界贸易市场已经形成,而中日贸易则是世界海上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欧洲——东南亚——东亚贸易的重要环节,但其重要性却被学术界长期忽视。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对于考察明清之际的世界海外贸易格局有深远的意义。本文的研究以17世纪的百年为主,为了叙述的连续性,在研究中向上追溯至16世纪中叶,向下会延伸到18世纪初。史学界关于这一时期中日贸易的研究成果比较丰富,但也存在不足,有些问题缺乏系统、深入的说明,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探讨与整合性研究。第一,本文力图动态地呈现出广东、福建、江浙等地区对日贸易的兴衰消长,并综合各种因素对这种变动的原因做深入分析。第二,除了中日两国商人的直接贸易以外,还存在着由他国商人进行的转运贸易。本文将对多条间接贸易渠道进行深入探讨,力图使中日贸易的面貌更加完整、清晰。第三,以往的研究都很注意明清政府的政策对中日民间贸易的影响,但对日本方面的贸易政策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动注意不够,需要进一步的探讨。第四,关于清初特别是顺治十二年之前的对日海外贸易政策,史学界还存在争论。另外,关于顺治九年回国的苏州商船究竟于何时赴日以及在日本如何开展贸易,学术界现有的结论也值得商榷,有进一步论证的必要。总之,本文将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以往研究中的不足,力求对明清之际的中日贸易进行新的探讨,从背景、双边政策、贸易渠道、区域以及贸易的商品、影响等方面阐释明清之际两国贸易的发展演变。第一部分介绍明代中日走私贸易兴起的背景。首先,明中期以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日贸易提供了物质基础。其次,航海、造船技术的进步为两国间的海上往来提供了技术条件的支持。最后,在明朝中期,官方的朝贡贸易走向衰落,而中日之间的朝贡贸易更是彻底断绝,双方有巨大的贸易需求,但却缺少一条正常的贸易渠道。在这种情况下,西方殖民者东来,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活动,加速了当地私人海外贸易的发展。这一切构成了中日私人贸易兴起的背景。第二、三部分主要介绍这一时期明清政府及日本幕府所采取的双边贸易政策。在明朝后期,由于嘉靖倭患和万历朝鲜之役的负面影响,明政府一直对日本实行严防政策,禁止两国间的贸易往来。而清朝统治者对日态度则有较大转变,顺治帝时允许两国间的执照贸易,特别是康熙开海后,双方的民间贸易往来完全放开,随之迎来贸易高潮。从整体上看,明清政府的对日贸易政策是由消极转向积极的,而日本幕府则恰好相反。江户幕府初期,日本实行自由的海外贸易政策,鼓励华商赴日贸易,但不久就开始向锁国体制下的贸易统制政策转变。康熙开海之后,幕府因为担心贵金属的过量外流而颁布了一系列法令,限制对华贸易。从“贞享令”到“长崎贸易改正令”再到“正德新令”,贸易额和进港船数一减再减,中日贸易也开始由盛转衰。第四部分主要考察广东、福建、江浙等东南沿海省份的区域性对日贸易。明朝中后期,广东地区的对日贸易获得较早的发展,这得益于一些政策上的优势。正德时期,抽分政策首先在广州实行,私人海外贸易得到宽松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随着葡萄牙人盘踞澳门,澳门成为广州的外港,澳门——长崎贸易带动了广东地区对日贸易的发展。在明末清初这一时期,福建地区的对日贸易特别活跃,超过了广东和江浙,这是由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首先,明后期隆庆开禁的地点就在福建漳州月港,虽然“严禁贩倭奴”,但海商还是想尽办法通过月港赴日贸易;另外,在明末清初特殊的政治环境下,郑氏海商集团以福建为基地,垄断了东南沿海的对日贸易。这些因素都为福建对日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康熙开海之后,中日民间贸易获得了合法性,江浙地区凭借其地理、经济优势,再加上清政府的政策支持,很快超越福建,成为中日贸易的中心。也就是说,明清之际中国对日贸易的重心由南而北逐渐发生转移,从广东到福建再到江浙地区。第五部分主要考察中日之间的间接贸易渠道。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分别以广东澳门、台湾大员(今台南安平)为基地,经营中日间的转运贸易。此外,日本的对马藩和萨摩藩还分别与朝鲜、琉球保持贸易关系。虽然这两藩并不是国家所属的港口,但这种贸易形式对日本经济而言实具有重要意义,是当时日本输入中国商品的辅助渠道。最后,中国商人主宰的东南亚——长崎贸易也占有不少的贸易份额。可见,在这一时期的中日贸易中,葡萄牙、荷兰、朝鲜、琉球、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卷入,中日贸易并不仅仅局限于东亚地区,它已经成为连接欧洲——东南亚——东亚贸易的重要环节,是世界贸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六部分对中日海外贸易的主要商品进行分析。中国输往日本的货物主要是生丝、丝织品、砂糖、瓷器、书籍等,变动不大。日本在明末主要以白银为支付手段,进入清朝后,逐渐加大铜的输出量,并因此而掌握了中日贸易的主导权。这一时期,铜的贸易情况成为清政府对日贸易政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了减少对日本铜的依赖,清政府大力发展滇铜以取代洋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第七部分主要阐述中日贸易的影响。首先,中日贸易促进了中国国内手工业、商业性农业以及商业的发展。特别要说明的是,它促进了中国商业交通网络的发展,促进了东南沿海地区市场的一体化,并成为江南早期工业化的推动力之一。其次,日本白银的大量内流对当时的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朝银本位制的确立、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一条鞭法的改革都与白银内流有密切的关系,它成为处于变革当中的明朝社会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清朝前期从日本进口了大量的铜,这对于稳定币制、活跃经济也起到了重要作用。再次,中日的贸易往来不仅满足了双方的物资需求,而且促进了两国的文化交流,特别是明末大量僧侣赴日以及清初大量书籍东传到日本,极大地促进了日本文化事业的发展。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西周至春秋时期见于史载的楚国的封地和采邑的梳理,认为在西周至春秋中前期,楚国的采邑制发展一直较为缓慢,而在春秋中后期,由于不同楚王所施行政策的差异,造成了
随着我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房地产融资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开始显露出来。长期以来,我国房地产企业融资渠道单一,对银行依赖过大,负债率居高不下;与此同时,由于大量贷款
商业秘密是不为公众所知悉,具有实际的或潜在的经济价值或能带来竞争优势,并经商业秘密所有人采取合理的保密措施,在一定期间不宜公开的特定信息。知识经济时代,商业秘密如同
边缘的方向信息通常是重要的、也是本质的图像特征之一。人们总是希望各种图像变换或滤波算法能够充分反映图像所包含的丰富的边缘方向信息,并将这种信息作为特征应用于具体
服饰是人类物质生活与精神需求的综合表征,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审美、风俗习惯等诸多因素息息相关,因此,不同学科、不同角度的研究方兴未艾。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发
<正>【2016年12月29日,深圳讯】今天,两家沃尔玛购物广场在湖北孝感和四川成都盛大开业,再加上即将开业的广东惠州新店,2016年的最后一周沃尔玛将喜迎3店齐开。沃尔玛门店不
目的调查农村健康教育志愿者健康教育能力现状与培训需求,分析干预活动可行性,探索志愿者健康教育模式。方法 2011—2013年,在四川省汶川县招募健康教育志愿者开展为期1年的
本文用上下解单调迭代方法讨论了四阶常微分方程周期边值问题u(4)-βu″(t)+αu(t)=f(t,u(t)),0≤t≤1,u(i)(0)=u(i)(1),i=0,1,2,3解的存在性,所得的结果推广了Cabada的相关
资本市场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资本市场的安全、高效、稳健运行,对中国和世界经济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的“新兴加转轨”市场面临复杂的环境,存在很多隐患问题。
改革开放20年以来,我国的经济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引进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加快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步伐。然而随着经济进一步的发展,我们发现,单单依靠“引进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