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推拿理筋手法的基础上,再使用卧位斜扳法,分析卧位斜扳法对单侧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治疗效果,观察治疗前后其腰椎曲度、腰骶角及承重线的变化,从生物力学角度探讨卧位斜扳法治疗LDH的作用机理及作用规律,为临床上规范、推广该疗法奠定有力的理论基础。方法:将60例单侧型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就诊顺序编号1~60号,采用简单随机化分组将这6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推拿理筋手法基础上加卧位斜扳法治疗,对照组则用单纯推拿理筋手法,每周治疗2次,10次为1疗程。治疗前后均拍摄普通X线腰椎侧位片,进行腰椎曲度和腰骶角、承重线的测量,同时利用JOA评分标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VAS进行评分,统计手法治疗前后的指标变化,并用SPSS19.0统计软件作统计学处理和相关性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正态分布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同一组数据治疗前后比较则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检验,以双侧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结果:1.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2.经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JOA评分,VAS视觉模拟评分、ODI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前后,治疗组或对照组患者的腰椎曲度、腰骶角、承重线发生改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治疗组腰椎曲度和腰骶角改变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4.腰椎曲度变化值、腰骶角变化值、承重线变化值的相关性分析:(1)腰椎曲度变化值、腰骶角变化值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R=0.666,P<0.05)。即腰椎曲度变化值越高,腰骶角变化值也相应越高;(2)腰椎曲度变化值与承重线变化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701,P<0.05)。即腰椎曲度数值变大时,承重线数值变小;(3)腰骶角变化值与承重线变化值具有显著的负相关性(R=-0.849,P<0.05)。即腰骶角数值变大时,承重线数值变小。结论:卧位斜扳手法结合推拿理筋手法治疗L4/5椎间盘突出具有较好疗效,且优于单纯推拿理筋手法治疗。卧位斜扳法可以改善患者的腰椎曲度,腰骶角,承重线,且三者数值的变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腰椎曲度增大,腰骶角也变大,而承重线数值减小。由于测量方法的缘故,虽然承重线的数值在减小,位置在前移,但是患者的身体重心却出现轻微后移,患者腰曲变直的情况得到改善,腰椎内在结构趋于平衡。因此,卧位斜扳法结合推拿理筋手法通过恢复腰椎曲度,改善腰骶角,纠正承重线相对骶骨的位置,恢复一定的腰椎力学平衡,从而起到治疗作用。